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20-03-03 11:33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贵州民族

王 凡 战 勇

(中共贵阳市白云区委党校,贵州·贵阳 550014;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尤其是贵州南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多,各民族人民在不断的合作互助融合交流中创造了贵州的文明和历史,共同打下了贵州各民族人民互助友爱的历史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切实有为的民族政策,对促进贵州各民族人民团结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我国民族政策里面的两大主要措施。

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各族人民的主要桥梁,是推动当地社会各方面发展繁荣进步的坚强柱石。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本民族干部熟悉环境,了解实际,有群众基础,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具有先天的优势。贵州近几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省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但是贵州经济由于底子太薄,因此,总量并不高,省内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省会贵阳和遵义市各领风骚,遵义市经济总量2018年排名西南川、滇、黔除省会城市外的第一名,比省内三个自治州高出一倍多。全省极贫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民族地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刻不容缓,贵州要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必须要有大批量的高素质民族干部人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对如何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所采取的政策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要有所不同。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在给彭德怀的批示中指出:“必须彻底清除民族反动分子,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没有大量具有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少数民族干部是无法实现的”[1]。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批示成为建国后党和政府选拔民族干部的基本指导方针。1950年11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政务院颁布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试行方案》,方案规定从中央到各个地方,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开设政治培训班,有条件的开设政治培训学校,大批量选拔培训少数民族干部,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1950 年8月中旬,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三分团50 余人,在费孝通团长带领下来到贵州,慰问贵州民族群众,传达有关《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方针政策,同时深入贵州部分民族地区调查研究,了解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状况。在中央访问团和地方的帮助支持下,开办了贵阳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镇宁县、黄平县布依族苗族干部训练班。到1950年10月,省内政府中的少数民族干部已近500人,在军政大学二野五分校接受培训的民族青年有1100余人,绝大部分干校也陆续举办少数民族青年培训班[2]。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中央对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关政策作出了改变:“积极选拔国家建设需要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少数民族地区。”[3]

1993 年,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的实施办法》,要求“以干部‘四化’为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紧密带领各族人民,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所需求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4]。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有了极大提升,尤其是科技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干部步入重要岗位,培训内容紧跟形势变化及时更新,强化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组织和智力支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作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拥护祖国统一、政治立场牢固、行动果断、头脑清醒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5]

二、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的根本原因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民族干部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迟缓,生产力水平落后,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形成巨大落差,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前进步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我们应该看到,民族地区不只存在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包含社会其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人员,并自觉担当起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尤其要率先成为发展经济的先行者和脱贫致富的能手,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群众改变世代贫穷的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的落后是很难留住优秀人才的,同时落后地区民族干部存在思想较为保守,视野较为狭窄的客观现实,很难开展创新的工作来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不得不长期陷入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当中。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增大,遍布城乡各个角落,这种竞争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配置。尤其是近两年,各大城市陆续放宽对高素质人才的落户限制就很好地说明人才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当前,民族地区要下大力气造就一批决策能力突出,有科学素养、熟练掌控市场经济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完善干部的培养制度,不断锤炼增强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这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6]。

(二) 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需要高素质民族干部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成分多,社会关系复杂,要切实维护好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必须维护好聚居区域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关系,建立各民族人民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干部熟悉和了解本区域的民情和现实状况,清楚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知道本地区民族的要求和意愿,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主要纽带和桥梁[7]。这就决定了维护和保持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一大批政治觉悟高、会讲当地民族语言、熟悉当地民俗民风及生活生产方式的高素质民族干部。一是通过培养大批高素质民族干部,保证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重视当地各族群众的想法,维护他们的利益,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坚决落实各族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二是通过少数民族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少数民族干部以身言教影响和带领群众,消灭狭隘短视的民族主义思想,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安定团结、和谐共存的社会关系。

(三) 国家政策贯彻执行需要高素质民族干部

各级政府建设和管理社会公共事业,必须依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趋势的发展,根据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及时出台政府决策方案。正确合理的决策方案才能有效地做到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坚决贯彻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谈。曾任美国政府政策顾问的艾利森说,在实现政府决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的制定最多起到十分之一的作用,剩余绝大部分目标实现则要看执行的结果。在影响决策目标实现的众多因素中,具体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态度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工作目标最后都是执行人员来完成。具体到我国,无论是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还是各级政府的制度、办法和规定,最终贯彻实施的是各级各部门的干部。党和国家的几代主要领导人都曾指出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定了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作保障;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曾强调加强干部培养和锻炼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大胆使用,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三、贵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做法

