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陈超
摘 要: 人格的发展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由适应主义、个人主义决定的,人格是儿童周遭的外部条件及内部条件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一个结晶。期间的中介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人格在活动并且唯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发展。可见,活动是形成儿童人格的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如果从活动的重要性出发,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青少年民乐团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我们就会发现它内容的广阔性、丰富多彩性,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演奏能力、思考能力、人格品行等。
关键词: 实践活动 民乐社团 青少年 综合能力
一、研究背景
民乐团是专业性、合作性、乐器种类颇多、具有很强专业性的综合社团,但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因为民乐团的特殊性、专业性较强,导致一些人对它“望而却步”;哪怕有些学校成立了民乐社团,但因为忽略了儿童人格的培养,机械训练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而且一些学生无法有效提高演奏能力。很多高段学生因找不到平衡点而退出民乐团。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鲜有青少年民乐团活动的参考文献。
民乐团主要指以60人上下编制的乐团,以演奏大型合奏曲(又称作民族管弦乐曲)及大型协奏曲为主,但部分乐团或学校的民乐社团可能一开始达不到很规范的编制、人数保证声部之间的平衡,在这种前提下,依然可以做相对特色的民乐小组社团等。虽然现在民乐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着手民乐团的建设,但一般只会在专业能力上对学生提出要求,认为只要能够吹拉弹唱就可以建设好乐团。因此,在团队建设的时候陷入误区,出现死练、死抠一首作品的情况。对于乐团的建设,笔者查阅了知网等一些学术网站,针对如何建立民乐团、民乐团建设需要哪些声部、需要如何练习、声部间要怎样配合的文献较多,但对乐团实践活动的记录,包括如何开展乐团活动,活动对于乐团建设的重要性,对儿童能力的培养有何作用等方面,鲜有记录。
(二)层次性单一,不利于乐团发展。
乐团存在“炒冷饭”现象
乐团“有名无实”:有些学校或机构仅仅为了“艺术节”、某个比赛临时抓学生组建、排练,长时间训练同一首作品,就一个字“练”,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演出。学生容易感到疲惫,进入懈怠状态,大一些的学生可能会抱怨。抓一些会乐器的学生“赶制”作品,虽能起到短时间“速成”的效果,但活动结束后,乐团就此解散,对乐团没有深入的、长时间发展的远瞻性计划。不仅这样,而且社团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以赛事活动、学校演出交流活动为主,活动区域大多集中在校内,缺乏乐团的交流性和展示性。
(三)内容单调,学用失衡,易引起枯燥。
练习、纠错、重练、再细抠、再练习
教师在排练过程中,容易让学生重复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这首乐曲的乐谱,能够较熟练地完成乐曲的连贯性。在演出或比赛的时候达到更好的状态,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但这种重复过多的情况,让学生惧怕练习,成为心理负担,枯燥乏味,体会不到音乐的乐趣。
(四)实践机会少,缺少锻炼。
除了排练,还是排练
练习、再练习,一个人练、一群人练,乐团就是不停地排练,有演出吗?能够展示自我吗?或者,能再有意思一点吗?似乎很少有机会。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是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就是在一起排练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关注到把练习和实践建立联系。学生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练习环境中,就没有机会用所学的技能展示、表演、实践,减少学习动力,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有些孩子因为锻炼机会少,难得上一次台会紧张得忘记乐谱,明明在下面完成得不错,但一上台就紧张到不知所措。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各种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积累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五)对乐团期望过大,要求“立马出活”。
一些一线教师存在压力,可能来自自身、单位或学校之间的“比较”。他们在自身并不是民乐专业的情况下,以为建设乐团“很简单”“纸上谈兵”。比赛拿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乐团中真正参与乐团及相关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配合性,使乐团往良性方向發展,真正建立有温度、有配合、有实践的乐团。
二、实践与分析
(一)操作概念的界定。
1.青少年。10周岁—14周岁的中小学生,热爱民族器乐,具有一定相关民乐基础的民族音乐爱好者。
2.“以践促学”内涵界定。“实践”从汉语词汇来讲,具体意思为:(1)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2)实际去做;履行。“以践促学”在本课题的内涵界定为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个能力不仅指专业能力,更表现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活动内容丰富性、活动形式多元性、活动参与自主性和活动平台社会性。
3.“以践促学”民乐社团的实践活动。民乐团实践活动指的是以社团学生参与为主体,通过科学设计、内容规划为首要条件,有目的、有意义、有主题地以实践性、体验性、合作性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与一般学校的民乐团只有单纯的演出活动相比,这类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活动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出访,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化,不同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2)采取“老带新”“大管小”的学习模式,既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又重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3)鼓励学生走入社会,通过参与活动,丰富社会阅历,获得社会的肯定。
