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域下《聊斋志异》科幻思想探因

2020-03-03 23:01康江峰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幻想

康江峰

(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陕西宝鸡 721013)

国内外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多聚焦于版本、词章、义理、作者、传播五个方面,其中蒲松龄研究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课题[1]。义理领域的研究往往以文化、政治、科举、心理为主题,词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2]。总的来说,学界关于《聊斋志异》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是从科学视角研究《聊斋志异》的成果还比较鲜见。本文试从科学的视角,分析《聊斋志异》蕴含的科幻思想,同时将其与《西游记》《封神演义》《搜神记》等神魔小说中的科幻思想进行比较,以发掘《聊斋志异》这部伟大著作的科学价值,加深对这部名著的认知。

一、《聊斋志异》蕴含的科幻思想

我国古代神魔小说融汇了道教、佛教、儒教的文化思想,以神魔故事、宗教斗争隐喻社会现实,具有奇幻浪漫、想象大胆、曲折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极富可读性。神魔小说不完全是虚幻缥缈的话语表达,在其大胆的想象中很可能包含着极有价值的科幻思想,如《西游记》《封神演义》《南游记》等作品。一些非神魔类的小说如《水浒传》《红楼梦》,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天才的想象。而现代科幻小说则以科学原理为依据进行大胆的想象,有利于突破既定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对人们思维的限制。包括神魔小说在内的一些古代小说尽管没有直接阐述科学理论,但是其幻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的幻想甚至已经被科技转化为现实。尽管这些小说不是典型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但是笔者依然借用“科幻思想”这一概念来指称古代小说中带有科学色彩的幻想折射的思想观念。

《辞海》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3]25。将《聊斋志异》中的某些幻想冠以“科幻思想”的名目,似乎有些牵强,因为一般认为所谓“科幻思想”必须与科学原理、技术路线、科学论证密切关联。然而,笔者所谓的“思想”不是思路、方法,而是指《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及其结果,蒲松龄不过是借助这些想象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而已。在笔者看来,科幻有“软科幻”“硬科幻”之分,二者对科学理论的依赖程度是有差异的。“硬科幻”(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必须有科学原理、技术路线的支撑,相关作品的大胆想象必须符合科学规律。而软科幻则不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石,只要相关作品的想象具备一定的科学色彩,就可以将其蕴含的思想称为“科幻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聊斋志异》虽然没有涉及科学理论,但是从科学的视角看,它的幻想带有科学想象的一些特点,有的甚至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它的“科幻思想”属于“软科幻”而不属于“硬科幻”。我国学界一般将《聊斋志异》定性为刺贪刺虐的现实主义、状狐说鬼的魔幻主义和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复合体,但不能否定《聊斋志异》也包含了很多科幻思想。换句话说,《聊斋志异》的思想性、浪漫性与科幻性并不矛盾。

如果审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二万里》《神秘岛》《从月球到地球》,以及我国科幻小说《漫游太阳系》《猫城记》《珊瑚岛上的死光》《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软科幻类小说还是硬科幻类小说都没有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在当时并没有技术路线和科学方案的支持。儒勒·凡尔纳想象出了能在陆地、海面、水下和空中飞行的器械,尽管这些想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业已成为现实,但是他的科幻小说并没有为现代制造业提供可以吸收借鉴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案。《聊斋志异》中关于心脏移植、空中飞行、炮打木鸟、治疗疾病的想象,只是作者的猜想和愿望,甚至是作者头脑偶尔闪现的想法或念头,并不意味着作者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知识,但是只要它们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有被科学技术证明或实现的可能,就可以认为它们蕴含了科幻思想。

二、《聊斋志异》科幻思想的形象展示

《聊斋志异》的科幻思想不是作者抽象演绎的结果,而是作者形象描绘的产物。作者借助曲折离奇的故事,以富有科学色彩的前瞻性想象,将自己的科幻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器官移植、凌空飞行、摄像放像、人鸟交流、断肢再植和男女易性等。

