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姣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种子管理站 灵山县 535400)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简称HLB),是柑橘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柑橘黄龙病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sticus)是一种只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变形菌门的α亚群,根据病原的热敏性、传播媒介等可以将其分为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1]。该病原主要为害芸香科植物中的柑橘属、金柑属和枳属,引起柑橘叶片变厚、变小且黄化,包括均匀黄化、斑驳黄化、缺素黄化等,果实变小、畸形、着色不均,常现“红鼻子果”,种子败育,根系须根少,新根生长受到抑制,支根腐烂,最终导致感病柑橘丧失结果能力或死亡,造成毁园,严重危害柑橘产业,而且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剂和抗病(耐病)品种[2]。为进一步掌握灵山县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研究制定防控措施,促进柑橘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县2019 年4 月在全县的柑橘产区有针对性对柑橘黄龙病发生为害情况、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柑橘黄龙病发生现状、病害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落实进行研究并提出防控对策。
灵山县现有柑橘种植面积3 226.4 ha,产量16.34×104t,产值4.93亿元,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全县有灵城、三海、伯劳、陆屋、新圩、平山、三隆等柑橘主产镇(街道),主栽品种主要有沃柑、甜橙、砂糖橘、贡柑等。新圩镇平王村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着力发展柑橘种植产业,带动群众种植柑橘154 ha,通过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柑橘产销对接会等活动,为贫困户网上销售柑果,2016年成交额2 000多万元,通过“柑美灵山”电商扶贫活动筹集到扶贫基金1×104元,为当地60名群众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灵城街道白水村果农每667 m2地能收获3.5 t贡柑,产值3×104元,相比以前播种双季稻每667 m2产值2 000元的收入,收入增加14倍。
1.2.1 发生范围广
柑橘黄龙病发生范围涉及全县所有柑橘产区和主栽品种。2018 年,全县发病面积853.33 ha,占当年柑橘种植面积的26.45%。据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调查,全县沃柑、贡柑、砂糖橘、马水橘、甜橙、四会柑、温州蜜柑、埃及糖橙、茂谷柑、扁柑、黄金柑、柳橙、椪柑、三红蜜柚等栽培品种均有黄龙病发生为害,无免疫或抗(耐)病品种。
1.2.2 部分果园发生程度重
2018 年农业植物检疫年报表显示,全县柑橘黄龙病危害级别从1~4 级占比分别为91.28%、7.64%、0.66%和0.43%,2级以上级别危害较轻原因主要为病重树株多被砍伐销毁[2]。该县柑橘黄龙病的发生程度,自南至北,从轻到重,与其发病时间长短、果园地形、管理状况呈正相关。发病时间长则发病程度重,发病时间短则发病程度轻或零星发生。另外,平地果园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山地果园,管理较差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普遍高于管理较好的果园。新圩、檀圩、佛子、平山等镇柑橘黄龙病发病时间较长,受害严重,出现连片大面积被黄龙病摧毁的果园。该县新圩镇平王村、平山镇同古村部分沃柑果园严重发病,一些果园已无栽培价值,有的管理较好的沃柑果园却被管理较差、黄龙病发生较重的果园四面包围。县南部因为柑橘恢复种植时间较短,发生程度相对较轻。陆屋镇某沃柑种植基地,日常栽培管理采取“一梢三药”杀虫规程,即每批新梢自萌芽至老熟期间用药3次,有效地防治了柑橘木虱,大田无疑似黄龙病感染的植株。
1.2.3 经济损失大
全县每年因柑橘黄龙病造成的产量经济损失估计在1亿元以上,因病砍树毁园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如果任由其蔓延为害,灵山县柑橘产业将日渐受害,最终很可能有树亡园毁、全军覆没的重大风险。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黄龙病就在当时的钦州地区大暴发,几乎摧毁了钦州的柑橘产业,尤其是导致位于灵山县辖区内新光、华山两个国营农场的柑橘产业全部毁灭。灵山县檀圩镇谢赖村一名果农种植3 a 的沃柑,面积达到1.33 ha,尚未投产就全田感染黄龙病,按每公顷每3 a时间投入1.5×105元计,该农户损失高达2×105元。