4.打开“国际交流”大门,把民族音乐带到国外,得到更多的交流。
本文指以有一定民乐专业特长的社团成员为活动参与对象,通过一系列科学、有主题、有目的的以实践性、德育性、交流性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活动。与常规的民乐社团活动相比,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更能提高乐团整体能力,推动乐团整体稳定、持续、规范并持续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能为其他同类乐团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如下表所示:
(二)精心设计有效实践学习模式,倡导主动体验参与。
1.实施内容。
主题类别一:专业视域下舞台艺术实践活动
新春音乐会,一般放在每年元宵节当天演出,对民乐团一年以来的训练进行公开展示。
暑期独奏音乐会,孩子们通过声部内考核、选拔,最终选出一些高质量节目,进行个人专业展示。培养自主能力,提高专业能力。
主题类别二:公益主题下的基层艺术实践活动
下基层(送温暖)公益演出,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走进养老院、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少管所等地方,把音乐带给广大人民群众,体会人生百味,提高对社会的认知。
主题类别三:双向流动下的业界艺术切磋活动
出访活动类,让孩子们积极投身各类国内外交流活动:走入国内顶尖乐团,学习积累演奏经验;把中国民族音乐带到世界的舞台,展示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2.实施过程。
通过平时和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在社团活动中笔者做了一些增加和改变,有活动形式的改变、活动内容的增加,等等,社团成员对于这样的改变和增加,非常喜欢并主动、积极参与,下面我具体谈谈一些实践研究:
“以践促学”的实践活动设计——以实践为目的
刘向曾说:“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英国著名教育家托富勒曾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足以看出实践的重要性。提高社团成员的排练积极性和排练效率。笔者认为实践活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和形式:
(1)“以践促学”的实践活动的特点。
①多元化:具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不同活动全方位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做铺垫。
②多层次:根据活动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分层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③合作性:每个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与同学之间的配合,提高全团的配合程度,使社团成员共同进步。
(2)以践促学”的实践活动的形式。
社团活动不仅应该有演出展示类活动,还应该在传统活动形式上有所改变。在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努力创造出许多具有新理念、新模式的实践活动。比如:增加一些德育类、交流类活动,如:下基层慰问演出、走进中央民族乐团观摩大师排练,和大师零距离交流,等等。
①专业视域下舞台艺术实践活动
美国大卫斯蒂尔曾说:“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参与专业、规范的各种舞台艺术实践活动,利用专业的场所,让学生参与各种舞台实践活动,积累舞台演出经验,促使团队紧密结合。
案例1:杭州少儿新春音乐会:意在提高社团成员间的配合程度、默契程度的集体类舞台演出活动。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很有实际意义。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真正走进社会实践的艺术平台。
案例2: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独奏音乐会:乐团不仅是集体的展示,如果团员的个人能力提高了,乐团总体必将得到质的飞跃,为了增加孩子的演奏经验,组织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意在提高每个团员的独奏演奏能力。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受益良多,得到了家长、团员的一致认可。
思考:通过让学生完成这类舞台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专业舞台运作、声部之间的紧密配合,个人专业的进步,以及舞台体验的艺术美感、舞台经验的积累等。孩子们在演出之前的排练、走台、纠错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专业课上所学的知识,提升了个人的演奏水平,而且培养了聆听能力、尝试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团员们从被动练习变成主动、积极地练习,提高对乐团排练的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
②公益主题下的基层艺术德育实践活动
下基层(送温暖)公益演出,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让民族音乐扎根于老百姓心中,让乐团团员体会人生百味,提高民乐社团的社会化认知。
思考: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变得更多元化,老百姓的精神文明同样需要快速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文化下基层演出的重要性与价值的认识,通过真正到群众中去,使他们更详细直观地认识了解民乐传播的重要意义,能更加积极、向上、健康地生活。而且这部分内容屬于德育实践活动,青少年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成长,更关系和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下基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下基层的实践形式,学生更热爱生活,更富有爱心,更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促使孩子们自觉地练习,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美好的心灵品格。
③双向流动下的业界艺术切磋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民乐社团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大胆“走出去”,组织开展有主题目的的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交流能力、交往能力,提升乐团整体的向心力。
