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鸣,姜彩良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短期内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交通运输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充分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的同时,行业自身发展也正受到极大影响。科学分析和预测疫情对客货运输造成的影响,可为交通运输行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也能为化解、对应后续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在防控“非典”疫情中,交通运输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到较大冲击,期间客货运输所受影响可为此次疫情相关情况分析提供借鉴。吴文化等[1]通过分析2003年半年客货运量,总结了“非典”蔓延期间交通运输行业所受影响;王继祥[2]盘点了“非典”对物流系统造成的冲击,提出了现代物流应急机制的建立方法;曹驰宇[3]分析了道路运输行业在“非典”期间受到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启示建议。以上研究都为总结“非典”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但在疫情对各交通方式客货运输影响的分析上尚存不足。
本文在剖析2003年“非典”疫情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货运输流量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共性与不同,分析预测后者将对我国客货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期缓解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避免行业风险的发生。
2002年11月广东出现首例“非典”病例,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处于“非典”疫情扩散期;2003年3月至5月中旬进入新增病例大幅增加阶段;2003年5月中旬至6月,特别是6月后,疫情得到控制,7月基本结束。“非典”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在事后一段时期内对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旅客运输服务提升了人员的流动性,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限制人员流动来尽可能切断病毒的传播。在2003年初,由于当时对“非典”疫情缺乏充分的认识,并未采取相关措施阻止人员大规模流动,在防止“非典”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方面采取措施较为滞后。自3月下旬开始,“非典”对国家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严重影响凸显出来,政府采取各种强力手段应对这场危机,“非典”疫情对交通运输业的严重影响立刻显现出来。
1.1.1 对铁路客运负面影响严重
在“非典”疫情暴发初期,铁路客运行业并未受到较大影响。2003年4月份之后,北京成为“非典”重灾区。由于北京是全国主要的铁路客运枢纽,面对巨大的疾病传染扩散风险,铁路运输成为主要的防控渠道。铁路运输客流大、车站人员密集等因素增加了群众对选择铁路出行可能感染疾病的恐惧,因此造成铁路客运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4月,全国铁路完成客运量0.71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44.78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4.7%和10.1%。进入5月,铁路客运量持续下降,仅为0.33亿人次,同比下降62.5%。铁路旅客周转量也由1月的426.12亿人公里下降到5月的159.16亿人公里,同比下降57.2%。在“非典”疫情扑灭后的一个季度内(7~9月),铁路客运量逐步恢复,同比降幅缩至3.9%,9月铁路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速转正,10月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速转正[4]。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2001—2004年部分日期全国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
1.1.2 公路客运所受影响较大
2003年,公路旅客周转量由1月的684.21亿人公里下降到5月的371.68亿人公里,同比下降45.1%。公路客运量由1月的13.06亿人次下降到5月的7.65亿人次,同比下降39.9%[4]。在“非典”疫情过后一个季度内(7~9月),公路客运量的同比降幅缩至1.9%,“非典”疫情结束后公路出现短暂的补库存现象。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非典”疫情对公路客运的影响较小,原因是其主要在一些城市蔓延,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没有大面积暴发。公路客运主要承担中短距离的旅客运输,通过自备交通工具可替代一部分出行需求。9月公路旅客周转量和客运量增速同比转正。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变化曲线见图2。
图2 2001—2004年部分日期全国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
1.1.3 民航客运遭受沉重打击
自2003年3月开始,全国民航客运量增幅下降,特别是疫情较重地区(广东、香港、北京等地),航班乘客率和机场航班数显著下降。进入4月份,随着疫情蔓延,影响更加严重。国内各主要机场由于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公民出入境的限制,大量境外旅游团体和外籍人员取消赴中国旅行计划,国内乘客流动性下降以及各地区采取对疫区人员隔离观察和控制等措施客观抑制了出行意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国际国内民航客运量整体显著下降。进入5月,面临“非典”日趋严重的紧迫形势,民航航班继续减少,客运量持续大幅度下降。民航旅客周转量由2003年1月的110.07亿人公里下降到5月的23.6亿人公里,同比下降78.1%。民航客运量由2003年1月0.07亿人次下降到5月0.02亿人次,同比下降77.9%[4]。7月份民航客运量同比转正,8月份民航旅客周转量同比转正。民航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1.1.4 水路客运受到一定影响
图3 2001—2004年部分日期全国民航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
水路客运由于受区域条件限制,运营范围有限,本身也受到“非典”的一定冲击,但其影响局限在特定区域内。2003年第一季度全国水路客运量同比下降9%,4月份全国水运行业完成旅客运输0.1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4.42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4%和50.5%[4]。
