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庚 聂建晖
乡村治理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综合治理能力在基层的具体体现。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乡村治理暴露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范围有限,治理方式陈旧,治理行为缺乏自主性和协同性等问题,迫切要求对乡村治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
建立“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制度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创新。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引导多主体共同参与。从这一根本原则出发,下一步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即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等基层组织在“一核多元”乡村治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毋庸置疑,强素质、提本领应成为锻造自身“筋骨”的 必修课,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让自身变强、变大。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民群众中树起威望,形成良好健全的“农民+基层政权+国家”多维关系,进而实现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新时代乡村治理应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协同治理。随着时代的变化,乡村治理体系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已具备了实现“三治共建”,深度融合的条件。一是以“自治”为基础,发挥民主政治优势。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力,突出群众在自治中的主体地位,以自治方式激发治理活力。完善民主选举、管理、决策、监督机制,充分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孕育乡村活力,以此形成乡村治理的动力。二是以“法治”为根本保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宣传倡导法治思想,进行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意识,引导农民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运用法律表达诉求。要特别注重为农民群众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包括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做好矛盾调解等,夯实乡村治理的法治基础。三是以“德治”为内在支撑,塑造淳朴文明的社会风气。要重视道德的力量,借助传统文化,在农村、农民中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勤劳节俭、互助友爱等传统美德。要大力发掘家风家训文化,陶冶公民道德情操,引导善行义举,规范社会秩序。要大力弘扬身边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广泛举办乡村文化活动,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为农民群众搭建文化平台,让优秀文化和道德观念永葆强大生命力。
新时代应多维度协同推进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好乡村基础。乡村治理可基于以下主要维度协同进行。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要尊重农民、关注农业、改善农村,基层党委、村委会、民间组织、群众百姓等多元主体要共同参与、出谋划策、协调沟通,促进公权力行使开放透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此外,还应加强乡村安全治理,定期开展安全讲座,提高乡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基层治安防控力度,完善乡村智能化监控系统。
乡村环境治理方面,制定并完善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法规、打造乡村环境治理样板、加大对乡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援助、扩大环保宣传。近年来,借助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喷洒农药、进行病虫害监测;推行“旱厕改革”,马桶进入每家每户;分区分段路旁设垃圾桶,村外集中进行垃圾处理等都成为优秀治理的一些范例。
乡村文化教育治理方面,针对当前部分乡村仍存在文化腐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弘扬、继承、发展优秀乡村文化,保留地方特色与传统艺术(如剪纸、方言、红色建筑等),留住乡村文化的根;提升乡村文化教育水平,加强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为打造民风淳朴、素质优良的文化乡村增砖添瓦。
乡村社会保障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建设,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坚固屏障。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和养老保险是重点;做好社会救济工作,对于困难群体与特殊群体及时提供帮助;提升农村福利水平,发展福利事业与公益事业,为百姓谋取更多福祉;做好农村退伍军人群体的优待、安抚工作,使其享有应有的待遇与荣光,树立乡村榜样,彰显榜样力量。
乡村过度旅游治理。近年来,乡村旅游越来越热,以观光农业、休闲娱乐、体验生活为主的“农家乐”式旅游广受追捧,但过度的乡村旅游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是一种冲击,还对当地文化习俗产生了不良影响,同质化的商业经营模式使得乡村在盈利的同时也失去了乡村文化的原味与本真。因此,应大力保护当地特色文化与资源,合理开发,控制旅游人数规模,实现旅游盈利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共赢。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体系建设、技术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联动整合。借鉴模范乡村治理经验,加强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多方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村民的自治性,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第一,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乡村治理智能化和社会治理智能化相类似,指运用大数据、网络云、智慧城市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科学理念,使乡村治理更为精妙,服务更为精细,问题分析更为精准,监督反馈更为及时,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智能化是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产物,在推行乡村治理智能化过程中也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智能化治理一定要因地制宜。为实现乡村智能化治理的最大效益,在实施前,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二是智能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注重智能化配套设备设施的后期维护管理和升级换代,只是一味追求当期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管理,不能完美地发挥乡村智能化治理的长期效果。三是要注意乡村智能化治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统筹兼顾,完善智能化配套建设。建立科学完整规范化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衡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二,提高乡村治理的专业化。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是指通过引进或培养乡村治理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使乡村治理工作更加科学、严谨、有序,加强乡村治理体系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实现乡村治理专业化,首先,要明确乡村治理的问题及目标,提高治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引进或培养乡村治理各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加强对乡村治理规律的研究,明确乡村治理中的问题和困难所在,将导致问题的原因逐一进行分解细化,直至找到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为止。不断在实践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逐步建立乡村治理的标准化流程。其次,要完善专业化的治理体系,加快乡村治理模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模式向双向良性互动模式转变,创新乡村治理理念与方法,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治理体系,进而实现乡村治理全过程的规范化与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