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李德胜,王怡文
(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管理系,辽宁 沈阳 110000;2.沈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东陵支行,辽宁 沈阳 110000;3.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教育是人类步入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渠道之一,高等教育势必要承担教育使命,它不仅聚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重功能,而且对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倘若没有本科教育主体的存在,那么大学本科教育阶段与其他研究机构毫无差别。正是由于本科院校的存在,才使得本科教育具有生机活力。那么,本科阶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究竟占有何等位置?笔者以功能论和互动论的视角,探讨高等教育的期待和本科生的培养路径,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1]
多元化的现代教育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日趋功利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任务,而且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高等教育目前更追求效率和实用性。高等教育是人类超越庸常的阶梯,对引领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发挥着主导作用。从高等教育的显性功能来看,本科教育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学位的途径;从高等教育的隐性功能来看,本科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更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著名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教育是人类情感意识交流的活动,这其中包括知识传递的内容、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以及对行为意志的塑造,它可以使人类释放天性获得自由。”因此,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途径,而且对人文主义情怀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高等教育除了承担知识传递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对学生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
本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当下以财富、权力和名利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大学教师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做事原则,做好学问、做好研究、做好教学工作,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作为自己倾情的事业。作为大学教师,要乐于施教,善于施教,建立良师益友、师生相长的师生关系,而不是物化社会的功利性的互惠互利关系。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把良好的职业素养呈现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树立师德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端正价值观,正确看待财富、知识与价值之间的联系,“知识胜过财富”才是大学教师应该具有的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塑造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本主义的塑造。高等教育被人们视为社会的思想库,教师在知识引领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做学问时要淡泊名利,遵守职业道德,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在从事本职工作时要不断认清自我,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2]
在教育的互动论视角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对学习的关注度及个体行为意识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教学个体的行为,做到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个教学个体,不断帮助教学个体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适度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习热情,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教师要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倾情的事业,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生活阅历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美好,这样可以改变传统的教条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3]如果大学教师能够将工作看作倾情的事业,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动力,就能满足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
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范畴内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本科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本科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方式。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科教育,提高本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校教师要注重对本科生人文主义情怀的塑造,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营造更好的体验式教学环境,为超越庸常的本科教育培养之路奠定基础。
1998年欧内斯特·博耶在美国大学教育报告中倡导,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尤其本科阶段教育,其发展方向除了要重视学科教育、学术研究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塑造和认知意识的培养。在本科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塑造者。在学生入学时,可以享受到一对一的学习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文化遗产继承,教师在本科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建立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评估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此外,高校增设导师管理选任制,切实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艺术与人文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体验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因此,本科教育除了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注重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另外,高校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可开设原有专业领域范围内的相关学科课程,也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拓展课程,如职业规划、茶艺、舒心瑜伽等课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校也可开设二学历认证课程,学生可以通过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阅读国外经典著作、国际政治时事要闻,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此外,高校还应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岗位,鼓励学生实习,并将本科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岗位,充分体现本科教育的广泛应用空间。
本科教育为教师与大学生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场所,也铸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在本科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高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设施的数量、教室所容纳学生数量、师资人数比例等因素,都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学生基数较大,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甚至教师对自己授课班级学生情况一无所知,这样在有些教师的课堂里会出现“无名氏”,教师不认识自己的学生,加之课程考勤不严格,学生逃课现象逐渐加剧,一个学期结束后师生相互不认识的现象尤为严重,造成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呼吁专职任课教师走下讲台,深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教师真正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情感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师和大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快速获取知识,灵活把握学习时间,开展线上课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塑造人文精神,这是本科教育赋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只有明确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具有价值。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情地投入课堂教学,以动情的讲解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主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高校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切不可用社会功利性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更不能用互利性来评价师生关系。因此,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看,本科教育是学术思想、知识创造、知识传递,超越庸常形成的重要路径,是高等教育的期待和使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