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国际化合作模式探析

2020-03-03 07:14吴淑严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张艺谋长城

摘   要: 新媒体视域下,电影逐渐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重要桥梁,履行跨文化交际的职能。张艺谋电影的创新,坚持中国元素和文化的输出,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从《长城》的制作模式看,中国电影既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实施跨文化输出策略,又要尝试多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提高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世界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 张艺谋   中国电影   《长城》   跨文化

新媒体视域下,世界各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倚重数字媒体,电影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好莱坞显然早就参透了跨文化交流的大趋势,为了抢占国际市场、输出美国文化,主动挖掘和使用他国文化元素,不断打造融合多元文化的商业大片。就中国市场的开拓,无论是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还是迪士尼的《花木兰》,都依托中国元素赚足了人气和票房。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也少了一些开拓国际市场的激情。近年来,国内电影满足于互联网式“小电影”制作,虽然也生产了不少高票房的作品,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影响力。

客观地讲,中国仍被视为超大的世界电影消费市场,这显然与文化大国的地位不匹配。环视中国电影,张艺谋在国家文化输出方面的创新和实践值得肯定。自1980年以来,张艺谋坚持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路子,执着于中国文化及元素的输出,几乎每次创新都能带动中国电影的大变革,2016年末的《长城》被认为“是一个充满悖论的后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电影文本”[1](16-18),带来了中国影坛的喧嚣和震荡。《长城》是中美合作的首部好莱坞商业电影,其在故事设计、特效技术、制作阵容、文化融合、运作方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为中国电影抓住机遇、走向世界带来诸多启示[2]。显然,无论社会公众的舆论评价如何,《长城》的国际化合作模式都具有开创性,张艺谋的创新实验都值得肯定。

一、张艺谋电影的创新及启示

在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的执着和创新既引来观众的质疑,也推动着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事实上,自1986年《红高粱》以来,“张艺谋一直就是影视界的焦点人物,每一部作品、每一项举措总能引起媒体轰轰烈烈或褒或贬的评介”[3](13),争议和创新早已成为张氏电影特有的元素。为永葆电影活力,“张艺谋曾经尝试多元的电影风格创作……既看到了张艺谋的坚持,也体味到张艺谋的改变”[4](13)。其实,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张氏电影改变的永远是表现形式,坚持的则是故事的文化内核和根本。张艺谋热爱中国文学和历史,热衷于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怀揣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愿望。为讲好中国故事,张艺谋不断尝试创新和变化,从本土视角到国际视角的变化,从艺术片到商业片,积极探索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路径。

电影国际化进程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输出和融合。也就是说,没有文化元素支撑的电影创作,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繁荣,绝不可能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事实上,张艺谋的电影多数改编自中国小说,其“在电影银幕上书写的神话,是建立在高度倚赖于文学创作的基础之上的”[5](49)。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张艺谋拍摄了《红高粱》《活着》等一系列艺术片,注重中国传统伦理及人性的表达,其叙述视角带有明显的文学风格。张艺谋曾反复强调,“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不能离开文学这根拐杖……就我个人而言,我离不开小说”[6](121-122)。因此,张艺谋重视中国当代文学,坚持从中汲取营养,是其对中国电影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张氏电影关注和重视文学,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形成了在文化传播方面的自觉意识。事实上,2000年以后,张艺谋大胆进军国际电影市场,先后拍摄《英雄》《十面埋伏》等商业片,主动采用好莱坞商业片模式,却并没有迷失坚持的艺术原则。张艺谋在商业片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跨文化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尝试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张艺谋最初采用的单方面的文化输出策略,没有实现斩获国际奖项的预期目标,说明仅凭中国元素及文化闯世界的路子走不通。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开启了国际化合作的尝试,邀请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再次进军国际电影市场。但是,人们在评论《金陵十三钗》时,一味批评张艺谋“走捷径”的功利性,忽视了其进军国际市场的策略变化。时隔5年,张艺谋携《长城》来袭,开始了全方位的国际化合作模式,当是其在中国电影发展中的又一次创新。

与张艺谋其他电影一样,《长城》从发布到上映,观众对电影角色、特效、文化等方面的评价,依然是贬褒不一,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但是,《长城》上映3天吸金3.75亿,最终票房达到11.75亿,依然创造了奇迹。透过争议声或质疑,我们看到的是张艺谋永不认输的执着和创新,这正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激情。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执导《长城》的“野心”依然不小,他希望借助国际化合作拍成一部炫酷的大电影,甚至打造出中国版的《星球大战》系列。如此高成本、高目标的制作,中国电影几乎难以完成,但是,新媒体视域下的国际合作使之变成了现实。因此,《长城》的国际化合作战略,再次加速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或许又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值得中国电影人思考和玩味。