2003年4月、5月、6月国内货运量分别同比下滑2.23%,21%,8.07%,各运输方式所受影响稍有不同。
1.2.1 铁路货运受影响较小
铁路货物周转量从2003年1月的1 276.31亿吨公里,增长到5月的1 409.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9%。铁路货运量由2003年1月的1.56亿吨,增长到5月的1.73亿吨,同比增长8%[4]。铁路货运的市场对象主要以大宗货物为主,整体所受影响较小。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2001—2004年部分日期全国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1.2.2 公路货运受影响较大
公路货运周转量由2003年1月的577.08亿吨公里下降到5月的437.46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9.9%。公路货运量由2003年1月的9.16亿吨下降到5月的7.26亿吨,同比下降21%[4]。7月公路货运周转量和货运量同比增速转正。
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2001—2004年部分日期全国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1.2.3 民航货运受到明显影响
民航客运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导致旅客行包运量下降。2003年1~4月,民航货运量同比下降3.9%,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0.3%[4]。民航货运所受疫情影响比铁路货运明显。
1.2.4 航运未受到较大冲击
2003年正值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红利兑现期,因此,“非典”疫情并没有对外贸进出口造成太大影响,各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各月增速均在20%左右[5]。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hina Container Freight Index,CCFI)在2003年2月、3月受春节影响下降,5月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之后呈指数上涨趋势。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200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也带动了原油运输指数,故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7月、8月为季节性影响指数下降。
1.2.5 快递迎来发展良机
“非典”疫情暴发,封闭的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线下购物转向网上购物,刺激了电商发展,如淘宝网在2003年5月创立。电商发展带动快递业务增长,2003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72亿件,同比增长22.81%,增速较2002年提升11.88%[5]。
当前,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交通运输业也受到剧烈的冲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2020年春运前28日(1月10日至2月6日)的交通运输数据(见表1)来看,全国共发送旅客13.30亿人次,同比下降36.9%。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98亿人次,下降29.2%;道路发送旅客10.80亿人次,下降38.2%;水路发送旅客1 627.7万人次,下降46.9%;民航发送旅客3 597.0万人次,下降29.5%[6]。
由表1可见,整体及航空、铁路、公路增速在第1~5天分别为3.1%,6.8%,24.8%,-0.6%;第6~10天,分别为2.1%,11.3%,16.1%,-0.5%;第11~15天,分别为0.8%,1.8%,10.5%,-2.6%;第16~20天,分别为-68.5,-48.7%,-63.9%,-78.5%[6]。
从时间轴来看,可以发现从春运第14天(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春运数据出现大幅下滑,这与全社会高度重视疫情防控、鼓励减少外出直接相关。第16~20天的降幅,已与“非典”暴发期(2003年5月)客运量下降的影响基本相当,之后仍保持着持续下降的势头,这是因为本次疫情防控中及早地启动了最高级别应对策略。
表1 2020年春运前28天客运发送量数据汇总表
与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呈现死亡率低但传染率高的特点,叠加在春节期间传播,波及人员数量和地域范围更加广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客货运输的影响将比“非典”疫情更加深远。但无论这场危机持续多长时间,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长期持续增长的势态,困难只是暂时的,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本质上与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同向的。借鉴“非典”疫情对客货运输影响情况,各种运输方式未来一段时期所受影响将各有差异。
2.2.1 铁路客运将在短期受到较大冲击,货运受影响较小
铁路运输是我国大众化的骨干客运方式之一,在中长距离具有较大优势。但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假期,与同期相比,居民出行半径缩小,出行意愿急剧下降,对以中长距离运输见长的铁路客运影响较大。为配合疫情防控,全国铁路对旅客在1月28日前购买的车票免收退票手续费,也是客运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铁路运输的货物主要为煤炭、钢铁及矿石等大宗商品,其波动主要与上游原材料的周期相关,因此,目前铁路货运量所受影响较小。类比“非典”期间铁路运输影响情况,预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量有短期负面影响,对铁路货运量的影响较小。春节过后,大量返乡人员需返程,疫情结束后,铁路客运可能出现短期补库存的现象,将原有的春运集中返程高峰拉低、拉长,随后恢复常态。
2.2.2 公路客货运输均将受到短期负面影响
公路运输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大,这与疫情涉及的范围较大有关,而且部分农村也出现疫情暴发现象,导致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业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在春节期间停止道路客运。货运方面,除少数参与防疫和保通运输任务的货运与物流企业外,其余基本停运。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疫情对公路运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相比2002年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5.9%、4.7%。类比“非典”期间公路运输影响情况,预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路客货运量均有短期负面影响。疫情结束后,公路运输可能出现短期补库存的现象,随后恢复常态。受防控疫情影响,居民减少出行,疫情对公路客运的负面影响应该大于货运。预计在疫情危机消除后,公路运输需求将会很快止跌回升。
