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妮
(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 030024)
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认识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也知道句子的语法结构,但是仍然不能理解整句话的意思。相关文化背景的缺失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把不同语言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融入到课堂中对学习者理解其意至关重要。
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指出“文化是社会所说的和所做的”[1],并且“语言是思想的具体表达形式”。由此可见,文化是语言的根基和灵魂,任何语言都植根于特有的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和民族的地理特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族文化的异同,反映在词汇上,能引起各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联想,但这种理解及联想不能超出他们已有的知识范围和经验结构[2]。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词汇的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英语学习者应全面深入地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以促进对相关英文词汇的理解,并且从西方人的思维角度去恰当地运用英语词汇,从而真正地掌握英语词汇。
由于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历史风俗、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英汉语言的词汇含义有显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汇的联想意义不同
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语言中有关动物、颜色及大自然现象的某些词汇蕴含的意义并不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对相同事物的理解更是大相径庭。比如提到“龙(dragon)”, 东方龙最早记载于《山海经》,龙是高贵的象征,是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古代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西方龙最早记载于《圣经启示录》,龙是魔鬼撒旦的坐骑。龙在基督教中被视为恶魔的象征。 所以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其对应词为“Four Tigers”而非“Four Dragons”。再比如颜色词“白色”(white),其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差异很大。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对,是一个禁忌词。白色是枯竭、无生命的代表,中国古代颜色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是刑天杀神,白色象征死亡和凶兆。西方文化的白色是优雅和纯洁的象征,也被认为是节日的颜色。如white day翻译为吉日。所以西方新娘总穿着白色的婚纱,寓意圣洁和高雅;大多数的圣母像中圣母也穿着洁白的长袍;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也穿着白色长袍。
2.对应词的内涵不同
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很多词汇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极强特色的含义。比如中文涉及中医理论的词汇:心(heart)、肝(liver)、脾(spleen)、肺(lung)、肾(kidney),表面看似有相互对应的英文词汇翻译,但是中医理论强调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特性,仅仅理解为英文中西方医学的解剖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抽象的、在西方人头脑中甚至没有概念的词汇,如中医词汇“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更突显出了英汉词汇的非对应性。再如有关基督教宗教信仰的词汇:sin(原罪)、 prophecy(先知)。虽然有中文对应的翻译词汇,但是真正理解这些英文词汇,仍需要结合宗教文化的背景知识。还有西方常见的现象如motel (汽车旅馆)、三明治(sandwich)、直饮水器(fountain)等词汇,如果只是看其表面的含义,不结合形象生动的实际情景学习,学生会陷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混乱中。
3.词汇的褒贬性不同
很多词汇,字面含义相同,但是其褒贬性不同,需要人们基于自身的特有文化去真正理解才能运用自如。比如形容人的形态体型胖的英文词汇:fat在西方人眼中,是贬义的词汇,如果用此词当面形容他人,会被认为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同样是形容人身体偏胖的词heavy就偏中性,形容他人身形时也不至尴尬。chubby则是褒义词,有胖乎乎,丰腴的意思。再如形容人瘦的词语:skinny是贬义词,有瘦骨嶙峋,骨瘦如柴,皮包骨头之意。thin是中性词,指人的体型偏瘦。而slim是褒义词,有苗条的,修长的意思。这些看似等同的英文词汇,在实际交流和应用时却有很大不同。
4.特殊词汇包含的民族文化不同
一些与本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特殊词汇也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习语或成语、典故、谚语等。例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No face,no trouble.(不在其位,不谋其政),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的脚跟)和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等词汇,都来源于特定的西方文化。
词汇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举足轻重,它既是组成句子的基础,又是英语教学的根基。英汉文化的差异性对于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内涵也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由于词汇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了解并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文化伴随或附加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英语词汇教学中,可采用如下六点策略:
