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天 褚光辉
(1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浙江余姚 315400 2 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 浙江余姚 315400)
“果醋的制作”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修1 第3 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中的实验[1]。本实验在“果酒的制作”之后,意在让学生按照“糖→酒→醋”的过程了解传统的酿造工艺。教师由国内外悠久的酿醋历史,引出酿醋的菌种——醋化醋杆菌,再介绍其酿造条件和原理。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果醋的制作及其原理,还要在发酵工程中选取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初步的工程学构想,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生产果醋的装置[2]。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是本实验的难点,也是成功制作果醋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多种果醋发酵装置的示意图供学生参考。例如,图1A 为浙科版教材的发酵装置,属于固态发酵;图1B 是人教版教材的发酵装置,属于液态发酵。学生可结合果醋的制作原理,分析各个组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比较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异同,从而对果醋发酵装置的设计有初步认识。
图1 浙科版(A)和人教版(B)教材中的发酵装置示意图[1,3]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设计实验装置。例如,使用泡菜坛先进行果酒的发酵,再打开坛盖,换上一层纱布,进行果醋发酵[4]。本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基于浙科版的发酵装置示意图(图1A),让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并搭建果醋的发酵装置。
2.1 对原设计的讨论 学生首先分析教材中的原设计是否可实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甲、乙、丙3瓶在空间上需要上下分开,可通过铁架台实现。2)分析甲、乙、丙3 瓶的瓶口是否加塞后再盖铝箔,学生通过假设法可得出,为了保证液体能从甲瓶流至乙瓶,从乙瓶流至丙瓶,且不影响流速,必须保持各瓶内、外的气压一致,因此各瓶的上口均不加塞子,只覆盖铝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例如,乙瓶中通入空气的直角玻璃管如何放置?乙瓶和丙瓶的连接处,除了玻璃管,还应有乳胶管,以便用螺丝夹控制液体流速。这2 个问题由于教材文字部分已有描述,只是教材示意图中没有画出,已在图1A 中补充完整。
2.2 发酵装置的再设计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原设计的改进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对发酵装置进行再设计,如图2A 所示。再设计时,尽可能使用已有器材,简化实验装置,例如,乙瓶原为下口瓶,以上下嘴抽滤瓶代替,不仅可实现原设计的功能,还节约了实验器材,不再需要双孔橡胶塞和用于通气的直角玻璃管。发酵装置整体使用铁架台支撑。甲瓶(500 mL 下口瓶)用于盛放果醋发酵的原料——酒-水混合物,该瓶通过乳胶管、直形二路活塞、直角玻璃管与乙瓶相连。乙瓶(500 mL 上下嘴抽滤瓶)为发酵瓶,上嘴与通气泵的出气管相连,塞脱脂棉球(不可过紧),用于过滤空气,尽可能防止微生物进入;下嘴是发酵液的出口,通过乳胶管、直形二路活塞、直角玻璃管与丙瓶(250 mL 锥形瓶)相连,此处用直形二路活塞代替螺丝夹,用于控制发酵液流出的速率,也可使用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控制流速。甲、乙、丙3瓶的瓶口均用铝箔覆盖,以防止杂菌的污染,保持瓶内外气压一致,还可减少乙醇的挥发。
图2 重新设计的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A)及实物(B)
2.3 发酵装置的安装 按照重新设计的方案搭建果醋发酵装置(图2B)。所用器材应清洗干净,尽可能地灭菌或消毒处理,以防止因杂菌污染而导致产物出现异味并影响质量,若不具备灭菌的条件,可将用具用热水浸泡后晾干再使用[5]。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乳胶管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以免使用时漏液和杂菌污染。
使用前期实验自制的果酒(葡萄酒)为原料[6]进行果醋(葡萄醋)的制作。教材中果醋的制作采用了固定化菌体连续发酵工艺[7]。
3.1 醋化醋杆菌的固定化 使用吸附法对醋化醋杆菌进行固定。乙瓶内装灭菌的锯末(防止自带微生物的影响),低于乙瓶上嘴。将1 g 市售的醋化醋杆菌(也可用醋曲代替)加在200 mL 酒-水混合物(100 mL 果酒与100 mL 蒸馏水混合)中混匀,并调pH 值至7.0 后倒入乙瓶中,使锯末均匀湿透。醋化醋杆菌附着在锯末上,瓶底几乎没有或仅有少量游离的液体。
醋化醋杆菌的固定化过程中,也可先将醋化醋杆菌与锯末充分混合,再倒入pH=7.0 的酒-水混合物,这样菌体的分布会更均匀。
用铝箔盖住乙瓶瓶口,将通气泵的出气管与乙瓶上嘴相连,缓慢通气,使醋化醋杆菌活化、增殖。在醋酸发酵48 h 后,收集乙瓶流出液,学生用pH 值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 值,此时pH 值已由初始的7.0 降至2.1,明显呈酸性,说明醋化醋杆菌已被活化,其代谢产物乙酸导致pH 值下降。
3.2 果醋的发酵 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3],因此要控制温度或在气温较高时进行实验。配置400 mL 酒-水混合物(酒、水比例为1∶1),用pH 值试纸(或pH 计)测得初始pH 值为5.0。将甲瓶下口的直形二路活塞关闭,把400 mL 酒-水混合物倒入甲瓶,用铝箔盖住瓶口。打开通气泵,调节甲瓶下口的直形二路活塞,使甲瓶滴入乙瓶的液体流速约为1 滴/25 s。调节乙瓶下嘴的直形二路活塞,使滴入丙瓶的液体也约为1 滴/25 s。在发酵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液体流速的变化,适时调整。
学生每24 h 检测流出液的pH 值,根据pH 值变化可判断生成的乙酸浓度变化,以监控发酵过程。24 h 时流出液pH 值由初始的5.0 降至3.1,48 h 时pH 值降至2.1,之后一直保持pH=2.1。流出液pH 值不再减少,或甲瓶中的液体全部流入乙瓶,即可停止实验。
《齐民要术》 记载了20 余种酿醋的方法,由此可见,制醋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酿醋的原理自己设计、搭建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在制醋的过程中,应和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样,对发酵条件进行调试。例如,在本实验中,由于自制果酒的乙醇含量相对较低,为了促进发酵,将酒-水混合物的酒、水比例由1∶4 调整为1∶1。教师可组织学生使用不同的酒、水比例进行实验,以观察不同的发酵效果,获得最优酒、水比例。再如,由于本次实验发酵条件、醋化醋杆菌活性等比较好,在保证乙醇能充分氧化的前提下,将发酵液流速由1 滴/5 min 调整为1 滴/25 s,缩短了实验时间。
此外,应尽可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器材经灭菌或消毒处理,以减少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影响。在监控发酵情况时,若发酵较快,可提高流出液pH 值的检测频率,如每12 h 检测一次。
致谢:感谢余姚市第四中学化学老师吕鑫协助搭建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