多年以来,灵山县农业农村系统持续全面开展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传播,全县柑橘黄龙病病株率从2014 年的2.42%,逐年降低至2018 年的0.76%,发生面积从2014年的2 066.67 ha,逐年降低至2018 年的853.33 ha,2018 年实施防控面积达到19 913.33 ha。柑橘黄龙病无特效药剂防治,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是“三板斧”(即用无病苗、砍病树、杀木虱),该县实施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有:加强柑橘种苗引进监督管理;彻底挖除黄龙病树;加强木虱虫情监测,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加强柑橘树栽培管理;果园周边控制种植九里香、黄皮等芸香科植物。
灵山县2018年育苗数量1 000余万株,其中使用防虫网育苗150多万株。该县柑橘苗木从外地引进调入的部分,市场监管把关难度大,引进苗木、接穗的混乱局面至今得不到有效遏止,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检疫检验。3 a 生以下的幼龄果园,始病树多为苗木带病,零星分布,未形成发病中心,但这些病树若不坚决挖除,必将成为中心病株、发病中心的起点。从该县近年的沃柑发病过程来看,2014 年前后沃柑的致富效应让该县不少老百姓跟风种植,扎堆掘金沃柑产业,果农自发的、无组织或私自调运引进的外来沃柑苗木良莠不齐,从黄龙病疫区引进的沃柑苗木种植后几年内就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树低龄化趋势逐渐露头,且呈加速扩散趋势。
灵山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灵山县2018 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对因黄龙病造成的柑橘植株死亡或砍掉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规定赔偿,每公顷保险费为900元,农户缴交20%,其余部分由自治区、县财政补贴。2018 年度自治区财政支持灵山县柑橘黄龙病防控资金2×105元,用于建立66.67 ha 示范区、柑橘木虱监测、病树普查、统防统治、宣传培训等。
2.1.1 经营分散零碎
柑橘种植者分布全县各镇(街道),70%以上的农户是在0.33 ha 以内单户独园,3.33 ha 以上种植大户或企业化经营组织很少,目前该县涉及柑橘种植的存续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微型企业等只有57 家。单家独户的碎片化经营格局,导致种植水平低下、技术标准形同虚设。
2.1.2 防控措施不到位
农村大多数青壮劳力选择外出务工、经商,高素质专业化柑橘从业队伍匮乏,柑橘主产区从事生产管理的多为中老年人,以致柑橘园管理粗放,形成柑橘木虱防治盲区,弃管、失管柑橘园随处可见,柑橘感染黄龙病日益增多。
2.1.3 对黄龙病的认识水平滞后严重阻碍柑橘木虱的防治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群众认为有少量病树不影响柑橘生产大局,纯属疥癣之疾,没必要大张旗鼓宣传。更有少数人认为,灵山的柑橘树黄化并非是黄龙病引起的,而是肥水、虫害、伤根、中毒、营养失调、树势衰退、天气异常、砧穗不亲和等其它原因。甚至还有人迷信网络“游医”虚假宣传的无名注射剂挂瓶输液可以从根治愈黄龙病。
2.1.4 疏忽扑杀柑橘木虱和砍伐销毁病树
大田柑橘木虱普遍可见,调查人员在该县灵城街道、新圩镇等地,在柑橘园旁边的黄皮树新梢上,均见到密度较大的柑橘木虱驻留。不少新植柑橘园旁边就是尚未清除病源的黄龙病发病柑橘园。
灵山县对柑橘苗木产地检疫监管巡查常抓不懈,但当前该县柑橘苗木繁育存在不规范现象较多,柑橘木虱传播途径得不到有效阻断。调查人员在灵城街道某柑橘育苗场可见,露天柑橘苗圃与大田成年柑橘树、黄皮苗圃紧紧相邻,没有隔离措施、没有网室,无法有效阻截柑橘木虱等传毒昆虫媒介。陆屋镇某柑橘育苗场虽然搭建有防虫网棚,但防虫网上有多个破洞与外界互联互通,人员出入网棚不随手闭合门帘,防护隔离屏障形同虚设,门户洞开。有些小微柑橘育苗场,没有建立完善的检疫管理制度,种子、砧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来历不明,苗木售后去向失联,没有经过任何检疫检验,培育健康无病苗木难度较大。
目前柑橘苗木问题、资金、市场等因素被动或主动弃园的现象在少数地方出现,园内黄龙病树善后处置较为棘手。该县新圩镇晏村有连片马水橘感染黄龙病,上年的果实因风味低劣而放弃了采摘,弃之不管却不砍伐病株,业主不理不睬,放任其自生自灭。失管果园黄龙病发生相当严重,成为散播病害的重要源头,演变成“黄龙病火药桶”,调查人员统计部分此类果园病株率在80%以上,高的100%。在废弃果园内,柑橘树势衰弱,抽梢次数、数量、时间参差不齐,且存活大量大概率携带黄龙病原的柑橘木虱,毗邻的正常管护果园的柑橘木虱数量比距离较远的果园要多得多。
长期以来,叶片黄化或斑驳症状是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上述典型症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造成柑橘黄龙病诊断的不准确[4]。柑橘黄龙病田间症状复杂多变,以秋、冬梢表现最为明显,而春、夏梢除非遇见经典型的特异性黄梢、“红鼻子果”能做出初步诊断,否则斑驳黄化、均匀黄化还是易与缺素、水淹、地下害虫等造成的症状相互混淆或不易下结论,单凭肉眼观察容易出错。而且病害潜伏期间,柑橘虽然已经感病,但不易表现症状,症状明显时,病树已濒临凋亡。这对大田排查黄龙病株造成一定的困扰,增加了田间诊断的不确定性或臆测误判,从而贻误防治时机。PCR 检测法是一种直接测定病原菌是否存在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可靠的快速鉴定方法,而且可以测知已受感染而未显病状处于潜育期中的带病树,使之可以直接用于苗木检疫。但这项检测技术目前只能在有专门设备的实验室内完成,还不能在基层生产单位中普及应用[5]。
