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黄 辉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灵魂。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光说爱是不够的,而且必须善于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施爱也需要讲究策略。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施爱,艺术施爱。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心里。爱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肯定会面临许多关键性的时刻,有许多的十字路口,比如说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严重挫折、重要的考试、学习生活的适应和转折等,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往往把握不住,又不知如何是好,而其后果又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道路造成较大影响。记得在上学期有一个女生走到我办公室,对我说:“黄老师,我期中考试成绩比月考退步了35名,感到自己在班里和家里的压力很大……”说完,眼泪唰地流了出来。听完她的诉说之后,我便对“症”下起“药”来,我说:“压力其实就是你的自我感觉,家庭和学校对你都不会产生压力。这次没考好,不等于以后一直考不好,每门学科知识链中的环节有强弱之分,现在的考试都是属于诊断性测试,偶尔考得分数高也是属于一种假象,只不过是强环节掩盖了弱环节,高考考到弱环节还是要吃亏的。现在考试分数低一点,看上去是坏事,但是恰恰暴露了你的弱环节,通过弱环节的及时纠正与不断积累,这些弱环节得到强化,坏事反而就变成好事。”该学生听得眼睛一眨也不眨,完全被我的话所吸引。最后,我又说:“跌倒了,躺在地上不爬,那就只能永远躺在地上;跌得快,爬得快,爬,本身就是成功;爬起来继续走,前面就是希望,就是辉煌,现在是否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呢?”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她想了想,竟然满怀激情地说:“嗯,肯定有!”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在这种彷徨、困惑的时候,班主任若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指导,指点迷津的话,施爱于关键之刻,就会使得学生倍感教师的爱心和真情,可以大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不局限于教学活动之中,而是拓展于教学活动之外。由于在教学之余,师生交往的氛围相对宽松,彼此间的接近更多会带有生活气息,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在学生看来,似乎更少一些功利色彩,也就更易为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所接受,为发展教学中的师生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此举也经常被一些教育人士称之为“感情投资”。记得在2017年有一位男生在高二时转入了我班,学习成绩基础比较差,他平时少言寡语,同学常称他为“闷葫芦”。同学都不跟他合群,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了他原来所在学校的老师,从中了解到该生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现在的他完全是靠年迈的祖父母抚养,缺乏双亲温暖的他打小就沉默少语,由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我想:幸亏我未曾伤害到他的自尊心。我决定利用课外时间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结,点燃他的心火,改变他的习惯。在与他交谈时,我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通过我几个星期的不懈努力,该男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他也开始跟同学们玩耍、聊天,相互讨论学习中的问题……那位男生开始慢慢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渐渐变得热爱老师、关心同学,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了。两年后,他顺利地被南京工业学院录取。在他拿到录取通知书过来向我报喜的时候,他激动地说:“老师,祝您好人一生平安!”朴素的言语、真挚的情感,着实让我感动不已。我有个习惯,无论平时的工作多么繁忙,总要抽出点时间在课间或者午休时和学生聊聊天,及时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16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班主任要抓住机会,从生活上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完全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欲望,这就需要班主任去走进他们,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的内心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对于缺点,老师更要有一颗宽容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产生改正自己缺点的动力。2015届的李华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高二时正好分在我班上,当时他就是一个全校公认的双差生,无论是纪律上还是学习上都是全校最差的,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细心观察,我终于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他在绘画方面有特长。于是我就让他专门负责黑板报的版面设计,每次评比下来,我们班的板报都是全校第一,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在班会课上我表扬他有才华,鼓励他用自己身上的优点来战胜缺点。而对于学习上,在每次批改作业时,我都会在他作业后面留下几句鼓励性的语言,不久以后,他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以前判若两人。两年后的高考,他被南京审计学院录取,在此之前,谁又会想到这样的双差生也能考取本科呢?于是我觉得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之中,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他们的优点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就能得到充分的强化,从而激起学习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一份温馨之情。
情感教学心理学指出:教师一种情况就是把自己对学生的爱直接给予学生;另一种情况就是通过学生集体,把爱传递给学生。施爱于学生之间,这也恰好体现了后面这种情况的施爱方式。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隐藏在学生之间情感背后的师爱。那么,作为班主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当学生在解答题目中出现差错时,应该设法引导其他学生来帮助解决,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友好情感。在平时教学中,在面对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时,我经常通过启发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其症结所在,腾出时间给学生自行修正或者得出更为完整的见解。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会这样说:“接下来请大家讨论一下,××同学的解题过程有哪些方面是正确的,如果在哪一点上再加以修正,是不是就可以获得满分了?”当其他同学给出了合理的修改意见后,再对出错的同学说:“××,你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吗?请你自己加以订正。”这样的话,教师对于学生爱的情感就能融化在既能保护和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增进同学友谊的气氛之中。这种气氛一旦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的紧张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班主任跟学生之间最容易发生对立,爆发冲突的时候也就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如何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体现教师教书育人艺术的难点。记得在去年,学校临时决定安排我担任艺术班的班主任,刚开始我听到这个消息就如晴空霹雳,全然不知所措。艺术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属于自控能力比较差、不爱学习的,心里想到这个就令人毛骨悚然。刚开始上课,就发现一个男生坐得东歪西倒,手里还拿着个电热水袋,学习态度很差,于是我就走到他旁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想认识一下。”谁知他就当没听见似的。我顿时火冒三丈,当众就是一顿批评,当时他虽没有顶嘴反驳,但从神情可以看出他很不服气。由于时间关系,我也没有啰晙,继续上课,就在上课过程中,我不经意间发现他在课本空白的地方写了一个大大的“奠”字,接下来就写上我的名字,我尽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等到下课以后,我叫他拿着课本到我办公室里来,我翻了一下课本发现他已经把写有那“奠”字的一页给撕掉了。我调整了一下情绪,先对上课时的态度向他道歉,然后耐心地给他讲道理。他刚开始时沉默不语,后来听着听着,他的眼眶湿润了,同时愧疚地向我道歉,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笑……从那以后,每当是我上课,他都听得非常认真,每次练习的质量也很高,我们成了一对良师益友。通过这件事,我也进行了反思:人与人之间,当成为朋友时,彼此的言语和行为就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班主任和学生一样,当班主任得到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时,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再倔强、调皮的学生,都将愿意和你交流心中的真实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交流、沟通,改进学生的不足,引导其走上积极进取的道路。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批评和纠正的是学生的违纪行为,对于学生的人格必须给予尊重和保护。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希望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不断地去探究爱的策略,追求爱的最高效益。以心育心,以爱育爱,让爱为教育保驾护航,才能使学生在人生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