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

2020-03-06 08:30陈是吾摘编
中国画画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水画

陈是吾 摘编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1909年生于上海市嘉定南翔镇。少年时就读新式学堂,1926年,入无锡美专,旋因不适退学;1927年,随清翰林王同愈习诗文,拜海上正统派名家冯超然学画;1934年,曾在浙江上柏山村买地拟居,辄遇日寇入侵,避难四川;1938年,在重庆开个人画展;1947年,回上海南翔开办农场;1957年,为上海画院画师;1962年,任教浙江美术学院山水画课;1980年,正式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为山水画专业研究生导师;1982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任浙江画院院长;1993年谢世。

画人性情——陆俨少

陆俨少(摄于1931年)

1933年陆俨少遭丧父之痛,却也迎来叫阿曼的老二,是个女孩,起名陆辛。

次年春,小学同学金守言在浙江武康县上柏山中办农场,约陆俨少游西天目,先到他住的上柏山呆几天。满山松树,几间茅屋,溪水从屋后泻下,潺潺有声,山光鸟语,清幽绝尘,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松树清香。陆俨少肺弱,伤风感冒长年不愈,住了几天竟然好了。宿疾一去,精神振奋,四体舒适,觉得这种新鲜空气比药还好。

金守言说山中地价不贵,可以种植的山间平地,不过10元一亩,劝陆俨少买下20亩,也可以办起农场来。至于不懂农事,先由他帮着代管。

当时卖画极端困难,陆俨少又别无他长,因此常为生计所扰。而即使名家也得看阔佬的脸色,必须迎合他们心理,阿谀奉承,得其欢心,才能卖出高价。陆俨少厌恶这种卖画生涯,认为最好做一个自作主张、不因人热的国画家。但是家中薄产,不足以养活一家老小,终须另外想出一条生活之道。遂觉得办农场倒也是一条出路。于是说服母亲拿出私房钱来,到上柏山中买山地20亩、荒山20亩,办起一个小小的农场。种了10亩燕竹,10亩梨树。又种些茶叶等作物,还造了三间瓦房,地点在福庆坞。此地东离杭州40公里,西去莫干山麓仅十余公里,又在公路边,交通便利,距市集近,食品供应方便。

冯超然对此极力赞成,说有些学生学画之后画卖不出去,最后一条路到银行去做文书,只有陆俨少独辟蹊径,身居山中,将来年老也可以再出来卖画,那就身价不同,所以这条路走得对。王同愈老先生知道后,也托陆俨少买了几亩山地,来信中有“把臂入林”之语。陆俨少时常往来于杭沪道上,平常几个月住山中,其余时间,托给金守言代管。

陆俨少82岁作《上柏山居图》

黄山图 137cm×47cm 1942年 陆俨少

“到达歙县后,必须徒步走一百二十里,才能上黄山。走到杨村时,已是下午四时许,天黑如墨,阵雨将至,遂进村向农家问讯有否住宿之处。走进一户农家,只有几个小孩,没有大人,言语又不通,于是转身出来,继续赶路。走出村子,忽闻后面大声吆喝,要我们停下来。往后看,有一二十人,手持器械,上身赤膊,我们以为遇到了强盗。及至近身,却是一群青年农民,误认为我们是坏人,因而结伙赶来。一场误会,经过解释,虚惊化为热情,他们邀请我们两人到一所小学校内歇息。时大雨如注,倾盆而下。吃过夜饭,和一位小学教师同睡二屋。屋内放着一具空棺材,老鼠上蹿下跳,加之雨声不绝,雷电交加,终夜吵扰不止。好在走路辛苦,勉强睡得。一早起来,雨过天晴,四山宿云未收,涧壑奔流,四处是水。赤足前行,于下午一时许到达汤口,浴于温泉。这是一个四方池子,和石涛所图者,并无少异,只是上面盖有瓦顶,可蔽风雨。三时许浴罢,拾级上山,道路倾欹,极不好走。渐走渐黑,抵文殊院已近八点钟。摸黑进去,屋内灯光如豆,一二老僧,拿出几个烧饼,给我们充饥,草草供具,一宿无话。明晨起身,开户出视,莲花莲蕊诸峰四围拱揖,不类人间,真同仙境。此时天都峰路坏未修,不能登攀,遂经莲花沟、百步云梯、鲫鱼背,于中午到达狮子林。山中绝无游人,只是我们两人。踽踽而行,也没有向导,所以一路名胜,遗漏甚多。狮子林在松林中间,老屋倾圮,一个中年和尚,面有菜色,他也没有东西给我们吃,煮了一些面条款客。下午径始信峰,也未知排云亭、飞来石等名胜。夜宿狮子林,被头甚脏,而隔壁似有撕纸之声,一夜不绝,未能好睡。翌晨循九龙瀑而下,根本没有道路,在大石上左右跳踯,觅得归路。黄山之游,遂告结束。”

