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围绕农产品供应、销售、服务全链条持续用力,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帮扶下,构建质量可靠、产销对接、保障有力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探索带贫减贫长效机制。
严控“供应链”。一是引导企业入驻“河北农村电商区域公共品牌农特产品溯源系统”,开展从生产、收购、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追溯,倒逼生产过程标准化、销售流通规范化运行,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二是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申请注册了“灵山秀水、常来长寿”区域公共品牌,制定了《灵寿县区域公共品牌发展规划(2019—2024年)》,引导企业入驻灵寿县区域公共品牌。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制定了《灵寿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9—2020年)》,完善了农产品地方标准,在育苗与生产布局、技术规程与生产记录档案、质量安全检查与品牌销售等环节统一标准。出台了灵寿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促进全县农产品提档升级。
拓展“销售链”。一是依托灵寿县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建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县级地方平台 “灵寿供销”,2019年7月份上线运行,上架中药材、红薯、桑叶茶、面粉等农副产品32种,覆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1个。组织、指导中药材协会等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淘宝、苏宁、石门特产汇等电商平台开办店铺,进行网上销售,在全县打造“农产品电商+实体店”5家,推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等司局积极协调,支持灵寿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电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灵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项目合作协议》,与中国银行中益善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支持灵寿县脱贫攻坚合作框架协议》。目前,阿里巴巴、中益善源系列电商扶贫活动已全面启动,灵寿红薯已在淘宝淘乡甜平台正式上线,桑叶茶、核桃油在“公益中国”销售平台正式上线,网上销售金额已达887万元。
孵化“智慧链”。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联系专家,帮助灵寿县制定农村电商发展系列培训课程,开展创业孵化、电商技能、在线教育等方面培训。重点培育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以人才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目前灵寿县开展电商培训累计3020人次,260余人已开设网店,网络销售额达320余万元。
灵寿县在发展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五条电商带贫模式。一是网店带贫。通过引导帮助贫困群众自己开办网店,大学生村官、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开办网店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等方式,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实现网店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二是平台带贫。积极借助超级村长、淘宝直播、公益中国、微店、好货日报等第三方平台,帮群众代销代售“赚钱”、代购代缴“省钱”,實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双重受益。三是就业带贫。通过发展电商,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四是信息带贫。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优势,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外界信息与贫困户、贫困村的直接有效联接。同时,坚持发布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劳务输转、农业科技等信息,实现电子商务富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农务惠民。五是产业带贫。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在推进电商扶贫工作中,灵寿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体会到:电商扶贫的关键是破解农村特产“销售难”问题。通过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农户“零成本”就能扩大农特产品销路,让农民变商人、田间变车间、产品变商品,有效解决农村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电商扶贫的基础是破解农民购物“成本高”问题。因购物中间环节多,费时、费力、费钱,部分农户未共享到“互联网+”带来的成果,发挥好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可以让农民足不出户就低价买到各类商品。电商扶贫的方向是破解农村社会“空心化”问题。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让农村劳动力可以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从而带动农村劳动力回流,让农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