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量降幅继续收窄,4月生产实现转正
1月-4月,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1046.4万辆,同比下降13.6%,降幅比1月-3月收窄179个百分点;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644.5万辆,同比下降3.8%,降幅比1月一3月收窄7.2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上方,显示制造业持续回升。当月,全行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反弹势头,产量增速由3月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自行车产量为390.4万辆,同比增长27.5%;电动自行车产量为251.2万辆,同比增长40.6%。
(二)经济效益指标下滑,负增长压力较大
1月-4月,规模以上自行车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27.0亿元,同比下降12.8%;实现利润2.7亿元,同比下降17.0%。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07.4亿元,同比下降0.7%;实现利润8.4亿元,同比下降12.9%。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营收、利润双双负增长,尽管市场预期向好,但上半年摆脱负增长压力仍然很大。
(三)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同比下降、环比增长
1月-4月,自行车出口1313.9万辆,同比下降24.8%;出口额749亿美元,同比下降23.6%;出口平均单价570美元,同比增长1.6%。在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保持强劲增长的为越南和韩国,对越南出口39.5万辆,同比增长47.5%;对韩国出口37.1万辆,同比增长6.4%。其他8个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出口量分别为2908万辆、213.1万辆、113.4万辆,同比下降21.8%、27.9%和11.9%。
1月4月,零部件出口额为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4%。在零部件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印尼、越南、日本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33.4%、13.1%和6.8%;巴西、葡萄牙、意大利降幅较大,同比下降40.8%、40.6%和25.7%。
今年以来,行业出口一直处在下行通道中,但4月当月整车和零部件出口额环比分别增长20%,表明出口形势有回稳迹象。4月,自行车出口380.2万辆,环比增长22.2%;自行车出口额2.22亿美元,环比增长28.1%;零部件出口额1.94亿美元,环比增长28.1%。
不断发掘消费潜力,助力复工达产
消费是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疫情防控态势向好,我们要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拓宽消费领域,助力行业实现复工达产目标。据不完全统计,4月行业骨干企业的销量同比增长15%,产量也实现了20%以上增长。通过引导消费、促进供给、拉动需求,助力行业复工达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刚需为消费复苏提供支撑。以上班族为主力的电动自行车消费和以休闲健身为目的的运动自行车消费,支撑市场回暖复苏。二是拓展新兴消费人群。因疫情未能开学的小朋友是入门级山地车、折叠车、儿童自行车等的潜在消费人群,家长也舍得投入,消费潜力巨大。三是紧抓热点,创造消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利用好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带来的技术红利,激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四是创新经营模式,促进消费增长。疫情加速了行业探索数字化营销模式的进程,网络新零售营销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成为消费增长的新渠道。
海外疫情让出口“危”与“机”并存
今年以来,行业出口经历国内、国际上下半场战“疫”考验,前期国内出口产能上不去,导致出口产品供不应求,出现“难交付”;后期受国际疫情影响,出口订单延迟或取消、商贸交流受阻、国际物流限制等,造成产品出口难。1月-4月,出口下降超过20%,虽然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但出口压力正在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目前,美国、西班牙等出口传统市场和金砖、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疫情仍较严重,出口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化和不确定性,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但从今年第2季度开始,随着部分国家疫情的解封,国际市场对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有所上升。近期,媒体报道欧美市场纷纷出现抢购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风潮,与国内抢口罩的情况类似,这种消费的爆发式增长,使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乃至第3季度行业出口形势可能会有好转,将迎来一波短期增长。
总体而言,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态势下,我们应重视“长尾效应”,出口转内销是应对出口不利局面的另一种积极举措。疫情之下,建议出口转内销企业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場:一是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商品,逐渐摆脱单纯依赖外贸出口的经营方式,转型内外兼销;二是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快提升品牌意识,提高运用品牌竞争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三是引导国内消费升级,鼓励出口转内销是相对高质高价的产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四是尝试与电商平台合作,增加线上销售力度,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