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欣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3)
1.1 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篮球运动集运、传、投等多种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些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除了需要需要参与者熟练的球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作为基本的保障,这些素质统称为篮球的专项体能,良好的体能素质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快的掌握篮球基本运动技能,也能促进其在篮球对抗竞赛中获得优异的赛场表现。
1.2 保障临场技战术配合。篮球属于同场对抗类项目,它要求双方运动员能够在快速转换的攻防节奏中突破对方队员的严格防守将球投进篮筐。这种快节奏之下的激烈对抗对于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要求是很高的,更何况是在体能高消耗的基础上按照教练布置的技战术要求完成防守和进攻任务,因而体能储备成为了临场竞赛的重要前提[1]。
1.3 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体能训练能够磨练学生和运动员面对困难不放弃的优良品质,更符合篮球运动的需要。此外上文中提到的良好的专项体能基础是保障个人基本运动技能水平以及临场竞赛表现的重要前提,因而可以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强的赛场自信心,这也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肯定[2]。
2.1 因材施教性原则。由于青少年体型和身体条件的差异性,每个人所适应的运动负荷以及所需要加强的体能素质类型不一样。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殊性,不同队员在场上不同位置,其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因而其体能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因材施教性的原则要求体育教师除了要针对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安排适宜强度的体能练习之外,还要根据运动员在场上的角色安排适宜的体能练习内容[3]。
2.2 循序渐进性原则。由于体能练习的高强度性,专项体能练习时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性的原则,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体能练习中的损伤,同样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练习过程中产生的厌烦、乏味的心态。
2.3 符合篮球运动特征的原则。篮球专项体能练习区别于一般性体能练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篮球运动的特征,一方面这种体能储备要促进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灵敏、协调、平衡等都是篮球运动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另一方面专项体能练习也要服于与篮球比赛中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比赛需要。
3.1 速度素质。篮球比赛快速攻防的节奏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素质,这种速度素质一方面体现在不同位置球员脚下的移动素质,更重要的是临场比赛中的传导球速度,这就要求运动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肌肉爆发力能够快速做出外显肢体动作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球性以及临场反应速度,能够根据场上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因而学生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是篮球比赛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3.2 力量素质。篮球属于同场对抗类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之外还要求其能够通过身体对抗越过防守将球打进篮圈,从而赢得比赛。为此,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其参与进攻或防守的重要部分,这种力量素质包括完成基本篮球技术运用的绝对力量以及为了突破防守完成得分时克服身体重量而发挥的相对力量。
3.3 耐力素质。篮球比赛的高强度性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耐力储备,这种耐力是运动员在高强度激烈对抗中发挥出基本篮球运动水平以及完成复杂传切及防守战略的重要保障,是篮球所有技战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篮球比赛中的耐力素质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即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更有甚至于心理耐力。
3.4 柔韧素质。良好的关节柔韧性是完成篮球运动技术动作的基础保障,柔韧性越好其运动技术的发挥也就越好,且良好关节柔韧性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研究表明良好的柔韧性也是促进机体协调能力改善的重要因素。
3.5 灵敏与协调素质。篮球运动中的灵敏与协调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独自完成篮球基本运动技能是时所需要的本体灵敏与协调素质,主要体现在人球结合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肢体协调与快速变化。其二是在有防守的情况下,运动员根据防守和进攻对象的变化迅速调整自身状态并结合篮球基本技术的快速变化而获得得分的能力。
3.6 平衡素质。篮球运动中的平衡是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两个方面。所谓静态平衡是指运动员能够在静止的环境中保持自身身体重心的平稳,完成静止环境下的篮球技战术运用。动态平衡是指在变化的环境中(如篮球比赛),运动员通过移动完成进攻或防守,并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自身重心的稳定,顺利完成进攻或防守任务。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般体能是运动的基础,专项体能是运动的提高,体能作为保障运动能力的基础其最关键的是要能够与专项运动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训练实际中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赛场需要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