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宁
农历三月三以来,广西14个设区市的数十名领导干部纷纷走进网络直播间,热情推荐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60多款特产,以最低5折的力度进行促销,引发一轮消费热潮。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农产品面临销售难题。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一道考题。
广西14 个设区市的数十名领导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网络直播间卖力地推销广西名优农产品,为产品打开一条畅销之路。直播取得的“战果”令人欣喜,更可贵的是,领导干部通过直播展现了普通人的一面,以接地气的姿态,拉近了与广大群众的距离,体现了心系民生的情怀。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领导干部往往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因此,当领导干部化身网络主播,在镜头前卖力吆喝甚至大秀才艺的时候,往往会形成强烈的反差效应,迅速聚拢人气。在直播过程中,有的领导化身大厨,现场制作美食;有的进行才艺表演,为直播间增添乐趣。如凤山县副县长钟建兵穿着民族服装推荐山茶油、核桃和百香果;龙胜各族自治县副县长龙宪智在和网友互动时以山歌传唱、芦笙表演来助兴。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背后有政府信誉支撑,比普通商业广告更容易取得好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的活招牌。事实上,领导干部带货直播也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北流市副市长温道忠直播3 小时促成订单3 万多单;凭祥市副市长覃文吉直播间试吃带货,带动榴莲热销近1500单。
领导干部们直播带货,看起来只是直播间里的一声声吆喝,可传递的却是“互联网+农业”碰撞出来灿烂火花以及新的发展理念。这种做法为当地农产品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极大活力,这既是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一种接地气的表现,值得点赞。
但我们也要看到,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毕竟只是偶尔为之,其宣传效应远大于销售成果。要让农产品保持长期畅销不遇冷,仅依靠领导干部直播是远远不够的。
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而言,防范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需要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多思考、多谋划,确保农产品产销配套合理,并加强对农民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农民而言,其自身也要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掌握新型技术、了解市场运作,勇于“跨界”,努力打造“职业网红”。此外,在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时期,网络平台和商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比如,为帮助疫情期间滞销农产品解决销路问题,“广西云”客户端日前在某网络平台上增设“农产品滞销信息反馈入口”,向全社会征集滞销农产品信息,协助遭遇滞销的各地农户对接平台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