1935年5月中,民国政府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除现代人作品之外,展出故宫以及私人收藏历代名迹,其中精品有一二百件。陆俨少“特地去南京观看,住在表兄李维城家中,朝夕到场观看,前后一星期有余。先大体看遍,然后择其优者一百幅左右,细心揣摩,看它总的神气,再看它如何布局,如何运笔,如何渲染,默记在心。其中最所铭心绝品,如范宽《溪山行旅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郭熙《早春图》、传董源《洞天山堂图》、宋人《小寒林卷》,以及元代诸大家,如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赵松雪《枯木竹石图》,高房山《晴麓横云图》等等。我早也看,晚也看,逐根线条揣摩其起笔落笔,用指头比划,闭目默记,做到一闭眼睛,此图如在目前,这样把近百幅名画,看之烂熟,我自比‘贫儿暴富’,再不是闭门造车,孤陋寡闻了。后来在上海预展‘赴伦敦中国画展’,也有故宫名画,伪教育部在重庆也展出过故宫名画,如巨然《秋山问道图》、赵松雪《鹊华秋色图》等。我总是仔细观看,不放过一切看画的机会。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说‘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这样仔细看,逐笔看,也是一种读法,其效果等于临摹,而且如果仔细地看,胜过马虎草率地临,收益还大。有些人说我对中国山水画有些传统,认为一定临过很多宋元画,其实我哪里有机会临宋元画,如果真的有些传统工夫的话,也是看来的,而且看得也不多,解放以前,也仅仅是以上几次而已。就是我仔细看,看进去之后,就能用到创作上。当今七十多岁,还在吃这些老本。看古名迹,还可提高识辨。看到了第一流的作品,以此为标准,此后再有看到,用此作比较,好坏就一目了然。眼光提高了,再加以相应的肌肉锻炼,手就跟上来,这样就前进了一步”。

陆俨少身着长衫的留影

上柏山旧影

陆俨少老宅

宋文治于抗战期间在苏州美专肄业,学西洋画,后来对国画山水感兴趣,此时新拜上海画家张石园为师,不过三个月。见到陆俨少后,十分倾倒,于是不再到张石园处,一心向陆俨少学习山水画。安亭距离南翔不过二三十里,火车半个小时可达,每星期从安亭来到南翔,借些陆俨少的画稿回去临摹。以前他没有画中国山水画的基础,陆俨少无保留地尽心教导,他也用心研习,进步甚快,学到陆俨少的风格面貌。这样有二三年,直到解放以后,他几次提出要拜陆俨少为师。陆俨少对前辈王同愈老先生“不为人师”的教导印象极深,所以坚决辞让,未允所请。陆俨少对他说:“将尽我所学无保留地教你,但不必有师弟子的名称。你要拜师,我可介绍你一个人,苏州吴湖帆先生,当今国画界巨擘,交甚广,收藏亦富,你如果在他门下,可以多看名迹,多认识一些人士。”于是作介绍人领他到吴湖帆中,拜吴为师。

陆俨少自上世纪50年代初迁至上海后,就住在复兴中路马当路口一幢石库门房子里,条件即使与当时一般的市民相比,也说不上好。只有一间前厢房,约25平方米,前后一隔为二,一家三代七口人,前半间为陆俨少的卧室和画室,后半间没有窗户,暗淡无光,是岳母及孩子们的卧室。日间一切活动都在这12个平方米的前半间内进行。一床之外,放下张写字台,这张写字台,既是画桌,又作饭桌,其他如拣菜缝衣,以及孩子做功课等,穿插互用,都在这桌子上面。窗子正对大门,来人一进大门,一目了然。客人来了,环立四周,无处就坐。他们不走,陆俨少也不能就此停止工作,所以养成了当众挥毫的习惯。

