陈文鹏
(福建泷澄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 510655)
近年来,人们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医院基础设施、建筑设计不仅影响着就医环境,也反映着国家的医疗服务质量。这就决定了医疗建筑设计要求医疗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病房家庭化、环境园林化。在保证符合医疗服务要求的同时,提高社会影响力。现结合实践,谈谈对医院建筑设计的认识。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贯穿整个服务过程,既要考虑患者就医的便利性,精准就医;又要考虑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切实体现人文关怀,构建优良的诊疗环境。
绿色节能理念既体现在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也体现在遵循国家对安全、节能、消防等方面的原则,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医患安全【1】。
出于对交通的考虑,城市医院多位于市中心,集中性理念的遵循,能够节约城市用地,还能为医院的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更能缩短医护人员与患者在院内的来往路程,提高工作与就医效率。
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理念。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设计上预留条件,方便未来的规划、改造;可再生能源、绿色材料的使用,既兼顾医院美观,又提高环境质量。
将绿色景观渗入作为目标,利用当地的生态、结合气候特征,建立绿色景观庭院,其他功能区围绕其展开,让患者在采光、通风好的环境下活动,凸显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合理规划各功能区,控制疾病传染,使各区域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迎合医院感染控制的需求。大型医院设置感染病区,将其设在相对独立的下风向区域,并设置物流、人流专用通道,使其成为医院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
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兼具医院的时代性、文化性,突出当地的文化特征,建立具备地域特色的医院。意在追求温馨、亲切感,使医院这一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地方成为真正关爱生命的场所,营造家的氛围,从而避免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
人性化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首要趋势。医院建筑人性化,一是要体现在交通上,既要满足建筑外部的人车分离,又要兼顾医院内部的医患流线分离,避免科室分散,导致患者多次往返,增大病人负担、延长就诊时间。二是体现在室内空间设计上,它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医院的每一个区域,不同的心理需求对应不同的空间需求,应在充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人性化设计。
目前,胰腺癌诊断十分困难,且进展快、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4~6个月,到2030年其发病率预计将增长1倍左右[5-7]。胰腺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炎症、肥胖、乙醇、吸烟、氧化应激等因素可导致免疫代谢紊乱和微环境改变,激活肿瘤信号通路,参与胰腺癌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诊治手段。因此,探寻新的解决方法迫在眉睫。
医院存在的意义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安全性。由于医院面向社会,患者有重病者、孕妇、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2】。
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劳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节约能源,降低医疗成本。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医院信息系统、数字化医疗设备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医院信息化应用与建筑智能化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有效驱动力。
某医院按绿色节能理念设计,对外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2.46hm2,建筑面积23.4×104m2(含地下),床位1 300 张,停车位1 500 个。坐南朝北,南靠青山,设计利用南面的自然景观,打造天然的医疗环境。
5.2.1 平面功能分布
该医院结合基地的关系,将门诊楼设在临路区域,住院楼、门诊楼和医技楼相连。具体手法为:(1)利用现状地形及交通,用医院街串联各功能模块,满足门诊、急诊既独立又联系的需求。(2)门诊、医技楼满足自然通风采光、医患分开要求,互不影响。(3)每个住院护理单元设50 张病床,护士站位于中心,和尽端病房相距25m 以内,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4)护理单元中心设置空中花园,引入自然景观,愉悦患者身心,提高疾病治愈率。
5.2.2 交通流线规划
5.2.3 色彩系列设计
色彩对情绪起调节作用。将色彩合理地运用在室内设计中,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还能发挥色彩特殊的功效,对患者起情绪调节作用。如将绿色、浅蓝色调用于手术室、治疗室,给人一种自然安静感;将高雅平和的中性暖灰色用于病房、候诊空间,给人一种温暖、可亲感,使病人能更好地休息。
5.2.4 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形象和外观来源于对医院功能、布局的理解,及建筑群体对当地环境的响应。本案例建筑造型设计遵循现代化、地域性原则,借助横向线条,加强节奏感、流动感。利用建筑语言,区分医技、门诊等医疗空间,引入几何图形,使其成为标志性的工程。
建筑选材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及构件,创设现代、干净的医疗服务机构。比如,窗户采用环绕开窗的形式,为室内带来充足的光线,增加深处亮度,节能环保。
5.2.5 专项与细部设计
在总体设计的原则指导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科室、不同病区、不同使用对象,进行与之相对应的专项、细部设计,这就是人们常理解的“以人为本”。
1)产科病人不是真正患病的人,所以,在选材、选色、灯光设计上尽量家庭化,并设置夫妻室、母婴室等。
2)儿科的安全设计上,栏杆防止儿童钻、爬、翻,插座设置保护电门,扶手、洗手台面都有高低2 种尺度,休息座椅也采用“1+2”式,即2 个成人座椅间有1 个小尺度的小孩座椅等。
3)老年人、残疾人或心脑血管康复病人的病房及其卫生间内,距地面H=300mm 高处增设1~2 处紧急呼叫钮,病人摔倒后也能轻易地接触到呼叫钮,及时得到救护。
4)牙科、CT 室及病人长期仰卧的病房内,天花要避免强眩光设计,天花也可悬挂漫画、风景图案或液晶电视屏让患者紧张的心理得以放松。
5)卫生间设计脚踏冲水阀门,洗面盆选用大口径下水,以防污物堵塞,面盆下水也选用耐用的翻盖水堵以防丢失等。
5.2.6 其他
设置一体化服务中心,将分散的分诊、健康培训、询问等服务集中起来,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本项目在住院楼屋顶设置停机坪与电梯相连,直达急救中心、手术中心,为患者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正在向更加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转变。为更好满足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医院位置、地方特色,制定相对应的设计方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渠道和服务质量。当下医院建筑设计现状,需要设计人员总结经验,找寻问题并处理,亟待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医院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