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探究

2020-03-04 03:33:03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胡岁梅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小学生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胡岁梅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符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特征的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学科教育和德育引导的相互融合可以提升数学水平,塑造个人思想,充分发挥小学数学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德育理念,秉持科学有效的教学原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德育的教学地位逐步凸显,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科学融入德育内容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的熏陶。落实到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学科教学和德育高度结合,以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全面渗透德育能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德育知识的重要性是主动学习和积极践行的根本驱动力。小学数学教师为树立小学生的德育理念,需要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全面渗透,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提升小学生的精神道德品质,优化小学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旨在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运算能力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有利于发展智力和塑造思想道德。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仅有知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科学融入德育内容必须遵循相关的教育引导原则,树立正确积极的德育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经过多年积累,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以下原则:第一,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德育以数学课堂教学为出发点,需要做到融会贯通,真正把数学学习和德育水平提升融为一体。第二,依据学生身心特征适度渗透。德育是一个持续性的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适量渗透,积极引导,增强小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四有”新人。因此,教师要了解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整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引导素材,逐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合理开展德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和核心素养的教学,更承担着德育和精神引导的作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学习,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善于把握课程特点,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德育和学科教学相统一,落实德育。为增强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效率,教师可以全面分析数学教材,寻求适合小学生理解的德育内容,引入数学课堂开展德育,帮助小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学科中丰富的德育资源,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学科认同感、爱国情怀以及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推动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符合小学生实际需求的德育内容,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发挥德育的价值,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发现和研究圆周率的过程以及成就,使小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在数学学科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逐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科技水平认同感,激发学生内心的高度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特征,精心融入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身心发育规律,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德育渗透,精心挑选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德育素材,并融入学科教学体系中,做到德育的有效渗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德育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身心发育以及个人认知的提升过程相适应,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解题教学或者是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整体学习现状进行德育引导,使得理论知识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统一的整体。精心挑选符合学生德育发展状况的德育素材,才能真正使小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而进步,加强知识性学习,塑造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引导落实德育的整体方向,需要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德育内容和教学方案,切实提升德育的整体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教材“分段思想”的数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开展德育,布置学生学会认知家里的水表、电表并掌握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案,明白分段计费的本质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内容的学习便利了实际生活。这样的设计优化了德育的整体质量,充分发挥了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科学进行德育引导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科学、思维突出的学科,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增强。在青岛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有效的引导,要求学生进行深度思维、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逐步增强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积极努力的学习情感,规范数学审题、计算、检验等过程,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规范、解题符合科学进程,逐步树立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德育水平,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主题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解题教学“租车租船方案设计”中,教师可以给定具体的要求,鼓励小学生进行设计和思考,针对已有的人数和出游计划探究哪一种方案才是最有效的,怎么租船才可以省钱省力,帮助小学生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能够充分发挥小学数学的德育功能,实现知识能力和德育两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创设德育生动情境,提升学生个人认知

数学是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合理引入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认知和增强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知。创造良好的德育情境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数学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习自主性的提升是小学生提升自我素养的关键,无论是数学学科、德育体验还是综合性的学习过程,都必须创设一个积极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科学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促进学生塑造个人品质,提升自我修养。

为提升小学生的个人认知,提升德育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德育质量。例如,在小学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理解能力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明确变量和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特征,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实现德育的全方位提升。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德育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具有现实的教学价值。依据新课改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小学数学学科为载体,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的德育方法,营造符合实际的德育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熏陶教育,从而提升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我是小学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