2.2.3 民航运输抗击疫情承压加大,运输量需等待疫情缓解后回升
民航运输是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处于快速增长期的一种运输方式,其运量增长速度最快。但由于民航运输对非正常事件或危机具有高度敏感性,这次所受影响很大。疫情导致旅客出行意愿低迷,对民航旅客运输造成明显抑制。另一方面,为继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民航局要求,在2020年1月28日0时前已购买机票且乘机日期在此时限之后的民航旅客,可以办理免费退票,航司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再加上部分海外航空公司暂停往来中国航班,民航客货运输量在第一季度将明显下降。不过,民航出行需求存在刚性特征,预计在此次疫情危机消除后,将逐步回升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2.4 航运市场相对平淡
因本次疫情暴发在春节假期期间,对航运的影响较小,截止到2020年1月30日,油运(BDTI)和干散(BDI)运费指数较1月23日(春节假期开始)分别下跌9.5%和6.4%,符合预期。节后,伴随企业经营活动陆续恢复,进出口贸易活动逐步增加,运费通常在假期结束后会逐步上涨。由于疫情导致企业延迟复工,预计节后运费上涨的时间也将相对延后。港口方面,春节假期通常也是港口货物装卸需求较低的时期,疫情对港口经营业务影响有限。沿海港口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装卸业务,因客户群体全球化和装卸货种多元化,港口经营活动照常进行。本次疫情对全年港口吞吐量的影响,还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和中国是否被限制国际贸易。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WHO总干事还宣布,不建议对中国进行旅行和贸易限制。今后,若国际贸易正常进行,航运和港口企业受本次疫情的实际影响有限;若后续受疫情影响,国际贸易被限制,则对港口和航运影响较为直接。
2.2.5 快递件量增速加快,电商产品种类逐步下沉
一方面,疫情期间邮政快递淡季件量表现超预期,2020年1月24日—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投递包裹量同比分别增长77%,110%。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的发展,消费者网购意愿明显提升,使得快消、生鲜等原来电商渗透率较低的产品在线销售逐步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联合调查的2020年1月份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为108.8点,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有所上升。
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不同的灾难,面对各种公共危机的强烈冲击,传统地单一强调防范运输安全的思维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要求,传染性疾病危机、恐怖事件危机、自然灾害危机等均会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局部甚至整体带来重大或灾难性影响。建议以这次危机为契机,建立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统一协调的突发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危机防范和管理意识,将突发性危机管理、运输安全管理一并纳入行业管理。
3.1.1 完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明确应对各类危机时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构建部门协调机制。通过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在危机管理中的功能,形成应对危机的综合能力。同时,交通运输部门独自应对危机能力有限,在面对重大危机时,还要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建立外联组织体系,共同应对社会风险,建立起全社会范围内,全过程的危机预防、反应和恢复的交通运输危机管理体系。
3.1.2 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
建议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采集系统,设立权威、公开、迅速、统一的信息发布方式。通过建立信息统计、传输和处理系统,完善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和信息披露机制,整合和协调危机管理行动,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交通运输在危机时期的运力信息,提高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公众控制危机的信心和决心。更重要的是,准确及时的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相关部门作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并在应对危机时发挥重要作用。
3.1.3 建立危机管理资源保障体系
有力的资源保障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运输部门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要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需要大量的资源保障人员和物资运输。因此,有必要建立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的专项基金和运力储备,编制相关目录,以利于资源调配。另外,还应加强交通运输危机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培养和训练,加强对交通运输业危机管理的研究,为危机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知识储备。
这次危机的突发及其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根本不在理性的预测范围内。在当今危机频发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除了通过危机管理机制和法律规章来积极应对外,还应该通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化解危机造成的损失。如果全国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由于整体经济活动的减速、人员流动性的持续下降及生产停滞和出口量下降等,将加剧各种运输方式在下半年的严峻形势,对此应针对各领域提前研究制定防范对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重交通运输企业的扶持,避免出现重大行业风险。
3.2.1 对旅客运输企业实行信贷优惠或税费减免,对城乡客运企业实行财政补贴
