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生
虚拟现实 未来虚拟文化场馆的建设,可让老百姓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参观展馆,免费享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国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性产业。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已经司法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代表着国家即将以立法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公布的相关数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2.36%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预计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涌现出新业态、新内容和新模式,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以数字、信息和互联网为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出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和消费个性化等特点”。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虛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通过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正在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一,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形成跨界形态。数字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典型的跨界型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各类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文化产业尤其如此。数字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等方面实现数字化,还会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分化重组,形成更多细分产业。
第二,数字技术打造更高层次文化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虚拟现实、立体直播、实时创作、大规模交互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提升用户文化消费体验,促进文化产业创造更高价值,同时,新技术应用也加速了文化终端制造业的发展,符合虚拟现实等新内容表现需要的多种文化终端将不断涌现。
第三,数字创意与实体经济实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及其他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发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数字创意是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设计、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等数字技术使创意与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化设计和体验式消费。数字技术使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城乡规划设计等更加立体直观,设计更加精细,创意更加丰富,满足人们个性、多元的文化需求。
第四,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九大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数字文化建设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一方面加速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单位馆藏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提高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交互体验应用,方便用户网上查询、欣赏和借阅;另一方面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虚拟文化场馆的建设,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使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地区的老百姓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可以参观展馆,免费享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相融合,逐渐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产业形态日趋多元。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力度不足。我国拥有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艺术资源,图书、戏曲、舞蹈、美术、书法等等。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工作,形成了一定量的数字文化资产,但仍有不足。
其次,数字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不足。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设计、旅游、营销、传播都有很好的产业案例,不过,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融合深度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数字文化环境还存在低俗化、网络沉迷、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问题。在短视频、直播、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生产领域,一些内容生产者为增加流量,吸引眼球,生产传播低俗、暴力、迷信等不良内容,尤其对青少年群体危害极大。此外,网络沉迷、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破坏了数字文化环境,妨碍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互渗透,不但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能为自身发展提供载体和空间,进而打造出文化新业态,形成消费新模式。今后,如何实现实体经济和文化产业间的良性互动,需注重四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化产业是国家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数字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形成泛在、安全、完备、快速的信息传输网络和高性能大数据云平台,形成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环境。
二是建立国家文化数字资源库。目前,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自身文化产品为核心,纷纷建立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数据库规模普遍不大,赢利能力普遍不足,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由于版权和重视不足等原因被忽略。这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将分散建设的各类文化数字资源库整合起来,形成国家层面的文化数字资源库体系,统一管理,分级分类授权使用,加快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加强中国文化保护,鼓励中国文化元素在设计和传播中创新性应用,促进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文化数字资产评估体系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是资产数据化,形成数字资产。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也要加快传统文化资产数字化转化,加速文化数字资产的形成,形成文化数字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只有实现文化数字资产的确权,才能保证文化资产进入金融领域,实现定价和交易。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文化版权保护、文化金融、文化产权交易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是大力培养数字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意,创意来自于拥有创意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创意能力,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生产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商业人才的培养,依托高等院校,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拓宽人才的培养途径。加强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培训,建全和规范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合作,采取多样性的激励方式,鼓励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行业创新创意能力,加快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