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纳亚里特州La Yesca 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03-05 06:07卢守卿曹宇岗吴云雷卢声媛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绿泥石北西硅化

卢守卿,曹宇岗,吴云雷,卢声媛,李 栋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北美地块内的中部火山岩带西段,处于哈利斯科地块与科利马准地堑的交汇部位,濒临太平洋东海岸,其西部为南马德雷造山带。因位于墨西哥中部火山岩带,白垩纪与新近纪均为一系列火山喷发,形成正常沉积岩建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受太平洋板块挤压影响,主要以北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为主,部分近南北向展布。

区域内矿产丰富,金属矿产以铁、铜、铅、锌、金、银为主,区域内矿产呈北西向展布,与墨西哥大地构造单元的分带及展布方向基本一致。本矿区位于热液型和斑岩型区块的边缘,区内及周边矿体主要呈脉型、网脉型[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新近系Tm组及第四系(图1)。

图1 矿区地质简图

(1)Tm 组。广泛分布于整个工作区,主要岩石组成有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等。矿化蚀变主要发生在该组的英安岩与安山岩中,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黑锰矿化、铅锌等矿化。

(2)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山间低洼处,为砂砾石、亚砂土。

2.2 构造活动特征

矿区位于墨西哥西海岸,其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南东向,矿区总体构造线与区域一致,发育有7 个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F1 ~F7),多为北西—南东向正断层(F1、F3、F4、F5、F6),为本区主要控矿构造;少部分为北东-南西向正断层(F2、F7),形成稍晚,对成矿构造有一定的破坏。

2.3 岩浆岩活动特征

矿区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两种类型。侵入岩在矿区仅以小岩脉的形式存在。矿区主要发育有白垩纪和新近纪火山岩,种类繁多,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其主要岩石类型有英安岩、安山岩、流纹岩及其过渡相的产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等[2]。

2.4 矿体地质特征

2.4.1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1)矿化带特征。本区矿带受区域构造控制,通过地质简测以及工程揭露验证,在矿权区内共圈出27 条矿化蚀变带(矿带),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部三个地段,长度100m ~2100m 不等,出露宽度几米至上百米,北西向或近南北向展布,倾向多北东或南西,多呈带状产于新近系Tm 组英安岩和安山岩中,带内岩石破碎,矿化蚀变强烈,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黑锰矿化、银铅锌等矿化。

(2)矿体特征。矿区内共圈定33 个矿体,其位于矿化蚀变带(矿带)中,主要矿体有K1-1、K1-2、K1-3、K3-1、K3-2、K4-1、K5-1 等7 个,长度565m ~1683m,延深502m ~688m;矿体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矿体多倾向北西或北东,所处位置不同倾角变化较大,30°~80°不等;矿体受区域断裂控制,矿区内构造对矿体影响不大。矿体多以含较高的锰矿物质为特点,与矿带或围岩边界清晰,少数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围岩主要为英安岩,个别为安山岩。矿体产状基本与矿带产状一致。

对矿区33 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共探求(333)+(334)银金属量4416t、锰金属量154 万t、铅金属量7 万t、锌金属量19万t,矿床银平均品位243.18×10-6。

2.4.2 矿体围岩及夹石

(1)矿体围岩。①矿体围岩蚀变特征本区矿体受区域构造制约,多赋存于北西向矿化蚀变英安岩中,矿体直接顶底板围岩多为硅化英安岩。围岩中发育有不同程度的黄(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由矿体向外,蚀变强度逐渐减弱。一般在矿体两侧顶底板围岩中,远离矿体蚀变逐渐减弱,靠近矿体蚀变加强,且从矿体向两侧围岩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即矿体→黄(褐)铁矿化→绿泥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

由于热液作用,围岩受不同程度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其次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带中的绿泥石,仅小部分由围岩中的铁镁矿物分解而成,大部分由含铁镁组份的热液沿裂隙交代围岩而成。绿泥石化地段,常有金属矿物富集。围岩蚀变受构造裂隙控制较明显,蚀变带与矿化带紧密相伴,远离矿体蚀变逐渐减弱,靠近矿体蚀变加强,且从矿体向两侧围岩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即矿体→黄(褐)铁矿化→绿泥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在靠近矿体的围岩中还可见到发育较弱的钾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等矿化现象。

②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地表矿体多为含锰较高的蚀变英安岩,因此矿体与围岩一般情况下界线清楚,产状基本一致,少数斜交,但交角不大,个别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接触界线不清。

(2)矿体夹石。区内发育的矿带对岩性的选择性不太明显,但矿体多赋存于新近系Tm 组英安岩中,少数存在于安山岩和凝灰岩中。由于矿石矿物成份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矿体内夹石(层)的存在,其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存在于矿体中呈薄脉状、团块状小夹石,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2m,延伸几米至数十米,蚀变类型与矿石相一致,仅蚀变强度略低,另一种是呈透镜状、脉状夹层,厚度大于2m,延伸几十至上百米,矿物成份变化较大,对矿体的连续性有较大影响。

3 找矿标志

本区矿床赋存于新近系Tm 组地层中,受区域断裂控制。

矿床的形成过程:较早形成的英安岩、安山岩及凝灰岩等经热液活动,岩石发生绢云母、绿泥石化等蚀变,后又被含银锰等多种金属矿物质的低温热液沿裂隙通道贯入沉淀富集成矿,因此该矿床类型为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银锰多金属矿床。

(1)断裂构造标志。本矿床主要矿体主要受北西向断裂的控制,断裂构造发育部位(碎裂岩、角砾岩、破碎带)常常是矿体赋存部位,其中断裂破碎带由宽变窄部位是形成厚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2) 蚀变标志。与本矿床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是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铁锰矿化等。其蚀变强度高的部位往往有矿体发育。特别是地表的铁锰矿化,黑色、灰黑色,呈带状、脉状分布,是寻找该类矿床的直接标志。

(3)古人采冶遗迹、银锰矿体一般易于风化淋滤,在地表往往表现为弱的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并伴有铅矾等氧化产物,淋滤带的底部多存在一个银次生富集带。古人根据地表情况向深部掘洞,形成古采老硐遗迹[3]。

(4)化探异常标志。1:2.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圈出了3 个综合异常,异常呈椭圆形,长轴北西向,异常元素组合为Ag、Pb、Zn、Cu、Mn、Ni、As、Mo 等,各元素异常套合良好,浓集中心明显,峰度较高。异常与区内矿化蚀变位置吻合较好,说明化探异常是较好的找矿标志之一。

猜你喜欢
绿泥石北西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我早有准备
八一
头顶三尺有神灵
八一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致密砂岩中绿泥石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