案例1:我们以“走进中国知名民族乐团——北京中央民族乐团”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活动包括:近距离聆听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排练;和大师面对面之冯满天、赵聪专家现场指导讲座;专家分声部专业指导;走进国家大剧院,聆听谭盾与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卧虎藏龙》。
案例2:和同龄人来一场交流音乐会——走进北京丰台区“小星星”民族乐团
陶行知说:“只有激发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和同龄人展开“对弈”既可以了解彼此的专业距离,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又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通过交流“比试”,能很好地增强团员的向心力,提高乐团的凝聚力。也能建立团员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发展他们的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
思考:交流演出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同龄人专业水平的思考,通过展示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通过专业技能进行交流,更在演出结束后,进行语言上的“座谈”交流,使孩子们和同龄人说说“悄悄话”,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促使活动意义再提升。
④良好机制下的专业考核评优活动
案例1:乐团在专业上严格要求社团成员,一年分为春、秋两次专业技能考核活动,春季为自选曲目考核,秋季为乐团排练规定曲目抽测。目的在于既考验学生乐曲的独奏演奏能力,又考验团员对乐团排练乐曲的熟练程度。
案例2:到年底,根据全年的排练表现、参与活动情况表現、是否有辅助社团、教师,团结友爱社团同学等一系列评价机制,评选出乐团人数的40%作为候选人,候选人进行宣讲,并制作个人海报,全团成员进行观摩、现场无记名投票,最后根据票数高低,选出最终的30%作为本年度优秀团员,上报教育局备案审核和公示,最终评选出“优秀团员”。
(三)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以践促学”实践活动的实施。
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的成员,通过每年面向全市的统一公开招考,按照专业能力录取,在编为70人。近年来,乐团多次组织中大型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团员的总体素养,包括合作能力、演奏能力、沟通能力等。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在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的实施,我觉得孩子们对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非常乐意参与和积极响应的,他们喜欢和同专业同学一起参与讨论,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也愿意分享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排练不是那么排斥,反而变得积极向上。
1.基于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实施——活动内容专业化。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势在必行,尤其作为未成年人的民乐社团,更应该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多方面获得全面提高。
无论是从集体参与的大型新春音乐会,还是个体参与的独奏音乐会,无一不体现了“专业化”实践活动的内容。
目的: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比较内向、羞怯的孩子来说,参与集体的活动,获得成就感,对于演奏能力较强又非常自信的孩子来说,参与个人的展示有助于更好地建立自信,更好地往“专业化”方向发展。
A.社团成员在专业能力上非常拔尖,思维敏捷,在排练时态度端正认真,能够积极完成排练任务并超额完成,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可安排他们参与一些“比赛类”内容的实践活动,为全团增光。
B:社团成员在专业能力上尚可,但是没有达到非常拔尖的程度,可适当多鼓励引导这部分学生进行“独奏类”“重奏类”室内乐展示的实践活动,促使他们专业进步明显,向A社团成员靠近。
C.社团成员学习态度较好,但年龄较小,专业能力一般。教师可对这部分团员特别关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如:进行A带B,B带C的大带小、强带弱的模式,对C类同学进行集中强化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专业上有大的提高。
D.社团成员注意力不能集中,需对乐曲排练曲目进行练习巩固,通过实践活动,调动他们对乐团排练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专业素养。
2.基于德育性的实践活动实施——活动区域社会化
团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德育教育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的培养,德育教育并不是口头上说说的口号,也不是靠书面大篇幅的文字,“纸上谈兵”是无法让孩子真正融入社会的,因此团队德育教育的社会化体验势在必行。
例如:德育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走进各中小学校,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作为杭州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生民乐社团,在市内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民乐团走进各中小学校,可以增加与校内民乐社团的交流幅度,了解各学校民乐社团的建设程度,也可以推广民乐社团,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加入民族乐器学习中。作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
B.走进各社区,建设和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明生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走进社区的实践形式把美好的民族音乐带到千家万户,丰富社团成员的业余生活,给基层老百姓带去艺术瑰宝,大大提升老百姓的认知,让社团成员更热爱生活,更富有爱心,更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促使孩子们自觉练习,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美好的心灵品格。