“面东一排窗子,天井靠南是高瑞。夏季满室太阳,无移案处;一到冬天,太阳从不光顾,室内比室外还冷。上面没有天幔,楼上擦地板,下面下大雨。地板全坏,潮湿腐烂,半夜起来,总可捉到蜒蚰一二十条,有时爬到枕上,冷冰冰的吓人一大跳。加之鼠患猖獗,终夜不宁;跳蚤肆虐,爬搔为苦。在这种环境里,我前后住了整整30年;在这张桌子上,我创作了千数的作品。来人都说我居住条件太差,我总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认为只要把思想集中在创作上,一心搞好国画事业,其他都可以不在乎,也就忘其为差了。我生活简单,对衣食住行要求不高,随遇而安,从不计较,觉得不值得在这方面花多大的心力。”

陆俨少写壶

他于1968年第一次游北雁荡,相隔20年,山中变化不能说很多。走过响岭头,一直到铁城嶂,展现眼前的峰峦,坚实高大,岩岩不可犯,迭相雄峙,气象万千,陆俨少在晚年的《自級》中说:“虽是第二次相见,还是有很大魅力,紧紧地抓住人,使我再次感到祖国的伟大,山川的可爱。一个山水画家,就是要把她描绘下来,但是首先自己要有激情,然后才能够感动别人,美化人们的心灵。我每到名山大川中去,看到高高的峰峦,长流不断的瀑布,苍松古柏的夭矫盘挐、挺然而立,这些美景,使我激动不已,仿佛心要跳出来,与之相拥抱。今又到雁荡,就是有这个感受,我爱雁荡,更爱祖国,我要挥动我的画笔,仔细地将其描绘下来,献给祖国人民,以及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民。

去方岩写生途中

陆俨少坐轿上山

不知道前世有什么缘分,陆俨少一生中多次梦游方岩。1986年5月7日,他终于如愿以偿,与夫人、儿子陆亨、曾宓及前一天刚刚拜师的陈少亭夫妇,还有其时已退休的浙江省农业厅长张天成、华东局组织部杨国芳一行八人同游。

陆俨少称此次出行,是“还愿”。

77岁的陆俨少,已没有自己登临的体力,当地政府替他找好了轿子,是由人晃晃悠悠地抬上去的,与当年上黄山不一样,如今他不再有和阶级压迫关联的思想负担,神情怡然。

到了胡公庙前,几个年纪稍轻的继续上山去,陆俨少夫妇与陈少亭妻子一起进庙求签。

陆俨少摸出一元钱,自己抽出一签,对陈少亭的妻子说:你也抽一签。(当时价格乃五毛一签)后者忙摆手,说抽签钞票要自己出的,否则不灵。

陆俨少的签条内容如下:

N.0002745

方岩灵签 第六十五

蒙蒙烟雨暗江城 何必精诚苦向晴

风卷碧天支翳心 万邦无处不光明

阴雨未散天气未舒

从今见日光泽贤愚

签条的左下方,有方岩广慈寺刊

和尚当即在签条边手写:上上 长雨起晴

陆俨少顿时很兴奋,大呼“晚晴轩,晚晴轩”,原来这签语的意味竟然与他刚刚新命名自己最后一个斋名吻合,乃觉得如有神助。继而又有些怀疑地对和尚说:你这里是不是都是上上签?和尚答道:当然不是。接着把签桶统统倒出来,让他看,果然有不少下下及其他标注的,陆俨少这才释然。

陆俨少拟李法

几十年来,就在这张桌子上,诞生了多少杰作

陆俨少一生穿着随便,很长一个时期只是将就。一件手工毛衫穿了多年,迁居深圳后与儿子陆亨同住,后者实在看不过去,到上海一下买了红红绿绿十件羊毛衫送给他,陆俨少倒也没有拒绝,穿在身上让别人瞧,感觉还蛮不错的。