第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语言观。“文化语言观”即从文化的角度观察语言,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系统的要素之一,这是构成文化系统诸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学生不仅要具备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能力,还要具备外语文化知识素养,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英语学习者和外国人在真实的交际中会遇到很多“交际障碍”,常常是因为忽略了词汇背后的文化差异性,没有从英文思维去思考问题,组织语言。所以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解释翻译英语词汇的字面意思,更要结合真实语境讲解词汇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恰当地应用词汇。
第二,重视英汉联想意义的差异。中英文中有关动植物、颜色等词汇的蕴含意义差异很大,故教师在日常词汇教学中,应该重视此类词汇的文化意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具体例子,提高学生探究词汇背后文化内涵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词汇不同联想意义学习的热情。比如在翻译“力大如牛”和“凡人皆有得意时”这类特殊短语时,先请学生尝试翻译,激发学生对此类词汇的思考,再纠正错误,并给出正确翻译“as strong as a horse”和“Every dog has its day”。再如给学生讲解有关茶的词汇时,“black tea”指“红茶”,不能用“red tea”表示,提醒学习者不能望文生义,以避免出现词汇理解错误。
第三,内涵非对应词讲解具体化。由于中英文中存在大量非对应词,所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应该把词汇具体化、形象化。采用视听教学法(Situational Method)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现象具体化,例如利用看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汇对应,从而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更加精准深刻地理解词汇的文化含义。例如,将motel (汽车旅馆)、三明治(sandwich)、直饮水器(fountain)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其模仿真实情景,运用这些词汇,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真实性的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并运用语言,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身临其境地从直接感知到抽象总结和应用,最终达到对词汇从认识到理解并掌握的质的飞跃。教师也可以把相关文化知识如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雕刻艺术等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
第四,正确使用委婉语。英语委碗语(euphemism)通常指“用一种不能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3]。委婉语是人们依据一定语境进行词汇选择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说话者及听众的心理历程。教师在教授英文词汇时要强调委婉语的用法,如在上文提到的fat一词,如果直接用此词形容体态偏胖的人,是很不礼貌的。因此,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委婉语如heavy,plump等词汇就会更加恰当得体。再如提到身体缺陷时,也需要用到委婉语。在涉及社会生活,国际军事、政治领域时,也常常用到委婉语。如用“developing country”代替“poor country”从而减少该类敏感词汇带来的不快。同时,教师应告知学生正确使用委婉语的情景与场合,不能“一刀切”地肆意使用。例如在提到死亡一词时,可以用“pass away”“pass on”“depart”等词汇进行委婉描述,但是在新闻中,可以直接用“Many people died.”表达客观性和严谨性。
第五,了解西方文化的禁忌。西方人很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教师在讲解有关年龄、体重、收入和家庭背景等词汇时,需要向学生着重强调隐私范畴,指出哪些词汇要尽可能回避。涉及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词汇也属于西方禁忌语(taboos)之列。在使用词汇时要规避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尤其在男女共同参与其中的正式场合,指代所有人时用统称词汇如participants, competitors或者用代指男女的合称如businessman and businesswoman, salesman and saleswoman等代替只含有-man的词汇。涉及种族歧视的语言和词汇更是西方人讳莫如深的话题。black一词指代黑种人就充满了极大的不尊敬,所以在实际的交流对话中,应该避免提及此词。比如形容一个人晒黑了,不能生硬地说成“You are blacker.”而应该说“You got tanned.”或者说“You got darker.”从而避免涉及种族歧视的敏感词汇。
第六,加强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及古老神话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双语能力,并且在教授英语单词时,让学生从多方面构建英语词汇学习体系。在课堂中穿插西方经典文化知识,包括古希腊罗马神话、基督教圣经故事和民间习俗传说等,从而使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起源和出处,加深对词汇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于词汇内涵的探究热情。如上文提到的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的脚跟)和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如果不引入西方神话故事,学生就无法理解achilles’ heel指致命的弱点,pandora’s box指灾祸的根源。再如Garden of Eden(伊甸园)出自《旧约·创世纪》第二章,在讲此词组时,教师需讲述圣经相关故事,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人间乐土的含义。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之外,还涵括了人文情感、人文素养和人文理想的培养[4]。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呈现英语单词,将词汇的文化内涵融入课堂,促进学生建立基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单词学习,全方位提高学生记忆英文词汇的效率。因为英汉语言在联想意义上、内涵对应上、词汇褒贬性及特殊文化词汇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所以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英文的文化背景,有的放矢地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拓宽学生词汇学习的广度并且挖掘学生词汇学习的深度,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掌握及应用词汇。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相辅相成,英汉语言多方面的差异性影响着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度,所以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英语词汇教学十分重要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