贵州民族地区民俗民风浓厚,文化绚丽多姿,呈现一些民族成片聚居和多民族交错杂居的状况,对民族地区干部要求具备政治素质敏锐、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高的特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民族和谐和脱贫攻坚的发展目标中,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坚决执行中央的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转型、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特别是在建设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方面有一套成熟、科学的方法,富有时代特点,具有贵州特色。

一方面抓好干部源头,增强基础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的范围,注重对理论素养和实践认识方面的强化学习,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势,提供灵活机制和展示平台为其施展才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干部的权利,让他们有所作为。2015年,全省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占到38.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少数民族占到37%;国企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占到14%;县处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占到32.6%,厅局级干部占到20.5%。

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推动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少数民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的基础。贵州在贯彻中央关于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下结合省情制定和出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培训规划。探索干部事业创新培养的科学途径,以积极有效、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促进干部素质的不断提升,尽全力提高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012 年,国发2号文件作出了贵州省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战略定位。省委、省政府随即出台了《关于帮促困难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民族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实行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工作督查、考核,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工作的部署和实施。

考虑到自治区域的客观现实需要,贵州加大了民族地区法官“双语”培养,注重偏远、落后民族乡镇少数民族干部具备“双语”的录用条件。省民宗委支持省内大专院校培养民族“双语”人才;与省教育厅达成协议,从2015年起在贵州民院等几所高校开展民族语言测试,每年招收一定数量“双语预科生”,提高民族地区专业化、创新型各类人才的比例;联合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开办贵州少数民族干部中青班[8]。

2017 年,贵州省“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启动,省民宗委考察了民族地区20余所极端贫困乡镇的教育情况,扶持20余个民族中学,省委选派60 名优秀民族干部赴中央、国家部委、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联系高等院校举办多期民族干部中青年班,全年共计举办29期4200人次。2018年,从三个方面加强民族干部培养力度: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领导联系少数民族代表和知识分子制度;二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开展“双百工程”,加强小学双语教育,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矛盾突出问题;三是继续抓好少数民族人才培训,与高校合作开办民族干部培训班,大力培育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加快当地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9]。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交流轮岗。干部交流轮岗是增强干部活力,激发干部干事创新的有效途径,选拔优秀中青年民族干部交流到省直、地市机关以及各项改革发展重点工作、重点任务中去。有意识把领导能力强、管理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多的干部安排到管理岗位,把懂业务、知识面宽、学历层次高的干部安排到关键技术岗位,提高干部多岗位锻炼的机会,使之增加阅历,提高才能。2014 年以来,各自治州、自治县选拔推荐了大批中青年民族干部交流到上级机关单位、经济部门锻炼;同时,上级机关、经济部门的优秀民族干部交流到民族地区工作,从而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四、贵州民族地区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贵州各地区在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不遗余力,干部队伍建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干部队伍结构也更加合理。新时代,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了新要求、新目标。十九大报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少数民族干部理应担负起更多的新使命、新任务,并作出新贡献。但是,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也不少,一些好的政策、好的做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发扬,离党的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 少数民族人才储备不足

少数民族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导致高素质民族干部稀少。贵州省长期以来在经济总量、教育资源上等多方面较为落后,历史欠账较多,因此,在财力、物力缺少的情况下,虽然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人才队伍从无到有,形成一定规模,但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数量还是较少,人才队伍的发展也极不平衡,高层次人才多集中在省会贵阳,民族地区严重不足。以黔西南州为例,全州人才总量约为83000人,占全州人口总量的2.5%;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人才约6000人,占全州党政干部总量的37.7%,占人才总量的7%,占总人口的0.18%[10]。

(二)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少数民族干部中则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懂管理、熟悉经济、了解科技前沿、具备开放创新意识的领导干部缺少;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比例较低,高学历职称、懂经营管理、身怀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干部人才稀缺;另一方面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分布不合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在地市级单位,从事基层工农业及各类工程、生产的专业技术干部人才缺口较多。因此,必须尽快改变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结构和分布情况,以适应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才流失严重

贵州经济总量不高,省内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培养和引进人才缺乏足够的政策和财政支撑,高端人才培养尤其困难,外面的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等行业较为明显。一些高层次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编制限制、专业不对口、政策落实问题等现实原因,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就业岗位,最后选择去了省外发达地区,造成人才白白流失。

