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益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篮球公选课与篮球专业课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仅教学目标不同,具体的训练方式及其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篮球公选课教学中,不能完全漠视篮球运动的专业性特点,而更要突出篮球公选课的特殊要求。
篮球运动是受广大青少年普遍欢迎的运动项目,其个体单兵作战与集体配合相结合所体现出的立体的、多变的攻守形式,使其具有鲜明的竞技性。其运动中技战术的运用及其变化所体现的对学生身体机能、心理素养的运用和促进作用,使其具有健身性和增智性。篮球运动简单易行、灵活多样,通过运动方式方法的不断变化,使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1]。在高校,篮球运动与学校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通过篮球运动,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从而促进良好道德意识和从业素养的形成。上述特点和作用,使篮球课受到广大学生普遍欢迎。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热情,明确篮球课程的教学特点就必不可少。
1.理论与实践结合
篮球课既不是纯理论课程,也不是纯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理论原理应穿插于训练的始终。一方面运用理论和原理来规范具体的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对理论原理的学习,对技战术加深理解,为有效地形成和提升篮球运动意识奠定基础。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训练的盲目状态,也能够改变篮球课一味训练所带来的弊端。当然,在篮球课教学中,始终应以训练为主旨,在穿插篮球理论的教学中,除了对篮球运动进行整体规范之外,还要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理论原理进行调整和校正[2]。恰当的比重应为理性教学占课程教学总时数的20%左右。
2.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篮球运动是团体项目,每个人都在这个团体中具有明确的角色定位,都在这个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技术要求。因而单项训练是每个成员的立身之本,是训练的重中之重,诸如控球后卫的运球能力、得分后卫的外线准确性和稳定性及速度、小前锋的得分能力、大前锋的抢篮板能力、中锋的阻攻和导球能力等等都需要进行专项训练。由于篮球运动是团体项目,因而即使个人技术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也必须通过团体成员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还必须进行综合训练:一方面要加强单项训练,但又不能固步自封,单项训练之外还要进行跨角色的单项训练,诸如大前锋训练运球能力、得分后卫训练阻攻能力等等,使各个成员能够从其他成员的角色中考虑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赛综合运用单项训练的成果,使其在合作中获得提高。
3.增强体质与提升智慧相结合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开设篮球课程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追求,将篮球知识、篮球技能、篮球文化融于一体,因而是增强体质与提升智慧的结合。由于运动部位和运动技能的综合性,篮球运动能够使参与者身体的全方位获得锻炼,尤其是臂肌、腹肌、背肌、腿肌获得充分的锻炼。因此,进行了篮球运动,几乎不用再做其他运动就可保持健康。当然,增强体质是篮球运动的目标,同时在篮球运动综合性的构成中,知识、文化和个人修养因素直接促进篮球运动员智慧的提升,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应专注于顽强斗志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在比赛中的智慧、意志和创造力,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也使篮球运动的益智性得到充分的突现[3]。
相对体育专业的篮球专项而言,篮球公选课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式。
1.非专业性特点
所谓非专业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体育生非篮球专项的学生,一是非体育专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前者虽然同属于体育专业,但其不是将篮球作为专项,因此在要求上与体育专业篮球专项有一定的差距。本文所说的非专业性,主要是指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整体的基础不足,甚至没有什么基础。因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不能完全以专业的标准要求他们,由于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无法达到要求,会导致他们学习和训练信心的丧失;二是不能不顾目标的要求而过于随意,这样会造成他们的散漫和无所用心[4]。适应这种非专业性的合理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介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作出恰当的选择。
2.选修课特点
所谓选修课是与必修课相对的,指高等院校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做硬性规定。篮球选修课属于非限制性选修课,即所有专业都可以选。也就是说,你既可以选修篮球,也可以选修其他同类课程,诸如足球、排球、羽毛球等。从基本情况看,对于篮球课程的选修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对篮球运动爱好的自主选择;二是对篮球没有什么兴趣,为了凑够学分姑且选择。这种选修课的特点当然不能以专业课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而应在传授基本规则和动作要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娱乐性、提高自主性达成课程目标。
3.学生能力不足及差异性特点
非专业性特点导致了公体课的学生在耐力、速度、力量、心理素质等作为篮球运动基本条件的基础普遍不足。而且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选修篮球课程的成员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生是发展主体和要面对全体学生的大背景下,必须更加注重因人施教,强化统一讲授理论内容,分组训练培养能力的方式与之对应。
竞技性和娱乐性是篮球运动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专业化的篮球运动更注重竞技性,而非专业的篮球运动则更应注重娱乐性。当然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为了强化篮球公选课的效果,淡化竞技性与强化娱乐性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1.放宽要求减少竞技性和对抗性
为使高校篮球公选课充分奠定学生的运动基础,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达到增强体质、提升智慧的目标,就必须改变专业篮球课教学中突出竞技性和对抗性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简化规则、降低标准,弱化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对抗性,使篮球公选课学生能够在篮球运动中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获得运动带来的快感,并由此增加篮球运动的吸引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5]。
2.训练及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增加篮球运动趣味性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篮球运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能够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不同运动形式的多样化组合,在简化规则、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篮球运动的娱乐性会得到充分展示和极大提高。因而在训练中,须努力打破固定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篮球运动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增加篮球运动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6]。
3.关注学生运动基础,提升综合运动素质
篮球公选课所面对的学生运动基础与体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许多人不具备进行篮球运动的基本素质。在对他们进行篮球运动训练之前和过程当中,需对他们的运动基础不断进行强化。在训练之初,在掌握基本状况的前提下,对他们的力量、速度、弹跳、折返跑等进行有侧重的训练,从而弥补进行篮球运动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如移动、传接球、突破、投篮、抢篮板等进行训练和规范,在训练中使学生篮球运动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充分完成高校篮球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竞技性淡化和娱乐性提升是篮球公选课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当然,作为一门课程,落实这些观念和手段还必须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设计。
1.课程目标导向性和教学方案的科学性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因而,在篮球公选课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在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下,将竞技性的淡化与娱乐性的提升并举。同时需要改变篮球公选课培养方案过于专业化与教学实施过于松散、随意的矛盾状态,使规范的节制与娱乐的释放得到有效融合。
2.丰富教学方法,发展和提升学生兴趣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体育达标是对大学生毕业要求的硬性规定。许多学生选择篮球公选课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并不是出于兴趣。因而应采用以考促训、以考促学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观念和想法,倒逼他们养成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法,为处在不同状况的学生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能、兴趣及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动性。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两种方法形式活泼,对抗性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所学技术要领的掌握、巩固和熟练,是使学生获得技术提升和兴趣增长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竞技性淡化和娱乐性提升的核心方式。
3.“花式篮球”有益因素的借鉴
“花式篮球”起源于美国,传入中国之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充满想象力的传球和扣篮,与强劲的Hip-Hop音乐融合,使“花式篮球”成为一种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篮球表演。它以篮球的“玩”为主,在“玩”中获得对篮球规则和技能的理解、体会及展示。“花式篮球”已被许多高校的体育专业列为选修课程,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其有益因素的借鉴,无疑能够给篮球公选课带来新的气息。
篮球公选课“淡化竞技性”并不是取消竞技性,竞技性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淡化竞技性是相对于专业篮球课突出强调竞技性而言的。突出趣味性,也不是将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而是适应教学对象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固有的娱乐性进行强调。因此,篮球公选课的教学并没有改变篮球运动的属性,仅仅是改变其侧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