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玲
(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400)
干粉吸入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呼吸内科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常用一类药物[1-2],目前主要有思力华、舒利迭、信必可、万托林等药物应用于临床[3]。每一种药物都有一个吸入装置,但部分患者由于使用不正确的药物而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对于干粉吸入剂患者需要尽快熟练掌握[4]。本研究对如何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药物的吸入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9月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20~85岁。诊断和治疗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5],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6]。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使用干粉吸入剂作为治疗药物的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严重精神疾病;怀孕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采用计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处理A(action)也即是PDCA管理模式[7]。对照组进行传统用药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临床医师PDCA模式下院内、院外用药教育,具体如下:(1)计划,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并在医护的指导下使用吸入器,告知患者用药规范的好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用药指导,医务人员每天示范规范用药的正确方法,加强患者的个体化操作,完成正确步骤;加强对护理失忆症患者的人员用药指导;每天监督患者用药,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2)实施,对临床医护进行体统的培训,使临床医护能充分了解患者当前用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如何把握工作重点,如何实施工作计划;从调查的第一个月开始,临床医护将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措施。(3)检查,呼吸内科临床医护负责人在院观察患者日常用药的正确性检查及执行各项措施的实施;出院观察组每月抽查用药情况正确性,及时总结问题,并记录,了解改善措施的临床反应及改善效果。(4)处理,将项目跟踪期设定为3个月,如果3个月后临床效果跟预期的效果一致,则医务人员再制定标准化的用药教育方法;如果有问题,则转到下一个周期讨论流程。
1.3评价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指标:患者正确掌握吸入剂使用方法的时间,患者的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分 (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一般6分,差4分) 。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在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
2.1观察结果 对照组平均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时间3 d,不良反应2例,患者满意度225; 观察组平均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时间2 d,不良反应2例,患者满意度225。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用药教育管理模式后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医嘱执行依从性情况 对照组在院医嘱执行例数29例,出院医嘱执行例数18例;观察组在院医嘱执行例数30例,出院医嘱执行例数2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院期间执行医嘱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出院后差别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运用品管圈理论[8],对于质量改进我们进行PDCA循环是行之有效的手段[9-10],我院临床医护始终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制定用药教育中。临床医护在指导患者使用吸入剂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项干预的结果,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保留成功经验,然后修改工作计划,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药物治疗具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副作用[11]。在临床药学服务方面,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药剂师负责药物安全教育[12]。舒利迭与信必可是一种含有糖皮质激素和B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13]。若吸入器没有正确使用,可能引发咽部声音嘶哑和口咽念珠菌病[14],噻托溴铵粉末吸入剂可引起常见的口干症状[15]。在整个药物教育过程中,临床药师加强对患者用药后漱口的监督,增加部分中草药的使用,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取得了预期效果。
临床医护分析患者用药现状,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患者因素:使用过程中嘴没有包严实;姿势不正确,气道不通畅;药物吸入时间过短;不调整呼吸而吸入药物的;吸入时吸气力不足;吸入药物后未及时屏气;使用后不及时漱口;记忆能力降低、用药不规律;服药依从性差不过关;缺乏院外用药指导。用药指导因素:医生工作事物繁忙,指导用药时间短,吸入用药未及时监控。针对上述因素,临床医护对患者在医院的吸入性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院外需要进行回访,认真、合理、细致地解决患者的潜在和实际问题,以此提高患者满意度,曾强患者服药依从性[16-17]。
综上,我院临床医护采用PDCA管理模式指导患者吸入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用药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合理用药,使患者掌握干粉吸入器更为合理。因此,结合目前中国医疗现状,参照国外经验,建立一个教育团队组成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甚至陪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