陆俨少喜欢吃羊肉面,吃完面,还要叮嘱家人将汤留到下次再喝,还喜欢吃猪内脏。有次陈少亭自制腊猪头,煮熟后带至陆俨少那儿,他尝了尝说:“嗯,不错,比起重庆乡下的腊猪头,已有八九成了,只是少了点辛辣味。侬还晓得猪头上啥地方顶好吃哦?”陈少亭答:猪耳朵。陆俨少说:“不对,是猪鼻冲更宰(上海方言,即好、妙之意)。既香糯、又坚韧,因其一生劳作,每天拱地三尺,故有一拱(鼻)二甩(耳)三摇(尾巴)四搭(舌)之美誉也。”凡此四处,皆所谓活肉,陆俨少于此道,颇得其趣,他也喜欢吃蹄膀肉。

他爱吃蚕豆,年轻时在上柏山农场自己种过。

每天午后,要吃一些甜点,通常是师母做的水晶团子,大多是芝麻花生板油白糖馅的,也有荠菜馅的。陆俨少也爱吃粽子。

不喜海鲜,爱吃河鱼,如鲫鱼,尤其喜欢塘鲤鱼烧春笋;平时喝少量黄酒和啤酒,从不吃醉,也不嗜酒,更不抽烟。

水果中他喜欢香蕉。病入膏肓时,曾嗫嚅着要吃一碗阳春面,令家人为难。

半生住在上海石库门的底厢房,仅25平米,挤了七八个人,仅隔出的前厅有张桌子,兼作画、吃饭、小孩做作业与夫人拣菜等诸种功能。即使这样,窗下角落里还是放了一个小小的书架,宽不足1米,有1.5米高,无柜门,分三层。据张大卫回忆,最上层通常放着约半刀的宣纸,其余有不多的书与画册。包括上下本《画论丛刊》(于安澜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开本的《唐寅画集》等。

后来上海分到一套房子,杭州浙江美院也分到一套房子,去深圳前在那里买了一处商品房,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老年后经常长年居宾馆。

长年上班都坐公交,为了省三分钱,两头步行。有时也坐学生的二等车,即自行车后座。对外出的交通工具从不挑剔,火车、轮船、飞机皆可,有些老人怕坐飞机,陆俨少笑言“听天由命”。

坐过手推车,晚年上山写景,不得已也雇轿子。

(摘自赵健雄《画人陆俨少》)

南翔猗园旧貌

画理先行——陆俨少

传统山水画,到了北宋,形成三大流派,即董巨、荆关、李郭。三家鼎立,构成中国山水画的丰富传统。三家面目,各不相同。董巨写江南山,峦头圆浑,无奇峰怪石,上有密点,是树木丛生的样子。荆关写太行山一带石山,危岩峭壁,坚实厚重,很少林木。李郭写黄土高原一带水土冲失之处,内有丘壑,而外轮廓没有锐角,树多蟹爪,是枣树槐树的一种。三家各因其对象的地域不同,到达真实的表现。因之他们外在风貌各不相同,截然两样,但也有相同之处,即是都到达艺术上的高度境界。

——《山水画刍议》

董源《潇湘图》用的短笔披麻皴,巨然《秋山问道图》用的是长披麻皴,范宽《溪山行旅图》用的是豆瓣皴,郭熙《早春图》用的是卷云皴,李唐《万壑松风图》用的是斧劈皴,互相比较,因为他们所写的对象不同,化多方,韵味的溶液腴美。三者相同,毫无异样。

——《山水画刍议》

课图稿之一 陆俨少

斧劈皴和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两大流派,一盛一衰,互相替代,也有些规律可寻。往往这一画派成为此一时期的主流之后,由盛而衰,另一个画派应运而起,改革上一个时期的弊病,从而得到新生。

——《山水画刍议》

南北宋的问题,历来也是纠缠不清。董其昌为是说,有其宗旨,但中间参杂他个人爱好,以致概念不明确,他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

——《陆俨少自序》

石涛,一种拙烂漫的笔墨,新奇取巧的小构图,有过人之处。但其大幅,经营位置每多牵强窘迫处,未到流行处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所以他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而他的率易之作,病笔太多,学得不好,会受到传染。

