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动物资源监测探讨

2020-03-05 07:29廖满秀莫冰萍江锦烽余桂东
热带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工林林区高峰

廖满秀,莫冰萍,江锦烽,余桂东

1.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53000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1 自然地理条件

高峰林场国有林地位于22°49′N~23°15′N,108°08′E~108°53′E 之间。国有林地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约50km,地跨南宁市西乡塘、兴宁、青秀、武鸣等4 个城区和宾阳、上林2 个县。场内国有林地呈带状环绕于南宁市北面,形成南宁市城北山脉绿色天然屏障。

坐落在大明山弧形山脉南侧,南宁盆地北缘,山脉从东北向南延伸,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一般海拔150m~400m,平均坡度20°~30°,属丘陵和浅切割低山、山丘地形。

所在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左右,≥10℃活动积温750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在高山山顶部有雪,一般2d~3d 可溶化。年降雨量1200mm~1500mm,多集中在6 月~9 月,年蒸发量1250mm~1620mm,蒸发量稍大于降雨量。

林地以赤红壤为主,在垂直分布上有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海拔300m 以下的土壤绝大部分是赤红壤,质地为中壤至轻壤,保水保肥尚好。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延河、大塘分场300m~500m 范围内山丘和低山地区。山地黄壤仅零星分布于爱沙分场山地上部,成土母岩以砂岩、泥岩为最多,石英岩次之,局部还有花岗岩和第四纪红土。土壤以中、厚土层为主,两者占全场面积的80%以上,排水良好、中等肥沃。

土地总面积3.25 万hm2,经营总面积2.90 万hm2,林地面积2.89 万hm2,有林地面积2.34 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600230m3;森林覆盖率86.0%。

2 监测地点和方法

2.1 监测地点

为了全面了解监测对象的种群分布、活动范围和栖息地情况,根据高峰林场人工林的种植与分布情况,在林场内选取较典型的生境类型,对动物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等方面做详细的监测。

其中,在银岭分场与长客分场设置了固定样线和样点,共设计样线8 条(东升分场2 条、界牌分场3 条、长客分场3 条),样点3 个(均位于界牌分场),涉及林场内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人工林,包括红锥林、桉树林、杉木林等人工林,以及沿途的灌草丛、灌木丛等自然生境。

2.2 监测步骤及方法

2017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调查组进入拟定区域,针对人工林内部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监测工作,并对周边社区进行了访问与调查。

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的动物监测工作以1a 为监测周期,并根据不同动物不同季节的活动节律,适时的于拟定位置开展野外监测工作。

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监测主要采取样线法[2],数量统计采用直接计数法。样线法一般在不同人工林内或边缘,按固定的线路和长度以1km/h~1.5km/h 的速度行进,使用8 倍~10 倍双筒望远镜观察统计线路两侧各25m 宽范围内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栖息环境。

哺乳类动物的监测主要通过访问调查法[3],同时针对夜间活动,不易观察的哺乳类,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对红外线触发相机选择适宜的位置布设,监测一定范围内经过的温血动物种类,每半年检查更换1 次,监测结束后取回。

3 监测结果

截至监测结束,涉及的高峰林场林区迄今已记录有陆生脊椎动物110 种,分别隶属于4 纲15 目45 科。各纲动物分类、分布隶属情况见表1、2。

表1 高峰林场动物分类情况Tab.1 Classification of animals in Gaofeng Forest Farm

表2 高峰林场各林区动物种类情况Tab.2 Animal species in different forest areas of Gaofeng Forest Farm

3.1 哺乳类

高峰林场林区目前已知哺乳类共有8 种,分别隶属于4 目6 科。齿目动物是林区内数量较多的一个动物类群,林区中赤腹松鼠十分常见;林区内有一些农田、民宅[4],为一些农田鼠类如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等提供了的栖息环境,所以区内农田鼠类也不少见。

3.2 鸟类

3.2.1 鸟类组成

根据鸟类监测结果统计,高峰林场共记录到鸟类81 种,分别隶属9 目29 科。

从种类组成上看,雀形目种类居多,有20 科60种,占该鸟类种数的74.1%。非雀形目共有9 科21种,占该鸟类种数的25.9%,详见表3。

表3 高峰林场鸟类组成Tab.3 Bird composition of Gaofeng Forest Farm

3.2.2 居留型

根据监测记录的结果统计显示,高峰林场的鸟类群落有典型的季节性。

从鸟类居留型来看,各个季节鸟类种类都以留鸟所占的比例较高,从鸟类的个体数量来看同样如此,但不同季节冬候鸟和夏候鸟的种类与数量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林场繁殖季有留鸟52 种,占繁殖季鸟类种数的78.7%;迁徙季(仅秋季)有留鸟53种,占迁徙季鸟类种数的75.7%;越冬季记录到留鸟53 种,占越冬季鸟类种数的79.1%。鸟类居留情况,详见表4。

