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民族复兴思想研究文献评述

2020-03-03 11:16李肖凯苑帅民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李肖凯,苑帅民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北辰 300400)

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复兴思想的相关研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正式理论课“05”方案中新增的一门课程,包含丰富的民族复兴思想,2018年对“纲要”课教材进行了修订,全面体现了十九大精神,把民族复兴作为培养的关键点,改革任务更加突出。近年来“纲要”课教学和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纲要”课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爱国主义精神、红色资源等在“纲要”课培养的意义和途径。而学术界很少研究“纲要”课中的民族复兴思想以及民族复兴思想对“纲要”课培育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的作用。因此,要对“纲要”教学中的民族复兴思想进行研究。而关于“纲要”教学中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的研究较少,但是有关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和“纲要”课的研究都比较多,所以从民族复兴思想、“纲要”相关的民族复兴思想和“纲要”课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民族复兴思想相关研究现状

就目前学术界对于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来看,从研究的数量上,数量丰富,期刊113篇,硕博论文66篇,研究成果颇丰;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包括民族复兴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和深入;从研究的领域来看,主要是针对历史的主要任务、时代需求等进行,对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宣传只是在报纸、互联网传媒,并未将民族复兴思想延伸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传播,教育。因此,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在“纲要”课程中进行民族复兴思想的培育研究具有价值。

(一)有关“民族复兴”基本内涵的研究

学术界针对“民族复兴”尤其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研究成果颇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给了相应的定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胡鞍钢指出“中国的复兴是有根的复兴,历史之根、文化之根、文明之根”[1],将民族复兴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是使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再现光荣。从精神面貌入手,张可荣分两个方面来定义“民族复兴”的历史内涵和当代意蕴,历史内涵强调在历史视野下的价值诉求和民族自信;当代意蕴强调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强调民族复兴的动力问题[2]。将历史方位与国际地位结合起来入手,俞祖华认为“民族复兴是指雄居于世界东方之颠的中华民族,在近代落伍、衰落之后,重新走向兴盛、辉煌,新发展成为处世界先进前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国强国”[3]。从民族精神入手,耿云志在定义“民族复兴”的含义时,强调的是自强不息,更本质的是强调制度的创建,发动人民的力量[4]。还有的从国家大局观入手,如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有关民族复兴主要内容的研究

五四运动前后,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内容。就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郑大华,俞祖华、郑天皓等学者都在研究中指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想的先河,并最早提出了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的“头一等强国”[6,7]。就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王小梅、吴向伟、张晗认为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在十月革命之前,先提出“青春中华之创造”,并将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十月革命后,提出“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并将民族复兴思想的实现寄托在马克思主义身上,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8,9]。就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郭蕾提出冯友兰从哲学角度入手,形成了一套囊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独特的民族复兴思想[10]。冯友兰认为,近代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业革命,中国要完成复兴计划,其根本就是实现生产社会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就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郭国仕、王连芳提出毛泽东民族复兴的主要内容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国家复兴思想[11]。对周恩来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孙占元、文臻认为周恩来在青年时期提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抗战时期提出为“复兴我们中华民族”而战,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方面,周恩来则致力于外交领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和中国应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等一系列主张[12]。对邓小平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吴月明确了邓小平民族复兴思想是在我国基础条件落后、国家一贫如洗的大背景下,只有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有可能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局面[13]。

(三)有关民族复兴思想实现途径的研究

就民族复兴思想实现途径来说,主要体现在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石添元提出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实现途径包括中国革命两大历史任务,即推翻封建主义和抵御帝国主义入侵;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思想;继续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4]。

在毛泽东带领下,中华民族真正的“站起来”,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一大步,邵献平、陈海霞明确指出邓小平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包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措施,使中华民族真正的“富起来”[15]。

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途径包含在十九大报告中:实现伟大梦想,就要坚持“四个伟大”,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阶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强化“四个自信”。[16]我们开始向“强起来”迈进。