(一)器官移植的幻想

人体有很多重要的器官,由于各种原因,人的器官经常发生病变。有些器官一旦发生病变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甚至带来死亡。当人体重要器官发生病变无法治愈时,人们就幻想能更换一个健康的器官,恢复生命活力。近百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界开始研究并实施心脏、大脑等器官的移植手术。令人惊奇的是,早在三百多年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早就有此类幻想。《陆判》云:

陵阳朱尔旦,字小明,性豪放,然素钝,学虽笃……一夜,朱醉先寝,陆犹自酌。忽醉梦中,觉脏腑微痛。醒而视之,则陆危坐床前,破腔出肠胃,条条整理……见陆置肉块几上,问之,曰:“此君心也,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适在冥间,于千万心中,捡得佳者一枚,为君易之,留此以补缺数。”乃起,掩扉去。天明解视,则创缝已合,有线而赤者存焉。自是文思大进,过目不忘。[4]202-203

在《陆判》中,陵阳儒生朱尔旦资质驽饨,才思不佳,钻研学问往往事倍功半。好友陆判官趁他在睡梦中将他开膛破肚,为他移植了一颗慧心。蒲松龄细致地描绘了这个心脏移植手术的过程:介绍了心脏的来源,描写了缝合细节、患者朱尔旦的感受,以及伤口缝合线留下的疤痕,最后手术成功。心脏移植后的朱尔旦心智大开、文思泉涌。如果剔除这篇作品的魔幻色彩,那么它描述的心脏移植手术是一种典型的幻想。蒲松龄没有学过人体解剖学,不懂得人体的生理构造和器官功能,因而认为心脏移植手术的创口在腹部,心脏是具有思考功能的器官。但是,他在当时生理知识贫乏和医疗技术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能够提出“心脏移植”这一科学幻想,是令人惊讶和赞叹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界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后,已经可以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帮助”蒲松龄实现了“心脏移植”的梦想。

蒲松龄在《陆判》中还描写了换头术(头颅移植)。朱尔旦的妻子身体秀美但相貌丑陋,陆判官代为筹划,从别处割来面貌娇美的女子头颅,移植给朱尔旦的妻子。当然,这只是蒲松龄的艺术幻想而已。实际上,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美国医学界才提出并开始研究头颅移植问题,希望通过研究解决患者在疾病治愈无望的情况下移植头颅的问题。当然,头颅移植技术极其复杂,至今全世界尚无成功的医学案例。

(二)空中飞行的幻想

人类由于受生理构造的限制,无法像鸟类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然而,飞上蓝天乃至飞向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从睡梦中在天空飞翔到创造嫦娥飞天的神话,从古代制做木鸢纸筝到现代制造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无不是人类飞天梦想的表达。《西游记》《封神演义》《搜神记》《东游记》《南游记》等古代小说对人类这个梦想都有大量的描写,《聊斋志异》也不例外。《白于玉》中,吴青庵与白于玉交好。二人离别之时,白于玉栖身于蝉背翩然而去。白于玉是仙人,身怀异术,能够缩小身形随鸣蝉在空中飞行,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吴青庵受邀与白于玉相会时,竟然也能跨上凤凰骑行而去。这一幻想与现代乘坐飞机巡行天下何其相似。表现乘物飞翔幻想的作品还有《邢子仪》:

滕有杨某,从白莲教党,得左道之术……其继室朱氏,亦风韵,饰以华装,伪作仙姬;又授木鸟,教之作用;乃至楼头推堕之。朱觉身轻如叶,飘飘然凌云而行。无何至一处,云止不前,知已至矣。是夜,月明清洁,俯视甚了,取木鸟投之。鸟振翼飞去,直达女室。女见彩禽翔入,唤婢扑之,鸟已冲帘出;女追之,鸟堕地作鼓翼声;近逼之,扑入裙底,辗转间,负女飞腾,直冲霄汉……方及泗水之界,适有放飞爆者,斜触鸟翼;鸟惊堕,牵朱亦堕,落一秀才家。[4]1601