——《陆俨少自序》

四王还是有它存在之价值,有许多宋元遗法,赖四王而流传下来,如果食古不化,那么及其末流陈陈相因成为萎靡僵化,这是不善学的缘故。所以学四王必须化,化为自己的面目。

——《陆俨少自序》

一个山水画家,必须深入名山大川,观察大自然之精神面貌,扩展视野,增强感受,提高意境,丰富技巧。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不可缺一。

——《陆俨少自序》

把画法分为两大派系,有其方便之处。其一披麻皴画法,表现土山,即董其昌所说之南宗常用之;其二位斧劈画法,表现石山,即董其昌所说之北宗常用之。斧劈用侧峰,勾斫之中的挑的笔意。披麻用中锋,排比而直下,两者方法各异,界限清楚。

——《陆俨少自序》

有些人的想法,认为有了传统,就是老,就要妨碍创新。把学习传统和创新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如果不在传统的基础上扎下结实的功夫,来谈创新,这个创新,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站不住脚的。

——《山水画刍议》

课图稿之二 陆俨少

课图稿之三 陆俨少

课图稿之四 陆俨少

课图稿之五 陆俨少

文化是积累而成,不能中间割断,好比科学技术,一定要在前人的创造发明、对大自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层,得到新的发明创造,绝不能只凭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在蒙昧的基础上,好像石器时代就一步跨进原子时代,是绝不可能的。

——《山水画刍议》

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待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一幅画打开,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

——《山水画刍议》

气韵包括气息、神韵、韵味等。这些都是抽象的,统摄着整个画面。一幅画打开,第一眼接触到读者的就是气息和作者为人的气息是一致的。所谓“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气息就是人品在国画上的反映。

——《山水画六论初讨》

每有问:这画好在哪里?一时很难对答。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达到较高的标准,即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

——《山水画刍议》

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

——《山水画刍议》

一个人形成自己的风格面目,不强求硬做而成。如果涂了花脸说他有面目,这个面目也不可贵,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各种修养,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这样形成一个面目,才是可贵。但也不是说有了面目就算好,獐头鼠目,也是一个面目,但这个面目不讨人喜欢,必须有一个使人看了心爱,过后还要想看的面目。

——《山水画刍议》

格调两字,虽然好像是抽象的东西,但形成好面目,必须有高格调,这种高格调,是摒弃了上面所说的甜俗气、犷悍气、陈腐气、黑气等等。吸取外来,不是拿别人的糟粕和垃圾拼凑一起,成了垃圾箱、泔脚缸,而是冶铸百家的精华,成为一块好钢。看上去有自己独特的面目,而细细推寻,各有来历,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山水画刍议》

吴湖帆的画有天下重名,他设色有独到处,非他人所及。我有八字评他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如果也走他这条路,研求设色,虽然他的法子可以学到,然其一种婉约的词境,风韵嫣然的娴静美,终不能及。人各有所禀赋,短长互见,他之所长,未必我亦似之;而我之所长,亦未必他所兼有,如果走他的路,必落他后;而用我所长,则可有超越他的地方,同能不如独诣。

课图稿之六 陆俨少

课图稿之七 陆俨少

——《陆俨少自序》

课图稿之八 陆俨少

课图稿之九 陆俨少

画在技法上的提高,除了下生活、读书、写字等等,此外要做到四个“多”,即看得多,听得多,想得多,画得多。

——《山水画刍议》

看不到好的作品,也听不到人家的评论,是很难提高的。一件东西的好和坏,是从比较而来,看不到好的,怎能知道好的标准,那么把次的东西也当作挺好得了。所以必须看到好的,最最好的。看的标准越高,设想也越高,在自己手里也就跟着提高。

——《山水画刍议》

看到好画,不知道好在哪里,看到坏画,也不知道坏在哪里,这样也限制了识别能力,所以一定要听人评论,然后再去看画,看了再想,领会他的意思,默记在心,习而久之,眼界也就高了。

——《山水画刍议》

学画在初学阶段,兼学写字,并读些书,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到一定的阶段,便见分晓,就觉得读书写字,有些功夫,对提高有很大的好处。不仅在读书的时候要想到画,写字的时候要想到画,而且在平常生活的接触中,也要时刻想到画,不能一张纸摊开来才想到画。

