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云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太原030000)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软弱地基处理还需要不断完善,一些企业正在引入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当前软弱地基处理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不良土层处理的管理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避免重大安全性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效塑造建筑业的形象。因此,讨论信息化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的频率越来越大,并且其类型较多,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建筑的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传统的软弱地基施工管理过程更注重成本控制,施工效率无法满足当前多数工程项目的标准,而且局限性日益凸显,使管理结果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大对工程的控制力度,并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使用信息技术,使软弱地基施工管理中的劳动力成本最小化,同时使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规范的标准。另外,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使整个项目的施工数据更完整,更准确,避免人因失误,有效控制软弱地基处理的施工进度,并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在提高我国软弱地基处理的管理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首先,软弱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很差,无法承受来自上部建筑的荷载,因此,在软弱地基上无法进行建筑施工;其次,当弱地基受到较大的外力时,会发生较大的沉降和变形,导致建筑结构断裂甚至倾斜,会威胁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最后,软弱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土层中含有大量带电离子,这种类型的土质易于引起地基较大的变形,使地基丧失强度,不利于施工安全[1]。
因此,进行建筑施工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处理软弱地基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以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式。在软土处理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堆垛方式,按照规定的层厚进行填土。此外,处理软土地基之前,应先挖出侧沟。如有必要,必须进行人工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可以为后续的施工环节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对排水施工的关注。
信息系统是地基处理施工管理中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将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地基处理过程的管理中,可以使软弱地基处理的管理过程信息化、规范化,使管理工作更加简单、高效。例如,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录入软弱地基处理工程的合同文件、各种标准的合同文本、软弱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软弱地基处理工法简介及评价、软弱地基处理工程的竣工报告;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等控制文件,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使管理工作更加精确、高效。
另外,若进度控制或成本控制与录入的控制计划不符,信息化系统还可以进行预警,提示工程管理人员,使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调整。
信息化系统还可以针对成本控制及重要的设计变更、工艺变更等建立子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2],对每个业务模块进行联合监控,有效协调项目部门与有关各方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而高效地进行施工管理。
信息管理技术可用于获取、组织、处理、分析和解释信息,并成为无数用户的使用工具。在岩土工程中,其工程处理的方法往往与地理及空间位置有关。而其本身又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所以,对于地基处理工程信息的管理系统,不但要求其具有一般信息管理技术的功能,而且应可以将收集到的基本数据与地理位置、空间位置联系起来,以文本、图形、音像等多媒体形式供用户查询、分析、评价、利用,从而指导工程的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将收集的现场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反馈处理,从而指导修改原来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做到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施工[3]。
在软弱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项目的三维仿真模型,然后将制订的施工方案的详细信息、地质以及水文信息录入系统,通过系统的可视化功能模拟整个地基处理过程,可以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清晰地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明确该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对方案进行优化。
对该工程模型添加时间维度后,还可以明确基于该施工方案的施工进度,便于管理者对各进度节点的工期进行调整,宏观把控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方案,系统还可以生成工程量清单,使管理者明确基于该施工方案的造价。
另外,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同时录入多个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模拟,方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方案对比,从技术实施的难易程度、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对各处理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适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从而提高软弱地基处理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以及施工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和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流,企业应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在工程建设领域,管理者可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中,使整个施工过程更加信息化、规范化,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软弱地基处理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