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幼儿园,江苏苏州,215231)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提出:“阅读总是需要有个场所的。必须有一个可以让我们心无旁骛的场所,才能专注地融入书本。”[1]语言区是幼儿园中幼儿进行阅读、前书写、倾听与表达的专门场所,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言区投放幼儿喜爱的语言材料,可以使幼儿在与语言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要开展语言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中,语言区多是“冷门区域”,很多幼儿表示他们对语言区不感兴趣,语言区缺乏吸引力。[2]本文从语言区环境创设入手,了解幼儿园语言区环境创设的现状,从物质环境创设的角度分析造成幼儿不喜欢语言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幼儿园语言区的环境创设提供有益的建议。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幼儿园语言区在命名、氛围、布置、材料投放、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幼儿园对语言区的命名不统一,以语言区、语言角、阅读角命名的居多。区域名称的不同反映了教师对语言区活动的内涵理解不统一。阅读角以阅读为主,图书主要为绘本。语言区包含的内容较多,如阅读、倾听、书写、表演等。随着思维的发展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幼儿会主动萌发根据阅读内容进行阅读表达的愿望,如根据某一个主题作画或表演。因此,创设能让幼儿享受阅读、讲故事、听故事、前书写的区域十分有必要,认清语言区的含义与功能,可以为创设丰富、有效的语言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语言区的氛围,有些幼儿园的语言区环境单一,布置以桌椅、书架为主,气氛冷清,缺乏童趣。有些教师为了营造语言区的氛围,摆放了地毯、小帐篷、靠垫等,一定程度上烘托了温馨的氛围。[3]然而,过于重视氛围而忽略内容,幼儿并不能在语言区认真活动。据观察,幼儿经常在语言区柔软的地毯上和温馨的小帐篷中玩角色游戏,语言区的阅读材料更多地充当了角色游戏中的道具。这样,语言区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幼儿园在语言区的主要支出为购买绘本,教师根据内容将绘本分为文学故事类、综合类、科普知识类、趣味游戏类、学习智能类、绘画美工类,在语言区摆放。研究发现,幼儿偏爱趣味游戏类、文学故事类、综合画刊类绘本。[4]然而,在实际投放的过程中,教师较少考虑绘本的类型与幼儿年龄的关系,投放绘本较为随意。[5]据了解,语言区的绘本投放还存在数量少、更换频率低等问题。由于缺乏幼儿的参与,很多幼儿园语言区内的破损绘本修复与绘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阅读表达工具是指幼儿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阅读表达的材料,如手偶、绘画的纸笔等。由于很多教师对语言区的理解仅限于阅读,因此,除了绘本,阅读表达工具投放较少。阅读表达工具的缺失将影响幼儿的综合发展。[6]绘画区的绘画与表演区的戏剧表演不同于语言区的绘画与手偶表演,语言区的阅读表达依托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想象与创造,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体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阅读表达工具十分必要。
冷清、缺乏童趣的氛围是幼儿不愿选择语言区的重要原因。语言区是一个较少被教师与幼儿重视的区域,从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可以发现,教师关于语言区的观察记录非常少,语言区的发展目标很难达成。整改语言区,教师常常从氛围入手,但只有合适的氛围才能促进幼儿阅读,摆设性的布置只是“表面文章”,会让幼儿偏离语言区的目标。
据观察,在语言区的材料投放与管理过程中,教师较少根据幼儿的发展提供阶梯式的材料,幼儿也较少参与语言区材料的管理。语言区中的绘本大多是教师投放的,小部分来自幼儿,而幼儿偏爱自己带来的绘本,这也体现了幼儿参与的重要性。实际上,由于语言区的绘本种类少、更换频率低、超出或低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语言区常常“被冷落”。[7]关于语言区的管理,通过调查可知,从规则的制订到图书的选择、维修与整理,幼儿很少参与。例如,教师在绘本上做标记,引导幼儿按照标记完成摆书的任务,由于这一方法不是幼儿提出的,因此,幼儿常常忘记标记或将绘本放错位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语言领域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前书写,因此,语言区的功能应该兼具这四类。阅读的对象为图书,不应局限于故事书,在语言区,教师要按主题与幼儿的兴趣更换图书,以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Neuman和Roskos提倡,应为3~5岁的幼儿提供书籍、食谱、地图等之类的阅读资源,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8]关于倾听,教师可投放一定的视听设备。关于前书写,教师可投放纸、笔等。关于表达,除语言表达外,还可以设置手偶游戏,让幼儿通过手偶表演的方法演绎、创编或改编故事。
在语言区,教师要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让语言区具有“语言味道”。例如,教师可在语言区增设适合幼儿进行阅读时坐的小型沙发和适合幼儿身高的座椅,在引导幼儿进行阅读的同时适当指导幼儿保持正确的阅读与书写姿势。语言区的墙面设计要注意区域名称、阅读规则、读书计划、图书推荐、自制图书示范及展示、阅读规则和纯装饰物等内容。墙面设计的颜色不宜过于鲜艳,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总之,语言区的环境设计力求营造静谧的阅读环境,消除幼儿的视觉疲劳,激励幼儿阅读。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参与到区域游戏中。语言区的游戏包含的内容较多,教师可根据幼儿在语言区的表现逐步开展。在语言区游戏开展前期,幼儿可参与语言区规则的制订、环境的布置、图书的调查与收集、游戏计划的制订、区域所需物品的收集与保管等。在语言区游戏开展后期,幼儿可进行图书的修补、自制图书、手偶故事创作与剧目表演、借放书管理等。总之,教师要让幼儿在语言区游戏的各环节中做主,让幼儿充分参与进来。只有充分参与与管理,幼儿才能对语言区增进感情,才能喜欢上语言区。
幼儿园的语言区环境创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幼儿参与设计语言区入手,到逐步增加“视听角”“前书写区”“手偶表演区”等功能。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观察幼儿、调整策略,教师须秉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儿童”的理念,不断完善语言区的功能,营造适宜的氛围,让幼儿爱上语言区,在语言区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