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芳,王欣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 昌吉 831100
亚急性咳嗽属于临床中呼吸门诊的常见疾病,咳嗽属于主要的症状,其可能是因为各种病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疾病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准确的判断[1]。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针对亚急性咳嗽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中普遍认为约有一半的患者属于感染后导致的咳嗽。近些年国内也有研究发现,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的亚急性咳嗽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并涉及到咳嗽变异性哮喘与非支气管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NAEB)[2]。在以往的研究中普遍认为,感染之后的咳嗽可以借助临床方式进行诊断,但是国内关于亚急性咳嗽的检测判断研究并不多[3]。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病毒检测技术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亚急性咳嗽不同检测方式及其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的4月到8月选择我院亚急性咳嗽疾病患者1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7岁,年龄中位数43.54岁。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标准;咳嗽属于临床主诉;咳嗽时间超过3周;通过胸部CT检查无任何异常;患者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采用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就诊之后2天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相关药物;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存在肺部、脏器等功能疾病;无法根据要求接受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下列各种检测方式。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之前对患者实行呼出气的一氧化氮检测。采用SV-ENO03型纳库伦一氧化氮检测设备,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并借助过滤嘴吸气并达到最大肺活量后缓慢的呼气,维持速率与流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ELISA)检测:仪器设备应用SF-2100酶标仪。采用ELSA检测试剂盒,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根据说明书进行。;痰诱导和痰液处理。气道激发的测定试验阴性患者需要做诱导痰,开始之前让患者休息1小时。在诱导之前的10分钟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在10分钟后保持口腔清洁,如果患者无痰液或痰液较少,则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痰液标本收集完成。痰液在获取之后及时处理,应用镊子对不透明的痰液块进行采集,并以4倍量的0.1%Dithiothreito进行混合,在振捣后离心处理获得少量沉淀细胞与磷酸盐缓冲液,细胞悬液进行涂片处理,在HE染色后实现细胞分类的计数处理。对于参与的沉淀细胞和上清液需要储存在零下环境下并做呼吸道病毒和支原体的检测;病毒和支原体检测。对于上述所采取的标本进行检测,呼吸道病毒的核算多重联检试剂盒和肺炎支原体核算实时荧光方式进行检测,涉及到流感病毒甲、乙型。采用DNA、NRA提取试剂盒实现诱导痰标本当中的检测,根据试剂盒操作步骤。
1.3 观察指标 总结所有患者的病因、病毒ELISA测定和不同病因的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由通过专业培训后的2名工作者录入,规避数据录入错误。计数的资料采用率方式进行表达,同时应用X2检验。计量的资料应用正态分布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应用T值进行检验。检验的基础水准为P=0.05,低于该水准则证明有统计学价值。
2.1 病因 100例患者中激发试验阳性患者30例,激发试验阴性患者70例。70例阴性缓和诱导痰处理成功55例。100例患者FeNO检测无失败案例,最终诊断40例感染后咳嗽,15例咳嗽性哮喘,26例患者为病毒感染,15例为NAEB、14例为其他病因。
2.2 ELISA测定结果 55份成功诱导痰标本实行ELISA测定,阳性报告总共26份,肺炎支原体核算均属于阴性。
2.3 不同病因的临床指标 病毒组淋巴细胞(25.15±13.21)%、嗜酸性粒细胞(4.21±3.54)%、FeNO(58.45±52.01)ppb;NAEB组淋巴细胞(12.21±10.12)%、嗜酸性粒细胞(10.21±5.56)%、FeNO(112.13±53.25)ppb;其他病因组淋巴细胞(9.45±7.54)%、嗜酸性粒细胞(1.24±0.21)%、FeNO(27.54±10.23)ppb。
病毒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FeNO与NAEB组、其他病因组相比存在较大数据差异,P<0.05。
以往病毒检测技术方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都比较低,并且感染之后的咳嗽大多数都呈现出自限性的过程,所以往往不会被关注,这也是亚急性可偶素患者呼吸道病毒研究较少的主要原因。借助灵敏度更高的ELISA方式可以实现对亚急性咳嗽的诱导痰检测,其结果可以更好的判断感染后咳嗽的病原体呼吸道病毒,尤其是以鼻病毒为主[4]。
在诱导痰的研究中发现,病毒组的气道中淋巴细胞的占比相对较高,通过分析,认为是因为NAEB属于可吸入变应原而导致的,和职业暴露有直接关系,疾病表现主要是以中心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有密切关联[5]。呼吸道病毒在感染了上皮细胞之后,会导致局部黏膜淋巴细胞发生浸润,此时淋巴细胞亚型会有所提升,在病毒感染的气道当中,可能直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表现[6]。与此同时,在病毒感染的气道当中,也能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表现。在鼻病毒感染患者中,国外有研究发现成年人哮喘患者中,鼻病毒感染状态下血清IgE水平会有明显提升,同时嗜酸性粒细胞也会有明显提升。从这一角度来看,呼吸道病毒可能会导致气道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是仅仅是按照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判断,其可能会出现过度诊断的可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激发试验阳性患者30例,激发试验阴性患者70例。70例阴性缓和诱导痰处理成功55例;55份成功诱导痰标本实行ELISA测定,阳性报告总共26份,肺炎支原体核算均属于阴性;病毒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FeNO与NAEB组、其他病因组相比存在较大数据差异,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亚急性咳嗽患者采用RCP技术可以实现有效的呼吸道病毒检测,可以显著提升病毒检出率,并有利于感染后的咳嗽诊断,诊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ELISA检测方式完成诱导痰可以更好的明确亚急性咳嗽患者的病毒感染状况,对于呼吸道感染的判断能力较强,但是淡出能借助诱导痰细胞分类和FeNO检测可能会引发NAEB的过渡诊断,这也需要今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