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李凯敏 杜旭静
摘 要:母语应用能力是包括军人在内的各种职业的核心能力,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多年来,以大学语文为核心的军校人文素质教育,在陶冶学员性情、培养人文情怀、激发战斗精神等方面确有成效,但在其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佳。据调查发现,多数学员毕业后母语应用能力较差,甚至直接影响到指挥作战任务的完成。随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汉语应用能力转化成战斗力的迫切需求,军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适应当今强军发展新形势,构建以学员汉语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文素质培育体系,进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母语应用能力;军校学员;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166-03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mother tongue is the core ability of various occupations including soldiers, and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ver the years,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military academies, which takes college Chinese as the core,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temperament, cultivating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inspiring fighting spirit, but it has not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language ability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graduated after the mother tongue application ability is poor, even directly affect the command of the completion of combat tasks. With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the army and the urgent need of transforming Chinese application ability into combat effectiveness, Chinese teaching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military colleges need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ong army, build a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system orient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 mother tongue application ability; cadets; training strategy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体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进行口语表达、书面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良好的母语应用能力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和成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军校学员不仅是受高等教育的高知识群体,更是军队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有生力量,其母语应用能力不仅是作为职业军人的核心能力,更是未来军官指挥、作战的需要。
文化是软实力,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传统的继承,都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语言能力也是战斗力,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从大的方面讲,语言符号系统是战场信息的主要载體,舆论战、心理战、心理战、法律战,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以军事语言为作战武器的语言战;从小的方面讲,无论是军队建设,还是战场作战,快速阅读、应用写作、动员演讲等语言能力,都能转化直接的战斗力。因此,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军事改革根本目标的要求,需军校教学切实强化学员母语实际应用能力,突出解决学员毕业后部队任职能力不足、水土不服问题。
一、军校学员母语应用能力现状与人文素质教学困境
(一)军校学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容乐观
据调查了解,不止是学员毕业后分配在部队后表现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弱,不能胜任相关工作的现象,即使是在校学员,也出现了让几乎所有军校语文老师都遭遇的尴尬:一是课程结业后,仍有大量学员口头表达词不达意、含混不清、逻辑混乱;二是各科老师布置需要文字表述的作业,有些学员很难独立完成,不是相互抄就是网上找;三是简单的应用文不会写,平时写新闻、参加演讲比赛的学员只集中在小部分群体中;四是军队各级组织举办的征文比赛,大部分出现审题不清、立意不明、文字表达不畅、没有观点的毛病,少有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五是毕业论文低级错误屡见不鲜,公文写作技能不过关,对未来任职所需的能力有恐慌心理。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有碍于强军目标实现,确实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培育的重点向强化有部队针对性的母语应用能力转移。
(二)军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侧重不足
军校学员汉语应用能力下降现象反映了军校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军校学员已经接受了中小学12年的语文教育,而且经过了高考和士兵考学的语文考试,汉语语言教育已经完成,不应该再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育,而应更多关注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事实上,军校本科教育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部分教员和学员注重语文知识而轻语言应用,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和及格率;有的机关干部和学员队干部注重专业学科和实用学科,缩减人文学科的课程和课时,减少学员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人文教育的机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本质育人功能,没有解决好汉语的表达与交流培养与训练问题,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打了折扣,导致学员的语文素养下降。
二是课程体系设置不足的问题。目前军队通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人文类课程仅有1门大学语文。一门课程承担了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和语言能力培养等诸多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系统的内容,课时却仅52学时,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尤其是对书面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教学,由于课时分配较少(仅占大学语文总课时的30%),对学员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作用有限,急需专门的写作课和口语表达课来补充。然而,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军队本科教育院校均未开设专门的写作类课和口语表达类课程。因此,需要在大学语文必修课之外补充构建汉语语言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侧重有偏差的问题。军校承担母语(汉语)教育的主要课程——大学语文,一般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据调查,军队院校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数院校从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侧重等方面(尤其是文选部分),更注重文化内涵的解读、人文精神的培养、理工科学员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员授课时,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只要精心准备,即能以学科优势令学员感同身受、沉浸在文学欣赏的情趣中,学员的反响较好。但“人文性”不是语文课所独有的,而是所有素质课、通识课共同承担的。如果撇下语言本身而一味凸显人文性,势必将语文教育混同于文化史课、思想修养课、文史鉴赏课。只有牢牢抓住“语言能力”这一关键词,坚持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与不可或缺性,才能帮助学员弥补应试教育下语言表达的缺失,促使军校学员职业汉语应用能力的养成。
