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锟
(贵州师范大学 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贵州多山地,民族构成复杂,符合民间工艺美术的生态环境,所以民间工艺相对来说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是现阶段我们已经步入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手工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在一个不断更新、深刻互动的全球化语境中,贵州民间工艺,尤其是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值得关注。
台江县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台江苗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97%,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台江县的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和苗族织锦技艺、苗绣、苗族服饰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刺绣非遗传承人就有一百多名。2016年12月18日,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成立。协会成立三年以来,在妇女特色手工艺产业发展上做了一系列探索,其带来的成果和产生的问题对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艺产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很多先进的文化成果会随着更先进的文明的排挤或顶替而消亡。这一文化现象在地图上的反映是向边缘和落后的地方迁移[1]。贵州山地多,交通不便,而且民族构成复杂,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工艺,贵州妇女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是贵州民族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民族手工工艺的标志性代表。
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手工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统计,2018年末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12万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8.14万人,但仍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而在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占52.48%,女性占48.33%[2]。这部分人群既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妇女从小就学习蜡染、刺绣、织布等技能,而目前贵州的多项传统技艺和美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大发展也为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再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贵州省丰富的文化土壤上,随着文化、旅游大开发,贵州特色手工产业已有初步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生产来说,以个人企业为主,尤其以家庭作坊、个体生产居多,导致很难形成产业规模,生产力度不够,更存在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第二,从产品来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缺乏设计导致雷同性极高,缺少特色的、高质量的产品,更不要说品牌效应。第三,从市场来说,产品销路不理想,整体效益不高。如此一来,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掘。
2016 年,为大力促进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在“农文旅”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的品质,不断提高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的技术水平,台江县21家生产销售民族手工艺品类型的企业发起创建以“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传承文化、服务会员”为宗旨的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于当年12月成立。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通过整合行业独特优势,加强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开启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自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协会十分重视会员的发展,协会现有企业会员19家,个人会员326人。19家企业会员中,有国家级工人先锋号2家、国家级民贸民品“百强企业”2家、贵州省巾帼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家、贵州省工人先锋号1家、台江县脱贫攻坚十佳龙头企业3家、省级高级工艺大师5人、省级传承人2人、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1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8家、贵州省妇女手工创意设计示范基地2家和黔东南州锦绣计划创业就业示范暨培训基地5家。
协会不仅重视自身企业的发展,还通过开展雨露计划、锦绣计划等培训项目,多次进行刺绣培训。培训受益妇女240余人,其中精准扶贫120户,直接间接受益人达到700余人。因为关注妇女生活,帮扶妇女就业,2019年,协会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持、杭州市余杭区帮扶下,正式成立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创新采用“一社多坊众创”扶贫方式,带动妇女和手艺人就业。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接订单1000万元,带动100人稳定就业,后续将帮助300 名妇女实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项目将在收益中提取公益金18万元,帮助360名残疾妇女获得分红收益。同时,协会对点帮扶多个贫困村寨以及残障人,要求会员企业优先录用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和生活物资,间接受益已达上千人。协会对口帮扶的方召镇齐福村,已带动15户齐福村村民到协会会员单位上班,帮扶物资共计两万余元。另外,协会连续承办2018-2019 两年中国·台江苗族姊妹节刺绣大赛活动,为台江县对外展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3]。
基于传统手工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的成立是在新时代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顺势而为的结果,协会以“服务、共享、抱团、传承”为宗旨,以“发展、保护、宣传”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为发展理念,力图为做大做强民族企业,助推台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贡献。协会成立后,在这几年的发展中确实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带动了部分妇女就业。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通过多方资源整合,使得台江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成立之前,台江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各企业自扫门前雪,因为规模小就接不到大订单,原来的订单额一般只有几万,最多的二十几万。自协会成立后,借助协会平台,将企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协会可以在接到大订单后再分配到各会员企业,也就拥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性。通过协会平台,订单数量明显增多,订单额也上升到一百多万。经过发展,协会还吸引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持和杭州市余杭区投入的300万元帮扶,成立了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在妈妈制造项目的推动下,台江苗手工分别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伦敦时装周、北京时装周、北京798尤伦斯毕加索艺术展、杭州国际布艺时尚峰会等,将行业水平再次提高。截止目前,已与腾讯公益、网易严选、王的手创、小巷三寻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了协会成员常年有工作,妇女手工艺人常年有活干。以王的手创(杭州子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为例,在妈妈制造落地之前,王的手创与协会已建立合作关系,每年订单额为两百万或三百万。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成立后,与王的手创签订了2019年10月—2022 年9月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王的手创每年将为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倒入1000 万元订单,三年累计不少于3000万元订单,订单额实现十倍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设计师们的引导,在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产品雷同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设计师已帮助合作社完成了6件产品设计,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