对于新建果园引种时,一定要从非疫区或脱毒苗圃场调进种苗,并经过植物检疫部门的严格检疫显示不带病菌后才能引种种植,这是控制柑橘黄龙病向非疫区传播的最有效方法[6]。各级各部门要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黄龙病防控规定》,在生产用种季节开展柑橘检疫专项联合执法,强化柑橘苗木管理,开展源头治理。严禁从黄龙病疫区引进柑橘苗木、接穗和砧木。柑橘树必须选用无病砧木和从脱毒苗上采摘的接穗枝条进行嫁接或高接换种。新种植柑橘园一律要使用脱毒苗、无病苗种植。电商网售柑橘种苗应当具有植物检疫证书或者产地检疫合格证,杜绝带病种苗流通。
柑橘黄龙病树要坚决铲除,切莫抱侥幸心理,否则得不偿失。为控制柑橘黄龙病害的传播蔓延,将病树清理提升到行政推动的层面。按照“镇(街道)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片、片不漏园、园不漏株”的原则,开展全面普查病株,掌握疫情发生程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统一行动,彻底清除病树,坚持先杀木虱后砍病树的做法,杜绝发病源头。开展培训和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动员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果农主动挖除发病果树,对不配合清园的业主和联系不到业主的重病果园,要依法依规限期强制清除,不留病源死角和隐患。对经普查或委托检测机构送样鉴定,被确诊为感染了黄龙病的柑橘树,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要敦促柑橘种植者和柑橘种苗繁育者履行自行应急处置清除病源的防除要求。集中销毁或“沤埋”病树,按照“一锯”(伐桩留高10 cm)、“二划”(树蔸切面刻划十字)、“三涂”(树蔸切面涂抹草甘膦)、“四包”(树蔸切面用黑色薄膜捆扎)、“五覆”(用土覆盖表露根)清除病树。个别黄龙病特别严重的柑橘园,果断实施整园淘汰,挖除全部旧树,于翌年开春用柑橘脱毒苗、无病苗重栽复产。
柑橘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媒介昆虫,务必把监测与防治柑橘木虱列为柑橘黄龙病防控措施的首位。县级植保部门应当建设柑橘木虱监测点,配置自动化虫情监测设备,合理布局构建柑橘木虱监测网,准确掌握其发生分布范围和田间虫量动态。柑橘春梢、夏梢、秋梢、冬梢各个梢次抽发时期是关键节点,县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时深入柑橘园检查木虱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木虱活体达到防治指标,督促柑农当即联防联控喷药扑杀,积极控制黄龙病的传播。为提高防治效果,在柑橘主产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可依托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集中统一的柑橘木虱统防统绐,而利用植保无人机效率高,效果好,还能做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真正实现柑橘木虱早防治、及时防治。科学规划果园布局,利用树林、高秆农作物或地形建设生态隔离防护带,这种物理隔离的办法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木虱的传播,而且为木虱的天敌提供了生存环境。通过全面及时切断柑橘黄龙病传播途径,为该县柑橘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建议财政投入资金扶持无病苗木生产,在县内建立1~2个无病种苗繁育供应圃场,构筑柑橘黄龙病治虫防病的第一道绿色屏障。市、县两级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将黄龙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强化政策性保险支持,开拓柑橘黄龙病防控相关保险业务,加大对柑橘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省级以上强化前期资金统筹和后期绩效管理,集中财力支持地方实现常态化清除柑橘黄龙病病株,对自觉砍伐病树的,以资金形式进行补助,凡强制砍伐的,不予补贴并列入黑名单。对统防统治柑橘木虱的,按照种植面积为单位进行资金或物化两种形式进行补贴,以物化形式补助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确保相关物资在作业前及时足额兑现到位。
坚持高标准生态建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引导柑农加强柑橘树的合理土肥水管理。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有机质含量,果园套种压埋绿肥,以产定量配方施肥,建设完善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进行水分管理,保证水分供应适时充沛。切实按技术要求做好柑橘树的整形修剪、抹芽统一放梢、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冬季清园等作业。平地果园在种植时起垄、开沟,合理深翻土壤和改土,3 a 后可深翻扩穴,注意排渍防涝,保证根系健康发育。通过健身栽培管理,确保柑橘树体健康壮实,增强抵御病害能力,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九里香、黄皮树是柑橘木虱青睐取食的寄主植物,也是该害虫越冬寄宿场所,为柑橘木虱扩繁起到滋养庇护作用,尤其黄龙病隐症寄主九里香属于柑橘木虱的嗜好植物。果农应当采取措施,禁止在柑橘园附近种植九里香、黄皮树等芸香科植物,以减少木虱的寄宿场所,已经种植了的,应当铲除或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