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河南济源,459000)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济源地域文化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目前,济源旅游业发展现状初具规模,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初具影响力。但是,旅游专业教育严重滞后于旅游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适合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专业校本教材。
近几年,济源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旅游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对外吸引力不够。特别是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不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景点、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导游、管理、规划、营销等专业人才对本地旅游专业知识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掌握,人才短缺,流失严重,导致旅游接待和企业线路推介严重滞后,游客落地较为困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济源市旅游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虽然济源的旅游教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全市多数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都开设有旅游专业,或开设过旅游专业,但旅游专业教育服务本地旅游行业发展的功能偏低,企业与学校的互动合作程度不高。其中,缺少适合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专业校本教材是主要原因之一。
从职业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旅游专业教学应服务于当地旅游业发展。这是编写旅游专业校本教材的初衷。因此,编写本教材应以济源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为主要内容。
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旅游的六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1]因此,教材内容应以此为依据,突出“游”字,对济源旅游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专业校本教材的应用能够对优化旅游课程结构、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实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增辉济源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而且人才的培养也更具针对性。
因此,校本教材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传播本地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形成本地旅游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要结合旅游专业通用基本技能,学以致用,把这些知识内化为旅游专业技能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才能保证旅游智能教育的全面进行。《济源市旅游基础知识》编写具体内容和思路简述如下。
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交通条件、住宿条件、工农业现状、教育体育事业、城市理念、城市特色等。这一部分应特别强调“愚公精神”“济水精神”的实质,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济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原因,以使他们能自豪地向旅游者讲述。
1.济源的历史事件
济源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远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显示了济源历史的源远流长;夏代原城遗址的发现,标志着济源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都城;历代帝王对济水的祭祀,体现济水文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等等。所有这些都应编入教材,形成独立章节,而且在其他章节中也要有所渗透和体现。
2.与济源有关的名人、名篇
涉及名人、名篇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与济源有关的名人辈出,如黄帝、鲧、禹、愚公、卢仝、荆浩等。二是因为我国的旅游文化有“重人”和“重文”的传统。所谓“重人”是指一个是否具有旅游价值,除了优美的风景外,还要重视区域内是否与名人发生过联系,以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所谓“重文”,是指中国的山川得益于名人之笔而闻名遐迩的有很多,一经名人吟咏,便会名声大振。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涉及人文旅游,是济源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3.与济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古老的神话传说和优美的民间故事,让济源旅游熠熠生辉,独具特色,如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田真哭树等。这些内容不仅是济源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旅游行业的情感,陶冶他们的职业道德。
济源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旅游资源如大明寺、舍利塔、奉仙观、阳台宫、盘谷寺、济渎庙,自然旅游资源如王屋山、九里沟、五龙口、黄河三峡、小沟背等。而且,大多数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如道教名山王屋山、世纪工程小浪底等。此外,民风民俗、饮食文化、风物特色等也是济源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还应包括济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内容。如在济源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如何避免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济源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辩证分析能力。
济源的旅游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当前是旅游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初步形成了“二龙戏珠”的景区发展格局,即南部以黄河小浪底为龙头,涵盖西霞院水库、张岭半岛、明珠岛、黄河三峡、西戴河等景点的黄河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带;北部以王屋山为龙头,囊括五龙口、九里沟、小沟背等景点的北部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中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集合曲阳湖、克井镇和轵城镇三个复合型组团的城市休闲旅游带。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要突出这一现象,着力于对三条旅游线路进行融合和规划。
当前,济源市的旅游专业教育大多忽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济源旅游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开发济源旅游发展中的实用性内容,结合通用技能,增加对学生技能的内化指导。对此,教材可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的思路来编排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如指导学生设计济源的旅游线路,撰写欢迎辞、撰写景点导游词。
教材编写是科学而严肃的工作,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旅游校本教材的编写应以教育学、旅游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服务于当地的旅游人才为目的,立足当地,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合理规划教材结构,凭借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及重点,认真分析、筛选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教材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突出专业特点,从而区别于其他旅游教材或者景区介绍。
所谓旅游调研,是指针对旅游事件、经验或者问题,经过实践,对其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再将了解的情况和材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研究,揭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乡土旅游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三个部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可对现成的文字资料进行验证,从而保证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如各景区的日游客接待量、人均旅游消费额等问题都必须深入一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信息。
调研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有三:一是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二是要深入调查,不能主观想象;三是要研究深刻,参透事物本质,提出合理的对策。
旅游专业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往往会出现旅游与其他学科界限不清的问题,从而使其他学科内容过多地选入旅游专业教材。因此,教材要以鲜明的旅游专业性作为选择内容的标准,对那些旅游专业性不强的内容尽量少选或不选。教材的篇幅,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切忌把知识的触角伸到别的学科里。如王屋山地质构造、植被资源的深层次研究等问题,由于属于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地理学、农学、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学生没有相关理论基础,且实用性不强,就不能选入教材。
旅游校本教材不但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而且要适应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旅游学科最新的理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等编入教材,传授给学生。同时,教材要注重社会适应性,既可以做学校学历教育的教材,也可以适用于旅游行业培训,从而提高旅游校本教材的专业水平,适应时代的需要。如把济源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未来发展趋势,济源生态旅游的发展,济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编入教材。
编写旅游校本教材的初衷就是为了与实际结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实习,服务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把如何指导学生实习和训练作为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同时,旅游校本教材还应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便于非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者了解济源。
由《济源市旅游基础知识》编写内容和思路来看,济源市旅游专业校本教材可以多门类、多学科地进行开发。如语文教材可以增加与本地文化有关的内容,包含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等;可以把济源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编写成英语实用教材,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因此,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可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各学科教材内容的重复和雷同、避免产生歧义和矛盾。各学科教材之间应当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