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E”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编写

2020-03-04 04:54唐彰元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旅行社应用型教材

唐彰元

(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有“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的重要论断。在当今的数字化信息时代,言论发表和传播变得简单且廉价,“人人皆可出版”成为常态。据统计,2019年流通的全国大中专教材多达81605种,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也近300种,惊人的出版种类是教材市场化运作的结果,这其中不乏“粗制滥造、换皮出版”的低劣教材。教材的质量不仅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政府(government)、出版机构(publisher)、高校(university)、用人单位(employer)融合的角度,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旅行社经营管理》为例谈谈教材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思路

我国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型院校。其中,研究型大学和职业院校是传统的二元制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前者推崇理性主义,注重学问的高深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后者是功利主义,注重学问的社会功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轻理论,重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介于学术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能型院校之间,培养的人才既要求具备高深学问的知识素养,同时又要指望能运用高深学问去研究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应用型本科的出现必然要打破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二元对立的局面,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既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既要考虑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又要从实践知识出发,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双向、互动关系,做到知行一体化。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属于主干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从事旅行顾问、导游服务、计调工作和旅游管理等相关职业奠定基础,具备从事旅行社经营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旅行社条例》(2009)、《旅游法》(2013)、《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2016)以及取消领队证(2016)等相关政策,课程的内容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同时赋予了教材时效性强的特点,对课程内容的及时修订和调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近五年出版的教材大多借鉴了职业院校教材的先进经验,增加实训项目、案例研讨、小组练习等内容,排版较美观,内容多样性和视觉感受明显优于五年前的传统教材。但是,当前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材内容重复过多

首先,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相关教材之间内容交叉、知识结构近似,还有一些照搬照抄,缺乏创新和特色。其次,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与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的教材重复,且是大篇幅的雷同,没有从经营和管理者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内容,没有结合旅行社的实际情况修改文字表述,教材内容的专业性不强。

(二)教材内容更新不够

首先,近五年出版的部分教材沿用上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初的内容,仍采用“旅行社是中介机构”“我国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等不正确提法,教材中不少案例是2009年以前发生的,法律条文不同,处理的程序和结果也不同。其次,2017—2019年出版的教材都没有引用2016年最新的文件,比如旅行社设立的程序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申请增加出境旅游业务的受理部门由国家旅游局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内容均没有提及。

(三)教材实践内容操作性不强

绝大部分教材设定了实训项目环节,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但项目选题集中在市场调研、考察总结、模拟演练等方面,跟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要求相差甚远,归根结底还是思维的培养,非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的配套资源少

在信息化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广泛推广,图片、视频和网站能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使用的教材除了PPT外很少有其他的配套资源,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三、基于“G-P-U-E”融合的教材建设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集政府(government)、出版机构(publisher)、高校(university)、用人单位(employer)的力量,实现四方有机融合。

(一)政府

首先,政府要建立高校教材审定和准入机制。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审定机制较完善,由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但高校教材缺乏有效监管,教材编写和出版的门槛过低,一定程度上助长教材的无序增长和市场的混乱。从选用和参考的教材来看,部分编者是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人员,履历上也没有旅行社行业工作经历,出来的教材基本是“照葫芦画瓢”,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对教材编著人员的专业、履历、职称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源头上管起,杜绝其他人员滥竽充数。

其次,政府要建立高校教材评价体系。2019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这是一个极好的政策导向,但建立评价体系需要多方面的联动与协同,国家、政府、地方与民间力量多管齐下,任重而道远。

最后,政府要建立优秀教材奖励和推荐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通过立项、评奖等措施建立奖励机制,着力打造精品教材,鼓励高水平学校和专家编写教材,并筛选出具有应用特色的优秀教材,优先列入推荐书目。有效制止出版机构、书商和学校的不正当经济交易,切断低劣教材进课堂的灰色链条。

(二)出版机构

出版机构是教材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首先,出版社应严审编著人员的资格,重点审查专业领域、工作经历、学术研究能力、职称职务等方面与拟编教材的匹配度。其次,出版社应尽到合理审查和精心编校的责任,对于专业方向的教材,必须由具备该领域知识的编辑进行审校,或者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读,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剔除陈旧的内容和提法,严格执行“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度,确保书稿的质量。

(三)高校

高校既是教材的主要编著者又是使用者,同时也是教材质量的首要责任人。高校教材的编著者主要由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人员组成,少部分是企业高管和行政管理人员。高校应在教师能力培训、自编教材项目立项审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承担管理和监督责任。在教师能力培训方面,高校要加强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培训,教材编写的基础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敏锐的学术观察能力,教材内容的设计则考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组织能力;在自编教材项目立项方面,高校要鼓励教职工开发校本教材、地方性教材和特色教材,鼓励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应用型教材;在教学评估方面,高校每学期或学年要组织人员对选用的教材进行效果评估,适当约束教师自选教材的行为,合理引导并推荐优秀教材。

(四)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终端,对教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最有发言权。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开发、通力配合,最终实现协同育人。以旅行社经营管理为例,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负责基础理论部分,旅行社负责实训和案例部分,把具有时效性、地方性、代表性的鲜活案例引入教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有效保证教材的学术性和实用性。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教材是教学质量的载体,教材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一本优秀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整合政府、出版机构、高校和用人单位等部门的力量,共同为应用型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旅行社应用型教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