表4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鸟类数量动态Tab.4 Dynamics of bird Population in Gaofeng Forest Farm

3.3 爬行类

在林场内发现爬行动物1 目6 科13 种,全部种类皆属有鳞目。

由于监测区域的限制,监测所记录的爬行类种类及数量均较少,样本量仅反映监测区范围内爬行类动物的活动状况。

3.4 两栖类

林场内发现两栖类动物1 目4 科8 种,全部种类皆为无尾目。从监测的林区来看,缺少山涧溪流,两栖类种类分布贫乏,结果显示均为常见的蛙类。以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为例,分布在林区的山坡、山底、林缘等近水的灌木丛中,类似的还有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等。

3.5 生境选择类

由于监测区域的限制,监测所记录的两栖类、爬行类、兽类的种类及数量均较少,样本量不足以支撑和反映人工林内动物的活动状况。为此笔者尝试通过鸟类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情况,描述高峰林场不同生境类型,不同人工林中动物(鸟类)数量的季节变动(如图1 所示)。

图1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人工林类型中鸟类变动状况Fig.1 Changes of birds in different plantation types in Gaofeng Forest Farm

图1中显示,迁徙季在高峰林场人工林中活动的鸟类较其他季节数量更多,主要原因是监测林区的鸟类以留鸟为主,迁徙季节经过的鸟类短期会增加区域范围内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在林区越冬的鸟类较少,故越冬季林区范围内鸟类总体数量有所下降;繁殖季节由于夏候鸟的到来与新生鸟的增加,鸟类整体数量较高。

因为林区的鸟类以留鸟为主,所以每个季节,不同人工林为留鸟提供的食物量决定了人工林中鸟类种群的数量。图1 人工林类型间对比,红椎林由于树种优势固然表现出了鸟类种群数量较高情况,而高峰林场监测中的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等比较,也表现出鸟类总量偏高的情况。结合现场考察的状况分析,高峰林场的桉树林由于轮伐周期较长,林下及林区周边抚育较少,人为干扰较少,山坳、林缘、林下形成了灌草丛与灌木丛,自然成为了大多数鸟类活动的场所。相反由于马尾松林、杉木林人工抚育较多,人为干扰较大,栖息的鸟类总量较低。

3.6 珍稀濒危物种

3.6.1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现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共11 种,除了1 种为两栖类:虎纹蛙(Rana rugulosa),其余10 种均为鸟类:黑鸢(Milvus migran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燕隼(Falco subbuteo)、红隼(Falco tinnuncu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领角鸮(Otus bakkamoena)、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

以上这些保护动物在林场的现状如下:

隼形目:猛禽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监测中共记录到7 种。黑鸢、松雀鹰、红隼较为常见,日本松雀鹰、燕隼偶见,均为留鸟,它们都喜捕食活动在林间和农田耕地中的小鸟、蜥蜴、鼠类、蝗虫及其它小动物。

鸮形目:猛禽同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监测范围内分布的种类并不多,仅2 种。其中,领鸺鹠多傍晚开始活动,领角鸮入夜开始活动,同样都喜捕食活动在林间和农田耕地中的蛇类、鼠类、蝗虫及其它小动物。

白鹇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他地区多见于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中,该物种在高峰林场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部分林区植被覆盖条件较好,在该地仍有一定种群数量的分布。

褐翅鸦鹃和小鸦鹃分布于梳林和人工林边缘的灌丛地带;主要捕食各种昆虫、蛙、蜥蜴、蚯蚓和小蛇,有时也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适应能力较强,反应敏捷,稍感威胁即迅速钻入密灌丛中躲匿。褐翅鸦鹃为留鸟,数量较多,小鸦鹃为夏候鸟,数量较少。

虎纹蛙:在林场间水质较好的沟渠、水塘有分布,是常见的两栖动物之一。但因其肉味鲜美而被过度捕捉,又因近年来滥施化肥、农药,使虎纹蛙的种群数量严重下降。

3.6.2 广西重点保护动物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现有广西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共27 种,它们是: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绿嘴地鹃(Phaenicophaeus tristis)、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 大 嘴 乌 鸦(Corvus macrorhynchos)、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na)、乌鸫(Turdus merula)、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Hodgson)、画眉(Garrulax canorus)、白颊噪鹛(Pterorhinus sannio)、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大山雀(Parus major)、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

