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虎
(内蒙古新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017000)
路基是高速公路的基础工程,其施工问题属于整个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难点,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材料和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这些材料设备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作业中,占据的成本比例极高,因此,必须综合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公路路基施工效率,确保路基工作质量是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如何做好公路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系统论述公路机械管理现存问题,并综合探讨公路路基施工工艺和机械管理方案。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点:
1)在施工前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避免给公路路基施工建设埋下隐患。在此期间,必须对施工区域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勘察,了解基层设施、管道及管线预留位置等,并进行及时记录,从而为公路路基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提供专业支持。
2)加强水文地质勘察,了解施工区域的水位变化及补给状况,满足施工计划安全实施要求。与此同时,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设立好一定数量的勘察点,并将切实有效的检测工作落实到位,为路基施工作业创设良好的施工条件。另外,应注意做好路基施工排水处理作业,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合理设置排水明沟,实施好集水箱安装计划,并在抽水泵的配合作用下,及时排放基坑内的水,避免加大路基施工风险,确保路基施工建设具备良好的结构性能。除此之外,要设置好质量可靠的排水管道,实现对路基施工中渗水问题的及时处理,细化防渗施工内容,满足公路工程基础结构安全使用要求。
3)精选施工材料。维护公路路基安全结构,加强路基承载能力,必须精选施工原料,尽量选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据调查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有2种,第一种是42.5,第二种是32.5。不同强度等级的水热化状态也不尽相同,在3d内,强度为42.5的水泥水热化是314kJ/kg;在7d内,水热化为354kJ/kg;在28天内,水热化为375kJ/kg。强度为32.5的水泥在3d内,水热化是260kJ/kg;在7d内,水热化为270kJ/kg;在28d内,水热化为335kJ/kg。矿渣水泥的强度等级是32.5,在3d内,水热化是170kJ/kg;在7d内,水热化为258kJ/kg;在28d内,水热化为335kJ/kg。在混凝土集料配置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精选水泥类型,准确计算优质混凝土集料中的水泥、清水、粉煤灰等材料用量,做好配合比实验工作,不断增强混凝土集料的密实度与强度。通常,需要将混凝土集料内的粉煤灰添加比例控制在20%左右,这样能够减低水泥的使用量,控制后期的水热化问题。
4)对排水施工技术支持下的路基施工效果是否显著进行科学评估,促使其应用质量更加可靠,保持渗水问题良好的应对状况,实现对排水系统的科学应用,避免出现地表水渗透问题,降低路基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在运输施工原料前,应注意对原料进行仓储保护。将原料从储料罐转移到运料车的过程中,应科学放料,卸完1斗料后运输车辆方能平稳移动。在卸料过程中,应注意提升运料车的车厢角度,从而使所有原料能得以整体滑落,避免因滑落不一致所引发的级配离析问题。与此同时,应注意确保运输道路的平整度,以免给运输速度造成负面影响。当初步完成卸料作业后,必须立刻对混合原料的黏结强度、抗剪强度和热流动值进行试验检测,以免因为使用变质原料而引发路基施工质量问题【1】。
对于当代公路施工企业来讲,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本企业的资质,为施工组织配备完善的机械设备,方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管理质量,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提供基础保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尚未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于机械管理工作,只片面注重购置最新设备,未结合实际施工需求细化机械管理标准。如果不断加快机械设备更新速度,必然会增加额外的机械设备采购资金,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容小觑的压力。据调查了解,在公路实际施工中,受施工场地特殊条件的限制,有不少机械设备并无法投入使用,导致大量的机械设备被闲置,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其次,也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过度降低机械设备采购量和使用量,秉承“能不用就不用”的思想方针,不重视提升施工机械化水平,一味采取人工模式,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期被迫延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不当,施工企业没有结合施工项目内容和需求设置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案。
在路基开挖施工过程汇总,首先要从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坡、土层预留等方面入手,加强机械开挖施工技术使用,并通过对坑底宽度检查及是否到达设计标高方面的思考,完成好基坑开挖施工作业。其次,应注重分层台阶式放坡开挖方式的科学使用,增强路基开挖施工安全性。施工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路基开挖深度控制,对开挖坡度是否合理加以思考,并在人工开挖与修坡方式的配合作用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路基开挖施工计划。再次,应充分考虑邻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控制好周边建筑与路基开挖施工区域的距离及坡度,并对基坑底是否存在裂隙、暗沟等进行充分考虑,从而提高路基开挖施工质量。同时,应减少开挖后基坑的暴露时间,避免对坑底产生扰动作用,给予路基高效施工更多的技术支持,为公路工程后续施工作业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应注意改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软土路基通常含有大量的天然水分与空隙,土壤颗粒比较大,土层深厚而且结构承载能力较差。在软土路基施工中,必须全面优化施工技术,准确把握施工要点,全部挖除承载力较弱的土层,然后,用混凝土集料予以填筑和压实。需要注意的是,在软土路基压实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夯实机械的作用,将重量在100kN(10t)左右的夯锤吊到6~25m的高度,然后,让夯锤进行自由下落,反复实施这一作业,直到不再有水溢出。这样,能够促进路基内部缝隙的紧密结合,有效提高路基结构的承载能力【2】。
在公路项目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各种细节管理力度,对于全体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项目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不断提升施工机械化水平。从基础视角来看,优化人力资源,则需要做好全体施工技术人员、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严格审核他们的资质,确保他们能持证上岗。与此同时,要定期做好培训考核工作,不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端正他们的职业态度,全面发展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操作管理意识。
在开挖路基土方前,必须为边坡口处设置临时排水沟与相关防汛设施,这样能够避免在汛期出现路基滑坡问题,为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安全基础。在开挖路基的过程中,应采取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实施,与此同时,为了方便运输车辆通过和施工机械的正常使用,需要借助挖土机在中间位置开挖1条纵向渠道。等到路基初步开挖成型后,须正确采用人工方式,继续实施挖掘作业,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超挖与损坏问题。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挖掘技术必须与标准要求相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个公路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再次,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为其表面留有2%~4%的坡度,同时,设置好完善的排水系统,以此避免路面在后期施工中出现大量的积水或浸泡问题。此外,在路基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施工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控制好路基土方开挖的深度、开挖量和高程。如果在路基开挖过程中出现了土质变化问题,或和地下线缆与管相遇,应立即停工,解决问题后再复工【3】。
综上所述,确保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必须着重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质量,全面完善施工方案,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的作用,正确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