白莲教教徒杨某制造的“木鸟”不仅能让继室朱氏乘坐,在高空长途飞行,而且能在朱氏的遥控下自行飞入房间,自动将豪绅的女儿载入高空。以现代技术的视角看,杨某制造的“木鸟”既具备一般飞机的功能,又具备无人飞机的特征。有趣的是,“木鸟”在返回途中被地面燃放的爆竹击落,而飞升高空的爆竹不仅是现代火箭、导弹的雏形,而且击落飞行中木鸟的情形也与高炮、火箭或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情形很相似。《聊斋志异》中此类作品还有很多,如《仙人岛》中神仙骑竹杖、龙虎、石块、皮排等在天空任意邀游,《张鸿渐》中善良的狐妾骑着竹杖送张鸿渐飞回永平省亲,都属于此类幻想。

(三)摄像放像的幻想

人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希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以便随时观赏。在照相机、摄(放)像机和数字影像技术发明以前,人类留存事物形象的方式主要为绘画、雕塑,或者凭借记忆、回忆来满足自己重温往日情境的愿望。在《聊斋志异》的《八大王》中有一种奇特的方式,可以帮助主人公完成这个心愿。《八大王》中,临洮冯生搭救了鳖精,鳖精赠给他一面宝镜。这面宝镜“背有凤纽,环水云湘妃之图,光射里余,须眉皆可数”[4]1235。鳖精对冯生说:

佳人一照则影留其中,磨之不能灭也;若改妆重照,或更一美人,则前影消矣。时肃府第三主绝美,雅慕其名。会主游崆峒,乃往伏山中,伺其下舆,照之而归,设置案头,审视之,见美人在中,拈巾微笑,口欲言而波欲动,喜而藏之。[4]1235

这面宝镜具有摄人容貌、反复重现的神奇功能,冯生用它摄下了肃府三公主的绝美容貌,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从科学原理的视角看,这个镜子既能摄像还能放映,相当于一个录(放)像机,甚至可以说相当于一个集拍摄、存储和播放功能于一体的数码相机。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产生或引入现代光学理论,蒲松龄这个带有科学色彩的幻想实在是他天才火花的闪现。蒲松龄的幻想在当代变成了现实,功能强大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拍下并存储形象,而且能录制、播放声音。

(四)植物反季节生长的幻想

植物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其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均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植物都是“春花秋实冬凋谢”。如果百花能冲破时令的限制,随时随地将自身的美丽呈给人们观赏,那将是多么令人心醉的事情啊!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为读者呈现了这样的奇异景观。《寒月芙渠》写道:

一日,道人请于水面亭报诸宪之饮……宴时方凌冬,窗外茫茫,惟有烟绿。一官偶叹曰:“此日佳集,可惜无莲花点缀。”众俱唯唯。少顷,一青衣吏奔白:“荷叶满塘矣!”一座尽惊,推窗眺瞩,果见弥望菁葱,间以菡萏,转瞬间,万枝千朵,一齐都开;朔风吹面,荷香沁脑。[4]832

稷下道人大宴宾客,一位客人因为无荷花可赏而感到遗憾。道人就施展幻术,让荷花反季节逆时序开放。转瞬间,冬季里竟然荷叶婷婷、荷花飘香,一派盎然的夏意。与《寒月芙蕖》一样,《丐仙》也讲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冬季鲜花盛开的故事。让植物在非当令时节盛开,在蒲松龄时代仅仅是个幻想,在当下已经成为现实。现代温室培植技术已经可以让植物提前或延迟花期,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欣赏需求。由此可见,蒲松龄在小说中的艺术虚构是有一定的科学成分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花卉种植技术的进步,未来人们完全可以让鲜花在任何季节绽放。

