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造林苗铲改进简报

2020-03-06 06:30冯万斌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冠植苗体力

张 波,冯万斌

(临江林业局,吉林 白山 134600)

吉林省高寒山区现用的造林苗铲是在苏联郭列索夫锹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它的广泛应用,较好地解决了造林不易成活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停止,皆伐迹地造林工作量锐减,但冠下补植造林工作量却大幅增加。在植被丰富、根系发达的林冠下植苗,以往的造林苗铲不仅会增加劳动强度,而且栽植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为提高林冠下栽植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通过对造林苗铲进行反复改进,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现总结报告如下。

1改进前与改进后苗铲的外观设计

1.1改进前的苗铲

宽度只有 8 cm,扎出的植苗穴较小,容易造成窝根,不利于林冠下大苗造林,而且没有脚踏点,单凭手臂和上身的力量往下按,体力消耗大。苗铲把为木质,长度通常在35 cm左右,蹩铲过程中容易折断,整个植苗作业时弯腰的角度大。

1.2改进后的苗铲

宽度增加至10 cm,顶端背部增加一个长15 cm,内径10 mm的铁管作为脚踩踏点,苗铲把采用空心管焊接,增加了抗弯折的强度。长度加长至50 cm,以降低植苗时弯腰的幅度。改进前和改进后的苗铲见图1。

图1 改进前苗铲和改进后苗铲

2改进前与改进后苗铲的性能对比

2.1改进前苗铲的特点

一是由于没有发力点,全部靠手臂的力量往下压,在植被丰富和根系发达的林冠下不仅深度不够而且还消耗大量的体力,同时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二是掘出的植苗穴较小,在栽植根系较发达的针叶造林苗时极易窝根、露根,在栽植根系较粗大的阔叶造林苗时只能通过切根才能进行栽植,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

2.2改进后苗铲的特点

一是在原有造林铲的顶背部增加了一个长15 cm,内径10 mm的铁管,将过去用手发力改为用脚、腿和身体发力,能够轻松地将苗铲切断树根插入土壤中,在降低了体力消耗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栽植质量。二是由于苗铲加宽后掘出的植苗穴较大,无论是根系发达的针叶树苗还是根系粗大的阔叶树苗,都可以轻松地放入植苗穴内,根系舒展,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

3实际应用效果检验

贾家营林场在2017年春季造林中选出2个10人的造林班组,每个班组分别配发5把改进前和5把改进后的苗铲,选取不同地类、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两块造林样地,进行相互交换使用改进前和改进后的造林铲,反复检验两种苗铲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改进前和改进后的造林铲植苗造林效果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地Ⅰ中,使用改进后的苗铲比改进前的苗铲,云杉的人均栽植量提高192株,栽植合格率提高3 %,水曲柳的人均栽植量提高203株,栽植合格率提高8 %;样地Ⅱ中,使用改进后的苗铲比改进前的苗铲,云杉的人均栽植量提高200株,栽植合格率提高3 %,水曲柳的人均栽植量提高了200株,栽植合格率提高7 %。通过询问了解工作人员的操作体验,普遍反映改进后的苗铲使用得心应手,劳动强度有所下降。

因此,改进后的造林苗铲比改进前的造林苗铲无论从栽植效率还是栽植质量上均有所提高,劳动强度也有所下降。适合在各类型的地块造林,尤其是植被丰富、根系发达的林冠下植苗优势明显。

猜你喜欢
林冠植苗体力
赤水河上游柏木林冠层持水特征比较研究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油田用钨合金镀层腐蚀性能评价研究
北方常用造林工具介绍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
不共戴天
人类的收留
加油!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