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仙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1]就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来说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具体内容涉及九大方面,十分烦琐却又非常重要。国家也十分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配比应为1∶200,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每名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数量远超200个,有的甚至达到了两倍甚至三倍之多。同时,随着“95后”“00后”大学生的相继入校,学生的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这都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做好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处理好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依托学生党员这一重要的抓手,做好学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
从党员的质量上来说,为做好学生党员的“入口关”和“质量关”,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和程序是十分严格的;学生党员不管是从学习成绩还是政治品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是班级佼佼者。中国共产党要求每一名党员必须起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应发挥良好模范作用,为身边的学生起到榜样和带动作用。
就学生党员本身来说,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反映出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创优争先的上进精神;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成为一名党员要经过严格的各项考核,所以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比普通学生要高,奉献和服务意识更强。
同时,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学生党员还要经过群团组织推优,这就需要学生党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他们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威信较高;同时,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都是围绕学生群体展开的,更能了解学生的日常动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成为辅导员和学生群体之间的重要沟通纽带。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优秀青年学生的代表,其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其他同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巩固和发展。[2]在校期间学生党员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学生党员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要做行为楷模的表率,要履行党员义务,遵守校规校纪;要认真做好学校的相关工作;要有敢为人先、愿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其次,高校学生党员要做好传帮带。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校大学生党员应当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同时还应主动地帮助后进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带领大家参与到校园文体活动中来。
高校学生党员应当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奉献自我、服务他人的精神。在校期间,学生党员要主动关心普通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如有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或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宿舍矛盾等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必要时形成学生党员与困难学生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其次,高校学生党员应当自觉践行服务精神,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积极投身校园和社会的志愿活动中来。目前,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追求个人利益,功利心较强,集体主义和奉献意识淡薄。这就要求学生党员要以身示范,带头发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打造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
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寝室、教室、图书馆等校园场所,作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进宿舍、进教室,召开年级会,参加学生的各种文体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等方式。但是,这些途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深入地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对于学生之间的苗头性问题不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而对学生长期性、持久性的问题也难以实施有效追踪。同时,由于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数量众多,无法做到对每一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就需要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架沟通的桥梁,建立辅导员—学生党员—普通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学生党员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关注大学生舆情动态,及时地向辅导员老师反馈。把握同学们的日常动态,帮助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恋爱学生的情绪、后进生的心理等状况;学生突发意外情况时,做到信息畅通,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现场的处理;帮助辅导员第一时间掌握状况和学生的日常状态,便于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伴随着“95后”“00后”大学生的入校,他们身上也呈现出不同于“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他们追求自由、平等,主张释放个性、彰显自我。他们为高校学生党员注入新的力量,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和作用的发挥。
高校学生党员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政治素养相对较弱。很多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宗旨和执政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太过简单。其次,很多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不单纯,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同学入党只是为了获得一张工作的门票;还有同学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有了党员的身份可以证明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懂得分享,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虽然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较普通同学高,但是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仍旧不足。这些都是学生党员协助辅导员处理各项工作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不利条件。
首先,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足。学生党员虽然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但是仍旧是在读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对待一些问题的认识、判断不够深刻,处理问题不够完善。甚至在面对学习、生活和班级工作等多方面压力时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地纠正和引导,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这些是辅导员在和学生党员协调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
其次,缺乏制约和监督机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奉献同学是对每一名学生党员的要求。但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怎么样为班级服务、为同学们服务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更多的是依靠学生党员自身的政治觉悟。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党员积极作为、贡献突出;另一部分同学“默默无闻”,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党员整体作用的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辅导员老师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及时地帮助学生党员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协调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打造一支优良的学生党员群体。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团体的先进代表,综合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优势,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