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晓慧 ,刘细林
(1.安徽新华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2.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基于高校教育趋于大众化,在新时期的转型过程中,发现因地域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差异,自身成长的主、客观原因等不同,出现在经济上、学习上、身体上和心理上存在特殊问题的群体。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高校辅导员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创新措施积极应对。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高校在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思想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思考、学习和借鉴“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去建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帮扶”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探究高校辅导员在帮扶特殊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思考突破困境的策略,以期探索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构建帮扶机制及举措,以便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注,学者们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定义和探究。借鉴学术界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研究,从高校教育管理实际出发,对高校辅导员、教师、系主任和公寓管理人员等一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档案信息采集等方法,本文认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是一类在家庭经济上困难;在学习能力上不足、学业受挫或者学籍预警处理;在心理成长中存在发展障碍;在身体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束缚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非正式学生群体。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分为家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身体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心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和学习吃力需特殊关注的四大类特殊学生群体,每一类特殊群体都有显著的群体特征和共同的心理表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新焦点和新挑战。
(1)家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家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是高校无法避免的一类群体。中国教育报调查显示: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到学校总人数的10%~20% , 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占5%~10%〔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2〕。
该类学生群体在高校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同辈群体的比较中产生自卑心理,由于生活拮据,家庭贫困导致在性格塑造、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巨大差异,容易敏感、焦虑、有强烈的羞耻感和较强的虚荣心、心理抗挫折能力弱和自尊心强,在关系中表现被动,在活动中表现退缩等情况。
(2)身体有特殊疾病的学生
身体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在高校群体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因身体残疾、身体存在影响学习、生活的被大学生医保机构列为重慢性疾病的(如白血病、尿毒症等)、身体存在安全隐患病史的(如哮喘病、心脏病、癫痫病等)该类群体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他们在心理上往往承受着别人难以承受的压力,表现出自卑、焦虑、压抑、内心封闭、不善交往、难以适应融入集体生活等问题。
(3)心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
心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成为最近几年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关系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安全稳定。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通过在新生入学普测及约谈筛查,心理周报,心理咨询反馈中达到预警等级;经过辅导员观察或同学反映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等问题学生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群体和危机干预对象。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该群体的规模在高校逐年增加。主要表现在入学适应困难、人际交往不良、恋爱问题频发、难以进行情绪调控、就业心态差、缺乏清晰规划和认知、迷茫、困惑、焦虑、抑郁等各类问题。
(4)学习吃力需特殊关注的学生
利用KNN识别的好处是它不需要训练,每次进行识别操作时,都是直接调用数据文件,然后进行运算即可。不同于神经网络,神经网络需要先对大量的图片进行处理,得到合适的权值数据才行,而且想让结果收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计算量会比较大。相比之下,KNN的执行效率则高了很多,满足了识别的实时性的要求。但是,与之相对应的,k值的选择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统计,全国每年约有 50 万大学生退学,比例约为在校学生的 0.75%,退学的主要原因是成绩不合格,大学生学习吃力给学校、家庭、社会都带来了巨大困扰,是现代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3〕。
由于教育改革,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在入学时呈现成绩差距;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对于录取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在课业修习期间课程考试不及格且学分达不到一定标准,被学籍预警处理;在高校考试中违反考试纪律,遭受处分影响毕业等原因,导致高校群体中学习吃力需特殊关注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部分,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辅导员在和特殊学生群体家长沟通中发现一些困难,主要集中表现在:(1)经济上的困难:因病致贫;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致贫等;(2)留守儿童,家长缺乏责任意识,缺失精神层面鼓励和支持;(3)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学生成长背景不同,有些父母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亲子关系紧张,欠缺恰当的亲子沟通和理解;(4)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关注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有些家长不易觉察或对心理问题存在偏见或误解,刻意回避、隐瞒或者不配合治疗。
新时期,随着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人数逐年增多,高校安全稳定受到极大挑战。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帮扶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集中表现在(1)学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针对家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身体有特殊疾病的学生等群体,构建“精准帮扶”体系有一定差距。(2)学校管理制度欠完善,在帮扶特殊学生群体中,各职能部门配合协助要加强,院系、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3)学校在人员配置中面临挑战,心理老师、心理辅导员面临双重身份冲突,在帮扶心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界限不清,工作开展有难度。
(1)高校辅导员构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
大学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全面配合,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4〕中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重视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重要载体。
(2)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提高与家长沟通技巧
(3)对家长进行专业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普及
家长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深度的了解,对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沟通和特殊学生群体帮扶中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多途径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及学生管理规定,争取家长支持。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帮扶心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工作中,争取家长在处理心理异常学生、学生学籍预警等问题时,能考虑到孩子的长远发展,避免家长蛮横不讲理现象,极度不配合学校工作,不能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及时早期干预等现象。
(1)摸排精准帮扶对象,完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信息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情况复杂多样,为做好精准帮扶的工作,首先,在高校学生入学初期多方面、多渠道收集精准帮扶对象信息。辅导员通过家长反馈;学生干部群体、一线授课教师观察反馈;原高中班主任总结评语;学生自我认知评价总结;新生入学心理普测约谈等各方面信息,梳理摸排精准帮扶重点关注对象,完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信息。其次,通过大学生心理普测约谈、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大学生入学体检等常规工作细化特殊学生群体问题,对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做好标记。最后,针对摸排出的精准帮扶对象,在大学不同成长时期,阶段性记录心理和行为变化,建立帮扶群体信息台账,有针对开展帮扶工作。
(2)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建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个人档案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处于动态成长变化中,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个人档案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动态更新。在每学期开学初期,针对班级情况进行整体摸排,分阶段有重点记录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将档案信息库更新,按照帮扶方案进行实时追踪。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信息采取分类汇总的方式对数据及关注跟踪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帮扶。
(3)提升谈心谈话技巧,建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约谈制度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有高敏感性、易自卑、压力大等心理表征,需要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掌握学生个人信息,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相关理论,把握谈话的方法和技巧,在保密原则要求下,平稳、安全、有序的处理特殊学生群体成长中遇到的各种事件。建立完善的约谈制度和详实的约谈记录。为精准帮扶该类群体,约谈的对象涵盖到家长、同班同学、授课老师、宿舍管理员等,约谈形式涵盖面谈、网络、电话、短信等,对于所有约谈对象和约谈内容在以最大限度保护该生隐私情况下,做好分类详实记录台账。根据不同的特殊学生群体,结合高校不同的管理规定,制定符合高校实际工作需求的约谈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理有据,保存工作痕迹。
(4)创新日常教育管理模式,引导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自我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搭建劳动实践活动、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比赛等教育平台,激发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自我教育动机,有针对性、有重点引导特殊学生群体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在活动后期给予积极肯定,提升特殊学生群体自我效能感,引导该类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各种挑战,促进自身成长和完善。
(5)总结工作经验,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预警机制
高校要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问责机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学习教育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类意见、要求等文件,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心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高校制定危机干预机制,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在精神卫生法框架下,开展各类心理普测、心理约谈、心理反馈、心理评估、心理危机预警及心理转介等工作,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应急预警机制制定中,发动国家社会力量,积极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医教结合机制建设,开通医院绿色通道,更高效精准帮扶到心理有特殊障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