课图稿之十 陆俨少

课图稿之十一 陆俨少

课图稿之十二 陆俨少

课图稿之十三 陆俨少

——《山水画刍议》

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这是绘画之要诀。

——《陆俨少自序》

学画而不读书,定会缺少营养,流于贫瘠,而且意境不高。

——《陆俨少自序》

学画往往利用写字作为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手段,要画好画,同时要写好字。

——《陆俨少自序》

学画与读书关系,就是一方面能够变化人的气质,潜移默化,使有高尚的情操,心口如一,不为欺诈之事,也无害人之心,这样人品高了,也带动画品的提高。

——《陆俨少谈艺录》

在读书中,知道一些历史地理、鸟兽鱼虫等知识,对于画也有直接的帮助,而尤其重要的是,当翻开一篇好文章或一首诗出声或不出声的涵泳咀嚼欣赏其声词之韵味,文采绚丽之极致,进而推论它的结构虚实,粗细繁简,从而激发情感创造意境,把书本上的感受转移到画面上去,那么这种第一流的智识情操,经过吸收融化,自然形成一个特殊画面。

——《陆俨少谈艺录》

(摘自《陆俨少画语录》)

课图稿之十四 陆俨少

课图稿之十五 陆俨少

画作为证——陆俨少

名胜山水册之八 32.5cm×43cm 1975年 陆俨少

广东写生(一九六一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二年一月)

立园在开平县之潭溪,华侨谢氏创建。崇楼竦峙,缭以周廊,兼之亭桥曲渚,兽囿鸟苑,遂有大观之称矣。(立园俗呼大观园)

崖南擅海山之胜,而临海一山,上多古松。虬枝老干之外,波涛弥望。最宜斜阳西照,归航就泊,天风四下,万籁俱鸣,振衣独立,甚助壮思。

崖海归航。崖南在崖门外,至此陆地遂尽。一山临海,负石戴松,而松尤奇矫。一九六一年冬,写生至此,归记仿佛。

小鸟天堂。新会南郊,天马河上,老榕一株,三百年物也。阴蔽十五亩,垂根着地,又复挺干,盘错纠缠,不容径道。水鸟群栖其间,数以千百计。土人以其神异,戒勿伤害,故遂锡之佳名。诚飞啄之乐园矣。

雷州青年运河大水库,南北亘四县,远及广西境,遂使下游永无水旱之虞,而舟航既利,鱼虾又不可胜取矣。予登青年亭,浩淼千顷,一望无尽。天光水色,上下同碧,风帆出没,吞吐日月,深叹人力之伟大,而果何领导之,而促使之哉!激情所至,不能自已,故一再写之。

湖光岩距湛江霞山市区十八里,其胜在湖。湖水深碧,不风自浪,盖远古火山口耳。其上楞严寺,宋李纲题名摩崖在焉。东坡谪岭南,亦曾至此。解放后,新建亭馆,足供盘桓。

新会西湖 47cm×34.5cm 1961年 陆俨少

新会西湖

湖光岩为湛江市名胜奥区,湖水至清澈,作深碧色,盖水深积厚故耳。传有大鱼重百余斤者。其岩亦巉削有致,宋李纲题“湖光岩”三大字在岩壁。

地尽南天接海潮,崖门一石卧江皋。兴亡陈迹经千载,犹有田翁说宋朝。崖门奇石,传宋陆秀夫负帝昺投海处。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予偕粤、沪诸画家写生至此,叹往事于遗迹,欣今日之荣滋。爰赋小诗,并俪以图。

慈元庙世称国母殿,在崖门北。再北则奇石,宋陆秀夫负帝昺殉国处也。殿有陈白沙碑记,近加缮葺,堂宇一新。隔江则古兜山,昔为盗匪窟穴,闻其名而令人色变者。今则民生乐事,户不夜闭。怀古览今,情不能已,爰为记之。