四是语言教育的天然问题,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它的养成需要良好的习惯和持久的兴趣做动力,需要理論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强化练习。而在军校大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有的教员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员认为语言应用是中学应该解决的基础问题,有的只讲解一般性的语言应用常识,缺乏部队的针对性,致使学员的语言应用水平没有在大学阶段得到较大提高。
二、以提升汉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学理念
部队战斗力的提升需要在人和武器两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培养的主要养目标是提高未来基层指挥军官的素质和能力。其中,人文素质是基层指挥军官的必备素质,它既是完成军事指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也是自身长远发展的基础,而人文素质的基础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母语(汉语)应用能力。
作为培养未来军事指挥员的高校,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样的军官,我们就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以大学语文为核心课程的军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有军队育人的针对性,地方大学的教学原则、课程定位可以作参考,但不能盲从,不能仅求高大上,不顾眼前实际。军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文学品味、语文能力均是战斗力,不能有所偏废。也就是说,不能只追求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情怀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这些在更加高远层面发挥作用的目标,还要注重当下的实际,面对强军急需而学员母语运用能力较弱,应用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现实情况,应强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有限课时内,我们的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应以提升母语应用能力为根本、为基础,潜移默化地引导学员完成部分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培养、文学作品欣赏、美学精神的培育等教学任务。提升母语应用能力应置于更重要的位置,这就是以提升母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军校人文素质教学理念。
三、军校学员母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母语应用能力转化成战斗力的迫切需求,军校人文教学需要适应当今强军发展新形势,以提升学员母语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人文素养养成训练、学员竞赛(俱乐部)实用语言实践的“三维一体”人文素养培育体系,进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紧贴课堂教学实效,强化母语应用能力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语文在军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的课时很少,与大学英语(课时为220学时)这类课程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授课时间一般在大一一个学期,较为集中,仅靠课内教学,实现基于提升母语应用能力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从教学规律上来说,能力培养不同于知识传输和精神培育,需要在有效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多渠道、大规模的实践训练。因而,教学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课外实践拓展。这样,就可将有限的课内学习当作一个“点”,力求在课外进行“面”的拓展和强化。课内的点,主要是以文学作品、军事应用写作、军事演讲教学内容为依托,讲授基本的军队语言应用特点和语言应用方法和学习规律,课外则要求学员多读、多思、多记、多写。
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性训练,大学语文课外实践拓展的改革措施可以包括:一是组织课前小演讲,每次安排一两名学员,不带材料,自愿上台,主题可为好书推荐、日常管理与学习方法介绍等等,既可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也提升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开展汇报式研讨,教员可引导学员参加专题研究,并有组织地将研究成果、实战经验用交流会的形式向其他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员进行总结点评,促进教学相长。三是搭建线上课堂,利用碎片时间,运用慕课、微课、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补充解决语言应用知识点、学员语言应用常见错误分析等问题,弥补课内母语应用能力培养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注重渐进式四年不断线培养,实施“读写说”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养成训练
按照军队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语文是唯一进入大綱的人文类课程,这对学员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人文素养养成训练,在组训方式上,将课外网络课程自学与讲座辅导相结合,教员阅读导学与学员自主阅读相结合,将教员指导与学员(队)自主读、写、说活动相结合,在课程之外对学员实施四年不断线的养成训练。
人文素养养成训练以“读写说”训练为重点,引导学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人文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岗敬业意识,培育家国情怀和战斗精神,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化母语应用能力生成,提高军事应用的读写说等综合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完善知识结构。“阅读”训练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使学员掌握文学、文化、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提升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人”。“写说”训练使学员具备撰写军用公文、组织实施军事演讲等书面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锻炼学员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学会“做事”“做军官”。
(三)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评价,实行人文素养年级考核机制
年级人文素养综合考评,分为平时养成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养成考核占总成绩的70%。其中经典名著阅读成绩25%、写作实践成绩20%和口语实践20%;另外,设置5%的自主人文素质得分,作为加分成绩,由学员在学期末提供一项可以证明自己人文素养突出的业绩。如学员个人(或团队)制作的微视频、创作的微小说等,学员在院级以上网站、报刊发表文章,或人文素质竞赛获奖等,均可作为加分项。年度考核分为写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采用无纸化考核系统,主要考察语言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年级人文素养综合考评作为学员人文素养的阶段性考核成绩,列入学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另外,可以尝试引入国家汉语能力测试,检验学员母语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以提升母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军校人文素养培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和养成训练过程,除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之外,更要从课内课外加强母语使用的实践总结,也需要学院管理部门(教务处等机关)、学员管理单位(学院大队及学员队)、学员使用单位(基层部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促使人文素养养成训练和考核机制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强化学员母语应用能力提升、提升学员人文素质水平的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员战斗力生成。
参考文献:
[1]穆厚琴.大学语文课程的反思与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5(06):140-141.
[2]黄春慧.基于语文表达本位观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03-104.
[3]林芝雅.浅论大学生语言素养优化策略之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