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

2020-03-04 11:09汤庆慧
人民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成果群体

汤庆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青年创新创业活动是“双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良好保护,但由于部分青年缺乏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导致一些创新成果没有得到良好保护,影响了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举措

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青年群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未来知识和技术的主要生产者与使用者,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将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年群体的创新创造能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意识浓厚的国际高水平创新型青年人才和团队刻不容缓。大力培养青年的创造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已成为助力青年更好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

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是推动“双创”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内,除法律专业外,多数高校并未设立专业的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课程,所以绝大部分青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群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这会极大地影响青年创新成果转化进程。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是青年创业融资的基石,长此以往,将会降低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阻碍青年创新创业进程。因此,提高青年群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助力。科技的发展与法律的完善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二者都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促进作用,而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法律制度的更新与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拓宽了法律所适用和调整的范围。法律在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中起着重要的管理、组织以及规范作用,与时俱进且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保证青年群体的“双创”活动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开展。更重要的是,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推动国际创新成果有效交流的重要保障。

青年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还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等问题

在“重义轻利”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人羞于谈“利”,甚至错误地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逐利行为。文化的影响是长期而潜移默化的,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在儒家思想以义为先、羞于谈利的影响下,大多数青年面对自身的创新成果,并未考虑到保护既得利益的问题,有时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却不自知。在一些科研创新团队中,个人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从属于团队成果的现象已成为常态,这也是一些团队科研项目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此以往,会降低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热情,阻碍创新型国家建设脚步。

部分高校对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工作不够重视。近年来,各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却体现较少,甚至很多学生的创新成果最后都由学校统一以高校的名义申请专利。一些高校认为,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教育是企业的事,和学校教育并无关联,忽略了知识产权教育。在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都将知识产权教育归为法学类教学课程,对于非法学专业并不开设此类内容的课程,少部分开设此类课程的高校在师资配置上也并不理想。知识产权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课程,如果不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和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很难讲深讲透。但目前高校对知识产权的教育大多停留在法学专业书本层面,缺乏实践教学,教育内容局限、教育方式传统,因而收效甚微。

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和奖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十分重视,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颁布了多部有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但在立法覆盖上还不够全面,并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针对高新科技领域和网络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健全,这两个领域成为侵权现象的“重灾区”。在执法层面上,知识产权执法也出现“九龙治水”的现象,执法职能部门多、执法依据不统一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司法层面上,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诉讼周期长、专业性强、取证困难等问题,使得一些被侵权人因知识产权诉讼成本过高而放弃诉讼,导致部分青年丧失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和热情。

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培育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运行与奖励制度,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

在全社会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文化氛围,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科技发展竞争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必须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不单单是企业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该有的意识。政府应该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知识产权保护不再是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媒体应当勇担舆论导向重任,向社会大众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高校应当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程之中,有效强化青年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培育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近几年高校的科研成果颇丰,培育青年知识产权意识必然离不开高校的系统化、专业化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知识产权教育从专业型教育转为普及型教育,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专业技术,还要开展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教育,有效保护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在师资队伍上,要引进复合型人才,组建专职队伍,除了理论授课外,在实践中也要给予青年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对知识产权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在课后实践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形成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助力他们接轨国际,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

完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和奖励机制。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现行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在立法覆盖上,应当完善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并且增加相应的配套措施,尤其是高新科技领域和网络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要进一步加强。在执法层面上,要明确职责划分、统一执法依据。在司法层面上,努力缩短维权所需的时间成本,组建专业团队取证、调查。建立配套激励制度,增强青年群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和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型成果群体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验收成果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劳动成果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