二、《长城》的跨文化输出及国际化合作策略

客观讲,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的商业利益拓展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拓展一条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渠道。《长城》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是一部中国人执导的国际化古装奇幻电影,在演员阵容、特效设计、文化融合等方面,再次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例。《长城》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宋代,欧洲雇佣兵威廉因盗取火药来到中国,经过一番文化和精神的碰撞,最终与一支由中国精英勇士组成的大军并肩作战,共同对抗凶兽饕餮对人类的侵袭。張艺谋说,《长城》的剧本虽然是美国好莱坞的,但是,其故事内核和根本是中国元素,他希望用好莱坞大片的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显然,《长城》依然坚持了张艺谋的艺术原则,其跨文化输出意图明显,且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

(一)《长城》对中国元素及文化的输出

与张艺谋的其他商业片不同,《长城》对中国元素及文化的输出是主动的,而且具有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长城》的创作灵感来自美国传奇影业老板、制片人托马斯·图尔,他曾在飞机上看到过中国的长城,并认为那是特别了不起的建筑,遂与编剧马克斯·布鲁克斯编写了故事梗概。随后,为将《长城》打造为国际级大片,传奇影业邀请张艺谋与乔·贾希尼合作编写剧本,并根据拍摄需要确定张艺谋为导演。显然,《长城》作为中美共同合作的影片,从开始就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而且,中国人的参与和执导,使《长城》对中国元素和文化的吸纳更多,诸如长城、饕餮、战鼓、秦腔、孔明灯、火药等颇为丰富,远胜于《功夫熊猫》等好莱坞大片。

《长城》除了选定中国代表性元素外,还非常注意传统文化细节的展示。比如,电影借鉴了中国古代军队的命名传统,用五种动物作为象征,把无影禁军划分为鹿军、鹰军、虎军、鹤军、熊军等五军,五军、五兽、五色蕴含着显著的中国特色。再者,凶兽饕餮原型出自中国神话著作《山海经》,亦能体现出中国元素及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长城》将故事背景选在北宋,不仅是为了展示中国宋代的科技元素,而且是为了便于表现中国人不惧牺牲的家国情怀。电影展示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威廉的“个人英雄主义”感动于中国军队的“集体家国情怀”,可谓是对中国人文精神的深度表现和诠释。因此,无论是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是好莱坞电影史上,《长城》对中国元素及文化的表现,实现了从元素展示到文化演绎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功夫熊猫》的单方面开掘到《长城》的主动演绎,中国电影的发展应该以国际化视角审视中国元素。国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如熊猫、长城等,对于国外市场和观众来讲,可能就是新鲜诱人的元素,中国元素逐渐为世界所关注。因此,张艺谋认为,《长城》是“第一部植根于中国文化、拥有大批中国明星、为世界观众拍摄的大片”,这种运作模式将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流行趋势。由此看来,中国电影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其取之不竭的宝库,关键是我们要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树立必要的民族和文化自信,正确发掘和利用中国元素及文化,实施影视的跨文化输出策略,才能大幅提升其在国际电影格局中的地位。

(二)《长城》的国际化合作策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片时代,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方式,是对传统文化和情结的演绎。然而,随着高科技3D、动漫电影的来袭,中国电影的技术短板日益捉襟见肘,导致大投资、高科技的商业大片奇缺,进军国际市场几乎不可能。《长城》由传奇影业、环球影业、中影、乐视影业等联合投资,制作成本1.5亿美元,创作团队人员多达1300多人,包括500多名群演,来自3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汇聚了马特·达蒙、刘德华、张涵予等中美一线明星,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合作。《长城》的突破性尝试证明,“互联网+影视”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但为大制作电影提供了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多元的放映平台,而且为电影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中国导演执导的电影,《长城》的文化元素来自中国,其技术性的突破则源自好莱坞的支持。作为首部中美联合制作的莱坞工业电影,《长城》的幕后制作更是启用了全球顶尖团队,编剧、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服装设计等主创均是奥斯卡级别的高手,承担特效制作的工业光魔和维塔工作室则在奥斯卡屡屡获奖。显然,“中外合拍影片不仅仅是资金的整合,还表现在创作团队的国际化”[7](166),《长城》的成功得益于一支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化剧组”,这是史无前例的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长城》实施国际化合作站战略,将东方文化元素和西方魔幻相融合,借助好莱坞运作提升中国电影水平,当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一种全新尝试。