(五)人鸟交流的幻想

一般认为,人是宇宙中的高级动物,只有人类才拥有语言文字系统,能够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不仅人有语言和感情,动物和植物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用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鸟类当然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人类渴望能够听懂鸟语,与鸟儿进行交流。传说,先秦时期的公冶长能解百禽之语,并因此受人误会而获罪。《聊斋志异》中有多篇作品讲述了人与禽鸟交流对话的故事,如《鸲鹆》《鸟语》《鸟使》等。其中,人与鹦鹉的对话比较常见,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现实生活中经过训练的鹦鹉也能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令人叹绝的是有些故事中的奇人异士能听懂很多鸟儿的话语。《鸟语》中,中州道士能听懂黄鹂、皂花雀和鸭子等禽鸟叫声蕴含的意思。他告诉乡民要小心火灾,因为黄鹂说“大火难救,可怕”。众人对此不以为然,结果大火烧毁了好几户人家的房屋。《鸟语》还借助禽鸟对话披露县令贪污受贿的隐秘:

一日方坐,群鸭复来,令又诘之。答曰:“今日所言,不与前同,乃为明公会计耳。”问:“何计?”曰:“彼云:‘蜡烛一百八,银朱一千八。’”令惭,疑其相讥。道士求去,令不许。逾数日,宴客,忽闻杜宇。客问之。答曰:“鸟云:‘丢官而去。’”众愕然失色。令大怒,立逐而出。未几,令果以墨败。[4]1780《鸟使》中有一种“香色类鸦”的鸟儿竟然能向人传递消息,苑城史乌程看到自家屋顶聚集了这类鸟,就告诉家人说:“夫人遣鸟使召我矣。急备后事,某日当死”[4]3275。果然,乌程就在那天去世了。笔者坚信,随着动物学研究的深入,人类总有一天能破解鸟语的奥秘,《聊斋志异》中这些人鸟对话的幻想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六)男女易性的幻想

人分男女,鸟有雌雄,这是自然界的常理。然而,由于遗传基因DNA 的变异,有些人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某个人从外部特征看是男性或女性,但从DNA 看则恰恰相反,这是现代科学理论揭示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需要改变自己的性别,如有人通过医学手段将自己由男性变成了女性。现代医学的变性手术虽然可以改变人的某些性别特征,但是不能将男性或女性从生理结构上完全改造为异性。《聊斋志异》有作品讲述了男女生理结构完全变异的故事。如《化男》:

苏州木渎镇,有民女夜坐庭中,忽星陨中颅,仆地而死。其父母老而无子,止此女,哀呼急救。移时始苏,笑曰:“我今为男子矣!”验之果然。其家不以为妖,而窃喜得丈夫子也。奇已!亦丁亥间事。[4]1494

苏州木渎镇这名女子突然之间变为男性,家人不感到诧异,反而以为是幸事。从古代思想观念看,这可能是父母积德积善而得的回报。从现代科学看,这种变异有一定的可能性。《聊斋志异》还讲述了男人生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子实际上变异为女子,具备了女性的生理功能[5]91-92。1998 年,国外医学家提出了男性也可能怀孕生育的观点。其技术路线图是:先取精子和卵子在试管里进行培育;受精卵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移植到男性肠内;婴儿发育成熟快要出生时,采取剖腹产的方式取出婴儿。据说这在医学技术上已无障碍,但目前世界上并无确例。

三、《聊斋志异》科幻思想的深层文化根源

《聊斋志异》的科幻思想不是蒲松龄的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文化根源的。比如:剖腹换心、头颅更换等幻想可能来自古代佛教关于阴曹地府惩治恶人的剖腹剜肠等观念,或者来自中国古代民间巫术;人鸟交流的幻想可能来自道教万物有灵的思想;爆竹打木鸟的幻想与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制作木鸟的传说以及春节燃放冲天炮的民俗脱不了关系;男女变性的幻想与民间传说中张三丰为侄女变性的故事有关;荷花反季节开放、种下梨核即时得梨等神奇幻想可能来自古代仙术和幻术。据资料记载,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就在韩愈府上表演过“火中生莲”的幻术,这种幻术至今还没有失传,据说现在还有人在表演[6]。此外,《聊斋志异》凌空飞行的幻想既受到前代《搜神记》《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的启发,又带有古代道教羽化成仙故事的色彩。上述文化渊源都是《聊斋志异》科幻思想的表层渊源。从深层根源看,《聊斋志异》的科幻思想还与人类集体文化思想有密切关系。

