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诗歌写作的教学方法

2020-03-03 15:07乔静静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空城天狗现代诗歌

摘 要:现代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象性强、强调自由开放等特点。

关键词:现代诗歌写作语言写作教学

一、语言要新颖

诗歌的语言应当是优美的。而一首好的诗歌作, 语言不仅要优美,而且还要追求语言新颖、奇特,给读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清新的语言既让诗歌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还有一种 " 眉不画而翠, 唇不点而红 " 的高远境界。想要诗歌语言要新奇一点,修辞是我们常见的主要技巧。

1、比喻。诗的创作,往往在于寻找新鲜的比喻。因为一个新鲜的比喻首先是诗人对生活世界的一次新发现、新感受和新理解。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诗!如诗人雷抒雁的《雨滴》也是一首巧用比喻的好诗:“五月的雨滴/像熟透的葡/一颗,一颗/ 落进大地的怀里/这是酿造的季节呵/到处是蜜的气息 / 到处是酒的气息”。以“熟透的葡萄”来形容“五月的雨滴”,这是多么新鲜多么精彩的比喻,不仅传达出五月雨滴的重量,而且把五月的雨滴描述得神采飞扬,可爱至极。

2、夸张。即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 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如诗人郭沫若的《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天狗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以至全宇 宙,来表现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3、对比。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巧妙运用对比,不仅能使事物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而且能使描写对象的典型性更加鲜明。如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把两种完全对立的人加以比较, 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我们在写诗时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寄托主观情思。常见的意象类型有以下几种:

1、白描意象:指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具体化,当 然,描述是渗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诗人用 “在黑夜里用黑色的眼睛寻求光明”来呼唤着处在一个极端迷茫的时期的人们要觉醒,要用奋斗与努力,找到所需要的光明。

2、通感意象: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 起来,互为转化,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如何其芳的《祝福》“:我的怀念正飞着”。即是用视觉来写怀念这一抽象事物。

3、比喻意象: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里,城、窗已成了诗人心绪的外化。

三、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王国维就曾说:“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境界而已。”它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 调,能达到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 效果。我们在创作现代诗歌也不例外,应当格外注重营造高远的 意境,常用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1、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果寓情于景、物 之中,那对营造诗歌的优美意境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如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锤炼字句,提升韵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之所以脍炙人口,一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色彩,把无色之物 生动化、形象化,让人想到到了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勃勃生机。在现代诗歌创作时,我们也同样可以借助某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

3、弦外留音,发人深省。诗歌要营造深邃高远的意境,往往常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方法弦外留音,言有尽而意无穷,行有限而情无限,让读者慢慢咀嚼,细细赏玩,领略别样的情趣。如诗人余光中的《黄昏》:“几度想问问城上的边卒/只见蝙蝠在上下扑打着/ 噢,一座空城”。诗人在诗歌的结尾可谓画龙点睛,点出“空城”后立即戛然而止,引发读者不由自主回头品味“黄昏”与“空城”这两个意象构成的深邃意境,苍凉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刘银.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选修课程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 古师范大学.2014 年.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级中学 乔静静

猜你喜欢
空城天狗现代诗歌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黄鹤楼下
泰国·曼谷
天狗食月等
天狗吃地球
天狗望月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可爱的折耳猫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