渔网未收,晚潮初落,其象若此。

崖门慈元庙,俗称国母殿者是也。前临江海,其北则奇石,即陆秀夫负帝昺跳海处。至今野老犹能言亡宋忠烈故事。

葵风初扇西湖浪,茗椀香清日自长。新会西湖,人工新凿,汀屿曲折,遍植蒲葵。予来时正值隆冬,而风日清美,不减暮春。其临水茶寮,结构亦异制。

茂名写生 34cm×46cm 1962年 陆俨少

茂名写生

广海之山以石胜,嵚奇磊落,蜿蜒不断。居屋因势高下,依傍礌砢,自成林壑。

湛江海滨公园。湛江近海南,风气燠暖,故椰多结子,过此稍北则否。海滨公园有数百株,结子皆累累,为不妄耳。

予来广东逾二月,写生画稿凡百余幅。所至草木苁茏,不知秋冬,故未尝画枯树。又民物殷阜,即在乡村,不见茅寮。比在茂名市,其招待所之近邻,有老树一株,经冬叶脱,槎枒可喜。又营建未久,犹存工地草房一所。天雨不能外出,遂于檐下写成此幅。情每迁于稀见,自视亦复新鲜,故聊记而存之。

超山耸秀 68cm×44.5cm 1962年 陆俨少

超山耸秀

予久耳超山名,今始获登陟。爱其耸然秀特,而山顶负石嶙峋,其纹理有如卷云、解索者。元王叔明旧居黄鹤山,去此不远,或其画法所自耳。壬寅冬至后二日。

太湖归云洞 24.6cm×67.6cm 1963年 陆俨少

太湖归云洞

太湖西洞庭山,以石公最称诡异。盘地嵌空,亘半里许,自顶以下皆石也。窟穴奥胜,而尤以归云洞最为甲观。前予两至其处,今岁重到,阻风未及西山,因追记旧游如此。(癸卯四月)

灵岩秋色 100cm×30cm 约20世纪60年代 陆俨少

灵岩秋色

游雁荡者,莫不首至二灵。灵峰之境外露,而灵岩则深密幽,展旗、天柱两峰,抱如阖扉,杉径一道,曲折以进。寺既藏矣,而小龙湫更在寺后。每晴旦霜初,山雨时过,跳珠溅玉之声,如在枕席间。

拟王蒙太白山卷意 18cm×49cm 1963年 陆俨少

拟王蒙太白山卷意

稚柳兄自沈阳回,盛道其馆藏《太白山卷》,为王叔明极得意笔。予未寓目,不禁神往。遂悬揣其意,奉博大雅一笑。

烟江叠嶂图 26.5cm×126cm 约20世纪70年代 陆俨少

烟江叠嶂图(局部)

烟江叠嶂图

予参酌东坡题王晋卿《烟江叠嶂图》长句而成此图也。此纸为三百年前康熙旧纸,故此画亦不作三百年以后想,不必示人,且贻燕因山妻收藏之。

峡江险水图 34cm×552cm 约20世纪60年代 陆俨少

峡江险水图(局部一)

峡江险水图(局部二)

峡江险水图

有自蜀中来者,盛称今日三峡,蠲疏险滩,广设航标,遂使上下川江,永免波涛之厄,舳舻相接,如涉户庭。盖自建国以来,二十年中,建设日进,今日少年,路经瞿唐、滟滪、新滩、洩滩之间,徒见山高水长,恬波不惊,乘流汤汤,沿溯利便,安知往时一舸上驶,百夫牵挽,礁石侔剑戟,失势破碎,悬性命于俄顷者哉!故予每写峡江险水,鉴古方今,亦使后之人尚知曩昔行旅之艰难,而生当新时代,蒙受利泽,不能无感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伟大耳。

雁荡山 103cm×56.5cm 1965年 陆俨少

雁荡山

雁荡以山水雄奇称于世,而自古异峰叠嶂,奔流峭壁,长埋于云雾晦冥之中。人也荒于政,货也弃于地,石田跷瘠,编户萧疏,可资以生理者亦希矣。惟今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人奋其力,地尽其利,于是天开日朗,百废俱举,人事之兴盛,与夫山水之雄奇,相得益彰。予游其地,观感无极,爰写图以记之。