4 评价与建议

4.1 评价

4.1.1 生物地理位置评价

高峰岭为高峰林场辖区,位于南宁市北部,南武公路高峰隘东约1.5km,为一列褶皱低山,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附近有老虎岭,伊岭岩等相连;下有天雹水库、龙口水库、老虎岭水库,流入的心圩江、可利江沿岸是南宁市生活用水重要的供应来源;并且人工植被繁茂,南宁市邕江北岸众多支流发源于此。南宁市及其周边区域最近几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当地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对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破坏和威胁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高峰岭南部的植被普遍遭到占用,高峰林场的林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野生动物避难所的作用。结合众多的因素,使高峰林场成为了南宁市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物地理位置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建设上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4.1.2 生物多样性评价

(1)物种多样性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10 种,分别隶属于4 纲15 目45 科。其中两栖类8 种,占广西两栖动物种数105 种的7.6%;爬行类13 种,占广西爬行类种数177 种的7.3%;鸟类81 种,占广西鸟类种数687 种的11.8%;哺乳类8 种,占广西哺乳类种数180 种的4.4%。此外还有部分没能进行深入监测的物种。

根据监测统计的结果,可以分析不同人工林中物种多样性程度,详见表5。

表5 不同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Tab.5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plantations

从表5 中看出,以红椎为主的人工林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别为23.277 和24.162,反映了这类型人工林中拥有的动物种类较多,其他类型的以此类推;几种人工林中,桉树林的均匀度均较高,为0.288,结合监测的数据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鸟类种类与数量变动较小引起;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反映了不同季节里不同林区生物量的大小,根据物种多样性的结果显示,红椎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分别为0.346 和0.341),其次为桉树林(0.302),物种多样性最低的为马尾松林(0.234)。

(2)野生动物的珍稀性

监测林区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7 种。

4.1.3 社会价值评价

高峰林场林区紧靠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广西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近年来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对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破坏和威胁也比较大。因此,加强该地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尤其重要。林场同时也是森林恢复与利用的成功典范,林区内蕴藏了丰富的木材资源,是科研和教学的理想之地,也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生动真实的大课堂,是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基地。

通过宣教工程和生态旅游工程的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可以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高峰林场及其森林公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树立社会良好形象,加强市民生态环保意识,并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行列。同时,通过林场与区内、外进行多方面交流,促进林业事业的进步。另外,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高峰林场为行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照系统,同时也为人们改造已退化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样板。

4.2 问题与建议

4.2.1 主要干扰因素(1)工程建设

目前,高峰森林公园仍处于建设阶段,很多道路面临着疏通改造,沿途的部分道路经山体塌方破坏后等待重建,因而在该阶段不合理的施工建造产生的噪音、油污、废料等,会造成森林公园中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也是增加了公园管护治理的成本。

(2)非法开垦

违规、违章、违法开垦林地的情况仍偶有发生。主要是村民侵占林场坡底、沟边、塘边林地,种植林木、钩挖鱼塘、修建农庄。

(3)火灾

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林区周边村屯众多,个别村民素质较低,法律意识、防火意识淡薄,人为火灾时有发生。火灾不仅对森林经济和人身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也对动物栖息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甚至直接导致林场区域中个别小种群物种的灭亡。

(4)轮伐修整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是此次监测的主体,其重要任务是为国家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既然为确保国家木材资源的正常输送,所以必然的会适时定期的进行林木的种植和采伐。由于不同树种的种植方式与轮伐周期存在差异,故对于原生动物人工林终究不能完全代替天然林,但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合理规划种植面积,设置生态缓冲区等方法,把人工林轮伐修整的影响降到最小。

4.2.2 保护与改善建议

(1)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高峰林场应在拥有良好基础条件的前提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同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依托自身森林、土地、技术队伍等优势,以提供森林资源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公益林,建立森林公园,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实现以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产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标。

(2)保护和发展潜力

通过监测发现,高峰林场保存有一些珍稀动物物种,已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 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7 种。其中,一些物种可能已经适应了人工林生境,并在人工林生境中繁殖,因此经营过程中侧重保护这几个类群的物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上情况表明,对于这个面积不大且经受人为干扰的地方而言,能够保存一定数量动物和珍稀物种确实很难得,充分显示了其保护和发展潜力。

(3)持续宣传教育

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制度,杜绝无证采伐、超限额采伐或异地采伐现象发生。从伐区生产开始直至伐区清山结束,分场均须全程监控,防止违规采伐的现象发生。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充分维修好林区道路和防火线;为护林员配备先进的通讯及定位用品,稳步提高护林员待遇。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林业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依法护林意识,使保护森林、建设生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人工林林区高峰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石庆云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