(四)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体系亟待健全

民族地区还未和上级机关、发达地区建立完善的干部定向挂职和交流锻炼制度。一些州县党委组织部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支持力度不够,部分班次培训内容跟不上时代要求,部分人员重复多次培训,知识技能重复讲授;另外,参训名额分配不合理,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少,多数要求有行政级别,大量基层民族干部特别是乡村民族干部得到培训锻炼的机会很少。

(五) 部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理念急需增强

一些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由于受生活环境、传统陋习、文化糟粕和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决心不是十分坚决;有的民族干部虽然身为党员,但在思想上离唯物主义标准还有差距,迷信思想没有完全根除。少数民族干部是引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如果自身思想及行为存在问题,势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最终败坏党在民族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六) 对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重视不足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制定针对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方案,各级党政领导对散杂居民族干部培养存在普遍的不太重视,社会各界在散杂居民族干部培养的问题上也存在认识上的缺陷。另外,散杂居地区民族干部自身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还需要增强,一些民族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缺乏,这些原因客观上也会对民族干部的培养造成影响。

五、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党中央的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关键。针对贵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和完善民族干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的制度建设和措施方法,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执行民族地区干部人才发展实施规划,并出台了相关计划,以培养适合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紧缺的高素质干部人才,确保民族地区经济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同步改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一) 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扩大人才基数

与省外高校加强合作,制定少数民族定向生、委培生招生政策;省内高校在原有少数民族招生政策基础上,增强民族“双语班”、预科班办学力度,增加招生计划,特别是对民族干部比例较低和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实施专项定额招生政策,实行订单定向,单独划线,不断扩大少数民族人才数量。毕业后到民族地区基层人才紧缺的卫生医疗、农林牧等系统服务。

(二) 加大选拔力度,建立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进行培养的用人机制

各级党委在制定干部规划时,应合理配备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养,特别是对我省独有世居民族和基层干部要重视选拔。一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村官”选拔比例;二是从基层选拔优秀民族干部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在招录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单独名额;三是提高少数民族干部跨部门、跨区域挂职交流锻炼的力度,突破民族干部上升空间小、流动性差的局面。

(三) 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少数民族人员考录政策优惠

研究制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比例,在编制上给予一定倾斜;提高散杂居地区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在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有所放宽,确保机关事业单位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为民族干部的选拔,特别是懂管理、懂经济等复合型或专业性干部人才的培养提供来源。

(四) 建立少数民族动态管理机制和综合人才库

梳理贵州省现有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库,统筹资源管理,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动态管理机制,注重选拔高素质专业化和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注重选拔重用成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建立省内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数据库,注重对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对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有基层锻炼经验的民族干部重点考察,尽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五) 创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路径和机制

干部队伍建设要以育才、引才、用才为方向,以能力为基础、以业绩为导向,以开放创新的思路建设队伍,做到人力与智力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队伍的活力,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质量,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健全少数民族党政人才的优化配置,以政治素质为前提,德才兼备为原则,完善各级各类人才的保障机制,精神与物质激励并重,营造尊重人才、包容开放的人才保护环境。

(六) 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主阵地功能

2019 年10月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 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党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确保少数民族干部立场坚定、明辨是非、保持清醒的关键,是促进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重要手段。

(七) 提高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提高培训经费的利用效率。一是创新民族地区县级党校教学手段和组织教师学习深造;二是加强上下级党校师资对接,选派上级党校专家教授赴县级党校指导工作,安排县级党校教师到上级党校进行教学锻炼;三是利用省外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贵州省或本地区的机遇,积极寻求与发达地区培训机构和高校的合作,采取“走出去”学习的培训方式。

(八) 增强少数民族干部业务能力,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民族地区干部肩负社会经济发展重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要身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还要有干事创业的决心和能力。少数民族干部能力提升要按照按需施教的原则给予安排,重点加强经济管理、财政金融、法律法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带领民族群众建设地方经济以及在此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九) 少数民族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以德修身、善学善思

贤德是为官之本,勤学是为官之基。我党选拔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客观实际,注重吸收群众智慧,总结各族群众的先进经验,时刻牢记在工作中不但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更要做到以德服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身边人、周围群众作出表率。

六、结论

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借此机遇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摆在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历史责任,健全和保障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机制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维护好各民族团结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贵州民族地区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进一步将民族地区发展成为各类人才的重要集聚地,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并为贵州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下一个10年经济奇迹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贵州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贵州,有多美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