以绣娘为例,因为台江县妇女绣种有九种之多,各种绣法不同,几乎每个绣娘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种绣法,而且她们不愿意做其他绣法,如果每个企业自己养各种不同绣种的绣娘则成本太高。所以协会成立前,绣娘和企业之间在合作上存在诸多问题。协会成立后,将所有绣娘通过整合分配,既不浪费人才,又能根据绣娘的特长使产品达到更好的效果。台江县掌握手工技能的中老年妇女时间多、技法好,但是因为年纪大所以视力不好,协会统筹安排,配置适合她们的产品,将老龄绣娘的好手艺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辫绣,绣法比较复杂,但是要求精度不是特别高,就分配给年纪大的绣娘完成。而像平绣,虽然绣法相对简单,但是对精度要求高,需要绣娘视力非常好,所以平绣的订单就分配给年轻视力好的绣娘。通过优化配置,提高绣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产业生产力。
协会成立后,不仅关注企业个体发展,还关心整个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以及台江县扶贫攻坚工作。为进一步提升绣娘技能素质,让绣娘对新时代特色手工产业有新的认识和理念,同时发挥骨干绣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普通绣娘的积极性,促进整个台江县手工刺绣行业的发展,协会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对绣娘进行专业技师培训,为台江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提高了行业素养,并培养了后备人才。协会通过对绣娘的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通过订单的形式,进行精准扶贫,让妇女可以在家就业。有手工艺的妇女以计件的形式,完成订单即可拿到工资,即时实现不出家门,即可挣钱,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确确实实把妇女原本家庭生活的基本技能培育成可实现经济利益的产业。妇女就业率的提高,有效的精准扶贫,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利用,为农村妇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立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农村妇女是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的主体成员,在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的实践中,妇女是否受益是检验其成效的根本标准。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关心成员发展,使有手工艺技能的妇女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也通过一技之长在脱贫攻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妇女通过其手工艺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同样,在产业带动下,绣娘、染娘、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成为就业的主力、家庭的主力,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家庭和社会的认同感得以提升。绣娘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家庭地位进一步提高,取得了妇女创业、经济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一举多得’的良好成效[4]。
截止目前,就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而言,不管是协会的成立还是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妇联组织的牵头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供给功能,对行业可以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但是除了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还需要两个“激发”。一要激发内源动力,“要想充分激发少数民族农村社会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转变思维,将外在政策动力同激发内源动力结合起来,使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发展从政府行为转变为自发自主行为”[5]。这就需要行业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需求,让妇女手工艺人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其工作的动力。二要激发市场活力。行业需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借助政府的力量却不完全依赖政府,要在市场中积极摸索,科学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规律,以培养市场为前提,达到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有效市场”的目的[6]。目前台江县特色手工产业依然存在消费面以及销路狭窄的问题。比如台江当地人就很少采购。除了结婚、节庆等采购服装、银饰等手工艺品外,基本没有其他消费。二是台江的游客量很少,所以还存在游客采购量少的情况。总的来说,台江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目前还处于订单为主的阶段,相应地,生产处于初加工阶段,缺少产品,更没有品牌,还没有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市场。针对上述情况,一要依靠产品拉动内销。二要推动旅游发展,从而带动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三要有力有利的营销,强调专业、创意、策划、体验和服务在营销概念中的比重,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台江县是一个文化大县,有九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黔东南州甚至全省都是少有的。但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台江县依然是一个文化弱县。在新时代文化旅游的大融合下,在优秀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文化创意产品大力发展现状下,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应围绕全国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总体部署,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思想, 更好地发掘台江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的当代价值,展现出特色手工艺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7]。在妈妈制造项目落地生根之前,台江特色手工业产业行业没有一个专业的设计师,销售产品基本是通货,所以商品雷同不可避免,更不要说自己的品牌了。妈妈制造项目在台江的落地实施推动了台江县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品牌建设,协会需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更深入挖掘台江县的文化,深化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设计创意开发。
产品设计创意开发首先不能局限于现有产品,需从多方面进行拓展,也不能盲目开发,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策划、设计及开发。一方面要开发更多日用品和体验用品,充分调动当地人的购买欲望,比如家居设计、民宿酒店用品设计、特产包装设计等。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台江在黔东南州、甚至在全省的旅游地位,扬长避短,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此外,充分利用电商等非传统营销渠道,创立品牌、设计品牌IP、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总之,要充实产品,多管齐下,使得传统手工艺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其在新时代的价值。
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的成立改变了传统手工艺行业多为家庭手工作坊的模式,使台江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初具规模,但是依然存在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化组织程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管理力度薄弱。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甚至在管理、产品开发、商业营销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产业要发展,需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科学化水平。建议可以在协会基础上成立一个集团公司,进行有规章制度的公司化管理。另外,要加强设计平台建设,不能像之前一样由手工艺人自己想着做点什么东西,这样既没有市场导向,也没有专业设计理念,很难形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者,再好的产品都需要好的宣传,所以专业的营销团队必不可少。传统的手工艺要在新时代找到一席之地,需要通过形象构建、文化形象化等走进消费者的内心。产品不仅要美,还要有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接受到产品包含的文化内涵,体验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为我们内心深处所认同的某种精神内涵,找到清晰的物质载体和归属感。
总之,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成立三年来做的诸多探索使台江县传统妇女手工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台江县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