《长城》的国际化合作策略,开启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实质性合作时代。无论是作为中美合作的好莱坞工业片,还是作为中国导演执导的魔幻怪兽篇,《长城》都堪称是一部风格独特、创意新颖、艺术性强的商业大片。电影艺术是创意艺术,民族电影的发展一味“固守民族主义是不行的”,会妨碍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和技术提升,也会妨碍民族元素的对外输出[8](82)。因此,中国电影需要换一个视角来审视中国元素和文化,更需要用一种兼容并包的观念尝试国际化合作。据此,电影的跨文化输出和融合策略,就是要学会用国际化市场的视角审视中国元素的稀缺性,制作出符合中国人文精神,适应国际市场的大片,从而实现中国电影的飞跃发展。

三、中国电影需要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模式

张氏电影的创新及《长城》的国际化合作,再次将中国电影推向了国际化轨道,重新提及中国电影的跨文化输出问题。新媒体视域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商业成本的回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繁荣,而应该具备一种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市场的魄力和自信。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并非易事,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或走些弯路,但是,中国电影人必须保持张氏电影特有的创新精神,抱有“把批评当作中国电影迈向成熟的鞭策”的理性和胸怀[9]。当然,张氏电影的创新和尝试也说明,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其“能否在世界上拥有它应得的地位,关键在于其是否生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10](184),是否坚持本民族文化的深度诠释。具体讲,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既要树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实施跨文化输出策略,又要尝试国际化合作模式,提高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

全球多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元素及文化正被全世界所关注,中国电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中国电影要提高创作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除了要树立跨文化输出意识,承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大使命之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通过各种方式,如中外合作拍片、电影节参展、扩大海外发行销售网络等”[11](156)。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合作及健康发展,必须扎根于华夏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极借鉴和整合不同特质的优秀文化,“建立一种兼容并包、自由进取的文化格局,使自己的优秀品格融入世界文化”[12](105)。《长城》作為国际化合作的有益探索,其在跨文化输出方面遭遇的问题,即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的尴尬,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遭遇[13]。中国电影人应以包容的态度,认真面对中国电影的不足和问题,并立足于文化输出寻求突破途径,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

新媒体时代,电影已然“成为世界各国促进交流与合作、增进互相了解、加深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国际电影的走向亦是从文化输出到文化融合。事实上,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运作团队的科技实力,更重要的是其始终坚持跨文化交际的元素,形成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国际化战略。所谓国际化战略,不仅是本国文化和元素的输出,还应该着力于异域文化的发掘,实现不同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融合。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学习好莱坞电影的模式,遵循跨文化交际的原则,了解目的国或地区的观影喜好,积极尝试国际化合作模式,巧妙融合和输出本民族精神及文化[14](53)。显然,《长城》立足中国元素及文化,积极探索国际化的合作模式,不断进军国际电影市场,履行了电影的跨文化输出功能,展示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应有的“主潮流”。

参考文献:

[1]范志忠,張佳佳.冲突与融合:后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电影文本[J].当代电影,2017(2).

[2]辛安.从《长城》看中国电影的战略机遇[N].经济日报,2016-12-19(9).

[3]文燕.从《十面埋伏》谈张艺谋电影[J].电影新作,2004(6).

[4]吴淑严.从《归来》看张艺谋艺术电影的回归与创新[J].电影文学,2015(7).

[5]梁振华.影像奇观与文学魔杖——论张艺谋电影的文学化想象[J].北京社会科学,2009(6).

[6]李尔葳.当红巨星———巩俐、张艺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7]丁亚平.大电影的互动——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8]邵培仁,等.华莱坞电影理论——多学科的立体研究视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9]言墨.批评之余更要肯定探路的勇气——从电影《长城》遭批评说起[N].中国艺术报,2017-01-06(2).

[10]黄会林,等.“中国影视美学研究”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1999(3).

[11]金宜鸿.新中国文艺政策与中国当代电影发展[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12]王建斌,张效礼.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当代影视主题刍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3]谭晓明.电影《长城》——“借船出海”的探路先锋[N].解放军报,2017-01-01(8).

[14]吴淑严.《功夫熊猫》所承载的美国跨文化交际策略[J].电影文学,2013(14).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张艺谋长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