C.走进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和性质的地方,一般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这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民乐团为这些弱势群体展开艺术慰问,能够激发乐团团员的关爱之情,也是新一代少先队员的社会职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有利于孩子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促使整团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
D.军事化体验,走进军营,来一次封闭式军事化训练,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军队是磨炼人意志力,强化纪律、服从指挥,通过自我约束方式达到训练目的。对团员们进行军事化体验,能够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升乐团的整体精神面貌形象。
3.基于多元性文化体验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传播化。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走出去,迎进来”,有利于传播推广中华优秀文化。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瑰宝,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秉着传承国乐、弘扬经典的口号,想把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散布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乐,认识中国民乐,喜欢中国民乐。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沉淀的历史底蕴,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学生不仅要传承乐器本身的“技能”,更要通过民族音乐“读懂”乐曲内涵和所要表达的厚重历史,这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尊重,更通过传承、发扬,令国际友人对中国民族音乐有更深的认识,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历年来,民乐团成员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留下过身影,积极参加民族音乐展示活动,例如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民族乐器,并演奏;如社团成员身着汉服,向外国友人展示民族音乐的同时,宣传汉服;參加当地的“中国节”等活动,无一不体现了团员们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交流、传播的意义和决心。
参加各类大师课、讲座、音乐会,多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乐团组织孩子们走进杭州大剧院,观看中央民族乐团的《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玄奘西行》等近年来享誉世界的民族乐剧,让孩子们通过观摩体会中国音乐在历史的积淀中兼收并蓄、广纳博取的文化特质,打破传统音乐会的模式,将器乐、文化与历史有机结合,用不一样的视觉打造完美艺术空间,丰富孩子们的精神内涵,丰富音乐表现形式。
乐团更组织社团成员,走进北京中央民族乐团,近距离地和大师面对面,聆听大师课,并且分不同专业得到各声部演奏家的一对一悉心指导。
不论是出访交流,还是聆听各类音乐会和讲座、大师讲课等,无一不体现了乐团多元性实践活动的目的与目标,在这样的主题下,学生不断成长。
4.基于公正性的推优评选活动——评价制度系统化。
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每年进行两次专业考核活动,分别为春季考核和秋季考核,春季主要是孩子独奏的自选曲目考核,秋季为乐队排练曲目的抽查考核。通过考核,根据团员的专业成绩排名,在专业能力上分别选出首席一名,各声部声部长、副声部长若干,起到帮助老师、带领其他同学的表率作用。
每年的12月月底,教师根据团员在团期间的表现、专业考核成绩、参与活动的表现、和同学之间的相处等方面,根据对团员的日常考核结合规定的评选额度确定初选团员名单,同时报团部进行审核和公示,最终由全团成员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本年度的优秀团员名单,并上报教育局进行公示。
整个评优活动过程全体团员自主、自立参加,履行选举的义务和权力;候选人进行现场演讲,并制作宣传海报,对自身在团的表现及乐团对他们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教师只起到聆听、串联活动的作用。
不管是专业考核还是评优活动,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因为评价本身是一种实践和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了很好的进步,品德、判断、评价、聆听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英国教育学家托富勒曾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在这一年的实践研究中,以践促学的理念融入从民乐社团实践活动设计基本理念的确定,到活动策划、活动实施的实践,逐步构建了以实践活动为理论依据,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相结合的青少年民乐社团实践活动内容体系,形成了一套扎实、有效的实施策略,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走进社会实践的平台,引领他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真正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个人学习到集体学习,让他们真正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民乐社团,而不是停留在枯燥的排练走量。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他们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社团老师的活动资源意识和设计实施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扩大了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社团的良性发展,为学校及其他同类社团指明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新平,陈学军.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美]富兰克林.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智慧箴言[M].林可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张云鹰.开放式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郭元详,沈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