(一)人类有克服自身局限性的本能愿望

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的活动方式、活动范围受到许多限制,人类自由因此受到极大束缚。但是,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拥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大脑。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不仅脑容量大,而且脑结构复杂,这决定了人类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远远强于其他动物。因此,人类能够创造语言、文字、艺术乃至发明科学技术。人类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愿望,总是梦想着克服自身的缺陷,扩展自身的功能。人类希望扩大活动范围、改变活动方式,但是很多时候仅凭眼睛、四肢无法实现这些愿望,于是产生了超越自身局限的遥视、透视、凌空飞行、下江入海等异能幻想。这类幻想自古以来就有,并非《聊斋志异》的首创。《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等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等文言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等章回小说,均有此类幻想。人类这种克服自身局限性的本能愿望,不仅积淀在蒲松龄的心灵深处,而且直接启发了他小说创作中的科学幻想。

(二)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好奇

人类对未知的东西总有一种神秘感,对客观世界一直保持着探索、认知的好奇心。在这种积极心态的作用下,人类走进山洞岩穴、深潜江河湖海、飞向浩瀚宇宙,观察天文地理、研究动物植物,希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在探索世界奥秘的过程中,对一些奇异现象和认知困惑发出追问,如世上有没有鬼魂、花草有没有灵魂等。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人类希望能得到确切答案,于是在带着好奇心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猜想、假设或幻想。既然海中有龙王,那么龙宫就会如人间一般有嫁女习俗;人的语言可以传达思想情感,鸟兽的啼叫应该就是它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人类可以通过它们的啼叫获得很多秘密;在古代民俗文化传承中,有男子代替女子坐月子的现象,那么男子应该能与女子一样生孩子:《聊斋志异》中的诸多幻想就在这样的文化记忆的复制中产生了。《聊斋志异》中《鸟语》《小谢》《狐嫁女》《三生》《鄱阳神》等作品中蕴含的对未知世界的幻想,其深层文化根源都来自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

(三)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求善、求真、求美,是人类诞生以来长盛不衰的文化心理。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希望能长期留存于身边以供观赏,或者希望自身也能同样美丽,甚至渴望能长期拥有或独自占有。比如:对大海中璀璨珍珠的喜爱,促使人们产生了下江入海一探珍珠奥秘的幻想;对美丽容颜的爱慕和渴求,催生了留存、再现人的美丽容貌的宝镜的幻想;对健康人生的追求,则使人们萌生了惊世骇俗的断肢再植、更换器官等幻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催生了植物生长突破季节限制、随时提供鲜花鲜果的幻想。这些幻想剔除宗教、巫术成分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现的可能性。

(四)人类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愿望

人类惧怕衰老和死亡,总是祈盼能长生不老。自古以来,那些炼丹方士、修仙道家,以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雍正等封建帝王,都千方百计地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无一不是期望借助仙丹摆脱死亡的威胁。然而,受古代科学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条件的局限,很多疾病无法治愈,尤其是心脏、肝脏、肺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很容易导致死亡。在征服自然、降服病魔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心脏移植、断指再植等幻想。此外,一些无法治愈的男科疾病不仅会折磨男性患者,严重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且还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因难言之隐而失去应有的尊严。在征服男科疾病、恢复患者尊严的动机驱使下,借助神异力量或偶然机缘治愈男科疾病、恢复男性健康的幻想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诚然,仅有人类文化心理的积淀是不够的,将这些文化心理转化为具体的幻想场景、社会事件和人物形象,作者天才的想象力功不可没。因为文学创作靠才情,更需想象力。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多写花妖狐精、鬼怪蛇魅等怪异形象,与现实主义作品完全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而恣意书写。蒲松龄一方面发挥天才的想象力,挥洒自如地按照自己的意图编织故事,另一方面将眼光投向生活,使得他的幻想带有一定的科学色彩。蒲松龄以超乎一般的才情和想象力在他所构建的神魔世界里恣意畅游,将各种惊世骇俗的带有科学色彩的幻想呈献给读者。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幻想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锁不住的幻想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