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军,冶尕西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提倡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法[1-2]。临床上为达到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康复训练,往往采取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方法[3-4]。本研究通过采用术后口服镇痛药辅以耳穴压豆的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60 例于2015 年6 月-2019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 组,每组30 例。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且为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及消化道溃疡;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其他可引起膝关节疼痛疾病;④对使用药物过敏;⑤对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物成瘾;⑥耳廓局部存在有炎症、溃疡、破损或耳廓畸形;⑦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者。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由同一组专科医生完成手术,手术入路、关节假体类型等均相同。
1.3.2 镇痛方法:术后镇痛2 组患者均予以口服镇痛药物镇痛。方法是:对患者进行VAS 疼痛评分,对于评分>4 分者予以口服塞来昔布(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72)200 mg,每日1 次进行镇痛。对照组:所有患者VAS评分>4 均予以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日1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镇痛方法基础上+耳穴压豆镇痛。选择双侧耳穴包括: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膝关节穴位,采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使用0.5 cm×0.5 cm 胶布将1.5 mm 左右直径的王不留行籽贴压固定在相应穴位上,两侧耳穴压豆同时进行。指导患者每天早晚按压2 次,每次3~5 min,以局部酸胀为度,自觉疼痛加重时或每次功能锻炼前均再按压3 min,两侧同时进行,应用到术后第3 天。
1.4 观察指标:采用VAS 量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镇痛效果评价标准:显效,表现为镇痛效果明显,疼痛程度降低2 个及以上级别;有效,表现为疼痛程度降低1 个级别;无效,表现为疼痛程度未见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记录2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男性12 例,女性18例,对照组男性13 例,女性17 例,2 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2.2 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6 例,有效13 例,无效1 例,总有效29 例(96.6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 例,无效6 例,总有效24(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 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min,±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min,±s)
2.4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2 例,头晕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3 例,头晕2 例,皮肤瘙痒1 例,尿潴留2 例,便秘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9/3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络之血气均向上行走于耳窍[5]。因此,各经络、脏腑均与耳廓有着密切的联系[6]。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耳穴治疗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7]。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提倡多模式镇痛,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了口服塞来昔布进行术后镇痛,这是一种简便、经济而有效的镇痛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术后镇痛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 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口服塞来昔布镇痛的基础上辅以耳穴压豆治疗镇痛效果更好,可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本研究中所取耳部神门穴具有镇静安神、消炎止痛的作用,交感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皮质下穴专治痛症,膝关节穴、肾上腺穴对膝关节病证具有一定疗效。通过刺激穴位,信息经传入神经进入到脊髓,再经过整合加工,从而抑制伤害性刺激,起到镇痛作用[8]。同时体液因素也参与到了穴位止痛效应中,通过各个方面减少应激刺激所造成的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所出现的疼痛是因为经络被手术损伤,导致气血运行阻滞,气滞血瘀,所以在局部出现了肿胀、疼痛等表现[9]。耳穴压豆可以调节脏腑、气血、经络。耳穴压豆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在提高脑内抗痛结构功能的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脑啡肽、内啡肽,故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10]。另外,本研究中2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可见耳穴压豆属于一种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耳穴压豆可辅助镇痛,从而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进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本研究中口服镇痛药辅以耳穴压豆进行镇痛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口服镇痛药进行镇痛者(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