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思政进课堂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0-03-03 12:47赵喜恒
辽宁丝绸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育人思政

赵喜恒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95后”、“00后”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情感、观念、感觉、思维、心理等方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先入为主的思想认知决定其接受教育的方式也要因势利导、因时而变。在此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漫灌式”教育方法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脱离实际,纯理论灌输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缺乏心理共鸣;二是思政教学内容欠缺拓展性和引领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衔接不紧密,校内与校外互动不充分;三是组织管理体系缺乏联动性,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师、教学、评价欠缺衔接与整体性,行政部门指导、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鉴于此,通过创新“思政进课程”来推动“大思政”育人格局成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育人新途径。

一、“思政进课堂”的意义

十九大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思政进课堂”的重要意义。重知识技能轻德育是现在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痛点。虽然知识技能在现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在提升,但是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理念不能丢,不然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包括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可以说“德育为先“的理念是教育的根本。“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几个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的提出,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高职艺术类学生特点

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是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普遍特质。但文化基础弱、自律性较差和理想信念淡薄的问题也比较明显。高职艺术类学生喜欢彰显个性,自我表现意识强,受新事物、新思想影响较大。通常会表现出与文明礼仪、社会道德、学校管理不相容的行为举止,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同时,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基础薄弱中途改学艺术,考上高职后就更加放松,有的甚至彻底放弃了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底蕴不够导致了这些学生思辨性也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弱。盲目追求个性的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同时也会存在个性散漫,生活随性,忽视学校的纪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时会站在教育的对立面上看问题,这些表象背后映射出一部分高职艺术生偏离了主流理想信念,功利心强,目标易变。

2.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效应与立德树人目标的培养

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德育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谈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时强调,要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见解、具备综合素质和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是如何创新推动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育人过程中,要通过“课程思政“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艺术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思政进课堂的实现构想

1.将“思政进课堂”植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

在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提倡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教学。同时,“课程思政”是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的德性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在教学过程中历练实践理性、增进善的追求[1]。高职艺术类院校要努力建设既能在“传道受业解惑”方面有卓著表现,同时具备具有“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在专业课程中插入德育元素,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才能使课堂教育“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最终达到传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效果。

2.通过推进“思政进课堂”,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模式等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水平,才能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内容无缝嵌合。推进“思政进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的过程。

三、“思政进课堂”的实践探索

1.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推进“思政进课堂”。通过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的“思政课程”一直都是高职院校的德育抓手。但是“思政进课堂”不是用“课程思政”来替代“思政课程”,更不是将所有的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都建成“思政课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用启发和引导的、非强力干预的方式对高职艺术类学生自然而然地施加影响,引导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政进课堂”工作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让每个专业教师都在自身的课堂中发挥德育育人功能,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改革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着贯彻方针、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因势利导的原则,主抓方向性、示范性、主体性、科学性等几个方面,通过寻找专业教育体系与德育知识体系之间的触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改革的根本任务,坚持知识教学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增强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想道德品质的获得感,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全课程教育”模式。

2.通过教师政治水平提升推进“思政进课堂”。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能力、工作态度成绩等几个方面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高职院校的艺术类教师由于艺术类专业背景,与其他普通类型教师相比更有特点,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通过开展争先创优的集体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学院领导要多与教师开展谈心谈话,对教师进行思想引导;努力使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宣传者和党的强大支持者,更好地引导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从事思想和政治工作的能力。

3.通过主题活动推进“思政进课堂”。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学院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师说·生享”为主题,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党员讲解、学生党员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方式,把“立德树人”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激发师生党员队伍活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和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活动的参与对象定为全院教师党员、学生先锋工作站成员,按周次分主题进行,以党支部为单位推进,号召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全体学生积极响应,要求活动内容进教案、有记录、有总结。在课堂中,根据时间节点需要,可以将“每天三分钟”放在每次课程上课开始、课程中间或上课结束前,由任课老师决定是采取“师说”(老师讲解)还是“生享”(学生分享),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所有学生先锋工作站的成员必须按主题提前做好准备,(下转第34页)(上接第70页)由任课老师点名参与学生分享。主要涉及内容要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师说”方式以观看微视频,点评或讨论为主,并结合专业课程讲解案例;“生享”方式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闻时政宣讲、主题名篇、诗歌朗读、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讲解、先进科技文化分享、主题艺术鉴赏等多种形式推进。结合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设计,可以形成“各门课程都具备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真正把“思政进课堂”落细、落小、落实在每一堂课程当中。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著名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2]希望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思政进课堂育人模式的点滴实践,能够做到隐形渗透、寓道德教育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中,通过“思政进课堂”的方式,润物无声,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艺术类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