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英(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鼓楼校区 364300)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一种质疑精神,更是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发散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然而,以灌输为主、倾听为主的教学目前仍然存在,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被不断压缩。久而久之,学生惰于思考、不会思考,无法形成问题意识,且学习目的、应用意识较弱,创造力更无从谈起,这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长期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将问题意识植入学生的心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数学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创新能力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强、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培养其问题意识的绝佳时机。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构建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转化方法,并且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首先,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是哪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继续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去买风筝,小明和他的朋友需要买3 只风筝,每只3.5 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有学生回答“3.5×3”。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一道算式,并提问它与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回顾和思考已学过的知识,最终总结得出,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从而顺利导入小数乘整数的新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又继续探讨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无形之中形成问题意识。
只有具备敢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让学生敢于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小学数学课堂中,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着眼点不能局限在问题上,要经常让学生思考“这样对不对”“我有什么疑问”,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例如,《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商的变化规律,并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首先,教师在快速口算答题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出示例题:200÷2=100,200÷20=10,200÷40=5。接着,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一组题,被除数变没变?除数呢?商有什么变化?通过讨论,教师归纳得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假设除数不变呢?商会怎样变化?这样的质疑提问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规律探究的兴趣,在问题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问题意识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共识。引导学生提问后,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和分析也必不可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和分析引导,通过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而不是阻止学生继续说下去,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积极发散学生的问题分析思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深入分析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例如,《梯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基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合作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接着导入新课,让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提问:大家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有的小组猜测,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长方形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来验证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
通常情况下,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就会对数字的运算比较敏感,这就是核心素养中提到的“数感”。为了深化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在数感的引导下,增加对拓展实践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解决问题,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节约用水》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节水问题,进一步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让学生养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构建多媒体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背景。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针对收集到的水资源匮乏情况在小组内进行研究、探讨,并形成调研报告,进行汇报。随后,导入滴水龙头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漏水数据的测量,形成有效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滴水量和时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对比,最终得出结论:漏水时的滴水量与时间呈正比例关系。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计算,如果这样的水龙头一直漏水,一年会浪费多少升水。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家庭调查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节水问题,如校园中有几个水龙头?目前的水价是多少元/立方米?如果按照实验漏水的数据进行估算,每年会浪费多少水?多缴多少水费?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对课堂知识进行迁移,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核心素养引导。想要做好问题意识培养,就要坚持以生为本,创设趣味性强、愉快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价和交流,对问题意识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