这次危机的突发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给旅客运输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中道协统计,目前除广东、广西、青海、四川有部分班次保持运营外,其他各省区班线客运企业按要求停运,从2020年1月26日—2月6日,全国客运班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93%,旅客发送量下降96%。此次疫情预计会造成90%的道路运输企业出现亏损,50%的客运企业将出现短期内现金流支撑困难[7]。为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建议通过相关政策对因疫情造成巨大损失的交通运输企业实行资质调整、信贷优惠、税费减免政策。同时,在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议地方政府在对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城乡客运企业实行财政补贴,维持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保持好前期相关工作成绩。
3.2.2 加强对货运物流企业的关注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期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居民流动性降低将导致支出水平下降,总需求降低;从供给端来看,定期消毒、使用防疫设备等减慢生产节奏,采取隔离、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降低了劳动效率,我国货运物流企业的收入将明显降低。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病毒感染风险增加,雇佣成本增加,人员成本上升;为了切断疫情传播,各地设立检查消毒站,导致货运在途时间长、效率低,降低了物流流通效率,增加了运输成本。据中道协不完全统计,与往年同期相比,90%的货运企业营业额降低,其中降幅达100%的占30%;80%的货运物流车主出现亏损且普遍存在无法还贷的困难[7]。因此,建议在防疫期内,将承担生活必需品运输的企业和车辆纳入“绿色通道”适用范围,为承担重要物资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货运车辆提供通行便利,对擅自断路阻断交通、擅自设卡拦截、违规限制货车正常通行的行为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对货运物流企业面临收入降低及成本上升双重压力的关注,通过降低税费、优化信贷政策等方式,减轻货运物流企业和车主疫后一段时期的经营压力,维护货物物流服务体系的稳定发展。
2003年“非典”疫情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基本未暴发,没有可参考经验。但此次疫情涉及面较广,部分农村地区已出现疫情蔓延情况,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防疫工作应给予重点关注。
3.3.1 加强农村交通运输防疫工作
农村医疗资源有限,技术水平不高,疫情防控检测机构、设备较少。当前大量农民工已返乡,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暴发疫情,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疫情蔓延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客运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尚缺少防疫设备与专业人员。针对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其交通运输防疫工作的指导,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提高相关人员防疫意识,确保不留防疫死角。同时,密切关注农村疫情变化情况,保证城乡交通运输通道通畅,确保为病人、医生、公共服务等各类重点人员出入农村地区提供必要的保障。
3.3.2 保障“两通”目标完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全力冲刺的收官之年,疫情长短仍不可知,增加了交通运输行业完成相关任务的难度,甚至有部分农村地区出现挖断公路的现象,让已完成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务出现反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也将因为疫情的暴发压力重重。建议待疫情控制后,组织做好农村交通运输网络的保通保畅,及时调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的计划安排,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导,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保证按时保质完成相关任务。
3.3.3 做好农产品供应、农业顺利生产的运输保障
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和春节假期的影响,导致农产品运输物流不畅、人力紧缺等情况,给蔬菜运输、商超补货带来影响。建议做好疫情期间农产品运输保障预案,加强农产品物资运输运力保障,适时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切实发挥好电商物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疫情已经对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保障后续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建议关注春季农业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已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造成巨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数据来看,疫情开始至今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量出现大幅下滑并持续保持着下降的势头。通过剖析2003年“非典”疫情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产生的影响,预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客货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本次疫情将在短期内对铁路客运、公路客货运、民航客货运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对铁路货运、航运影响较小;对快递、电商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应持续关注疫情发展,建议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健全行业突发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危机防范和管理能力;二要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重大风险防范机制,避免疫后出现重大行业风险;三要关注农村交通运输防控工作,保障疫情期间“三农”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