巫峡清秋 97.8cm×34.5cm 约20世纪70年代 陆俨少

巫峡清秋

予乃曾过峡江险水来者,得知水势,故一再图之。

白岳秋云 97.8cm×35.6cm 约20世纪60年代 陆俨少

白岳秋云

白岳,古齐云山也,在休宁县界,去黄山百里而遥,而与黄山之尖新峭丽,不少概见。其岩嶂朴特拙重,色黝而青,于雁荡具体而微,而风格酷肖,为可异耳。

崖海松涛 99cm×34cm 约20世纪60年代 陆俨少

崖海松涛

崖南在新会南界,至是陆地遂尽,大海前横,浩瀚无际。临水一山,上多乔松,罡风继至,涛声互答。每斜景西倾,归帆就泊,目送翔鸥,思致爽然。

雁荡采药人 70cm×34cm 约20世纪70年代 陆俨少

雁荡采药人

雁荡多异卉名植,采药人每缒而下,得之于峭岩绝壁之下,犯险乘危,为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黄山图 69cm×41cm 1970年 陆俨少

黄山松云

黄山之云,亦可谓尽天下之奇变耳矣,故亦惟有奇变之笔墨始克传其神也。予心慕而手追,知之而不能为,寄意泉石,其在莽苍之间乎!

雪图 69cm×35cm 1975年 陆俨少

题云水风雪四图

天地山川阴晴晦明之变,接之于耳目,而发之于笔墨,固亦画家之能事也。予因写云、水、风、雪四图。造化多能,诚足以兴感。而予浅学,笔墨无灵,则滋愧矣。

峡江图 143cm×34.5cm 1975年 陆俨少

峡江图

三十八年前,予违难巴蜀,扁舟上驶,道出三峡。后更八年,东归时乃乘木筏,以历三峡之险,悍波急湍,性命俄顷。两次往来,异生难忘,故予多写峡江险水图,以记往昔行旅之艰难。明年画院将组织作者由民航局专备一舸,以探三峡之胜。江山无恙,世界已殊,又有一番光景。予当摊素纸磨三斗墨,濡笔以俟之。

梅花 28cm×39cm 1975年 陆俨少

梅花

宋泽上人善画梅花,尝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圆耳。元赵子固亦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予写梅无四十年功力,圈花点椒,随意而行,正不必酷似古人。

烟江叠嶂图 35cm×284cm 1976年 陆俨少

烟江叠嶂图

丙戌东归,发自重庆,江行万里。中经三峡之险,叠嶂层峦,高插云表。飞湍悬瀑,奇丽万状。而自宜昌以下,平沙迤逦,烟波浩渺,数百里不绝。风物之美,叹为平生冠绝。因踵王晋卿故事,作此长卷,仍命之曰《烟江叠嶂图》云。

黄山图 131cm×65.5cm 1984年 陆俨少

黄山图

黄岳雄峙东南,奇峰直上,刺霄汉而欲破。层崖峭绝,愁猨猱以无地。云雾往来,松石映带,晦明开阖,瞬息万变。山川之壮丽,令人油然起祖国之爱。

雁荡泉瀑 96.5cm×41.5cm 1977年 陆俨少

雁荡泉瀑

雁荡多泉瀑,每崇岩峭壁之间,倒挂千尺,色界青冥,尤于雨后,益增胜概。

峡江图 90cm×354cm 1987年 陆俨少

峡江

大江东下,经三峡之险,两山夹峙,江水顿束。朝云暮雨,神灵恍惚,千古骚人墨客,无不怀羁旅之幽情,发为诗歌,或藉图画以记,至今传为美谈。自葛洲坝成,水位上升,往昔险滩碕岸,皆没水底。七百里间,江行如画,于是电力、航行之利,甲于天下。而三峡自然景观,急流洄洑,壮丽奇诡,可惊可愕之景,亦成陈迹。予故为拈出,写图以记,后有好游之士,可考览焉。(丁卯四月)

竹下独坐 21.1cm×56.9cm 1956年 陆俨少

竹下独坐

花前小榻闲眠处,竹下明窗独坐时。着甚语言名定泰,林间自有翠禽知。一九五六年。

晴树满山图 172cm×92cm 1984年 陆俨少

晴树满山图

群峰奔走挟云俱,峰转云残一扫除。别有高华临世界,满山晴树万千株。(甲子秋日)

(摘自陆俨少《画余杂缀——陆俨少诗文题跋集》)

猜你喜欢
山水画
英国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大家张仁芝
张筱膺山水画作品
王云凌 山水画作品选登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