二、“纲要”课民族复兴思想相关研究现状

就目前“纲要”课的研究来看,从数量上,期刊论文较多,硕博论文较少。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等为切入点,这类的研究内容比较全面、深入,影响比较大,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关于“纲要”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纲要”课中蕴含了大量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让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从而升华为理性的爱国主义行动。

第一,“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16号文件中指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指导思想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高哲、康瑞林等学者都指出学习“纲要”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纲要”课,能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更加爱国、爱党、爱人民[17,18]。第二,“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简姿亚、施云等学者,提出了史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挖掘影视资源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不断提升对党和国家的了解[19,20]。第三,“纲要”课作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研究。针对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颇多,主要有高婷婷、丛冬旭、武冰、秦程节、张北根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主要方法有:“灌输式”显性课堂教育、“互动式”隐性课堂教育和以“课外教学资源”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史论结合,借助优秀历史人物进行爱国情感熏陶;聚焦历史事件,启迪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性思考;专题教学等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形成爱国主义意识[21-23]。

(二)在历史教学中关于民族意识培养的研究

民族意识的提升,对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培养和提高国民的民族意识,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学界针对“纲要”课有关的民族意识的培养较少,但是在历史教学中民族意识的培养较多。

第一,有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意识重要性的研究。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意识教育的素材,是非常适合进行民族意识教育。张运君、管西荣等学者提出通过历史课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培育公民的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24]。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的方法研究现状。历史教材本身是进行民族意识培养的良好素材,但是需要积极探索在历史等学科中具体应用的方法。张运君、管西荣、刘杰等学者提出缅怀过去,勿忘国耻,感悟当下;民族意识觉醒历程置身世界,生成时空观念;将民族意识觉醒历程史论结合,生成历史理解;将民族意识觉醒历程情感升华,生成教学立意;通过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人物,介绍中华民族的抗争事件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25,26]。第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现状。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在明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方法后,也应该明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的学者较多,主要有李旭东、谌湘蓉,强调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民族意识的培养应该注意的问题,切忌不要以偏概全、顾此失彼;规避狭隘的民族意识、片面的民族意识观念;把握尺度,实事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坚持正确指导,避免错误倾向[27,28]。

三、“纲要”课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研究现状

就目前“纲要”课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来看,专门针对“纲要”课教育教学理论还比较少,在硕士论文中的运用也比较少。因此选取了与“纲要”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历史课入手,探究学界在这两门课中运用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就从知网中搜集的资料来看,从数量上,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都比较丰富。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西方建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教学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中。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

目前学术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应用较多,研究成果丰富,主要应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涉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理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教育思想等。研究比较深入,较为成熟。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主要涉及的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灌输理论、关于榜样作用的理论等。董淑萍在文章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提供了具体指导,指导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注重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在灌输理论方面,在进行理论灌输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9]。

有关西方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张丹丹从建构主义入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在 SPOC 教学中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他们在相应的环境下通过交流协作的方式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30]。王凯通在文章中将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注重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杜威重视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关系,反对学校在教材编程和课程设置上的形式主义[31]。王波在研究中运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在学习观方面,特别强调意义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发挥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潜能[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教育思想。涂玉娥指出儒家教育思想一直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有教无类”,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都认为教育能使人扬善弃恶,注重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是非观的培养,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包含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西方教学理论和儒家教学理论,在学术界的研究比较多,教学理论比较成熟,运用的比较广泛,但针对“纲要”课的教育教学理论很少,需寻找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

(二)历史课教学中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

在历史课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内容较多。第一,系统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董青在文中就将系统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历史课教学中,就系统论来说,发挥系统中所有要素的作用,特别是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教师要将整个教学内容当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注意教学结构与内容都围绕主题来展开,注意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历史唯物主义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学生在进行历史主题教学时要注意到主题的现实意义,同时让学生通过史料来自主分析,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4]。第二,学习金字塔理论,陈润将学习金字塔理论应用到历史课教学中,首先,弱化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其次,合理利用预习与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尽可能摆脱单一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有兴趣,让学习更有乐趣[35]。第三,4R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杨斌在文中将4R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运用到历史翻转课堂中,注重历史课的丰富性、关联性、严密性,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36]。

综上所述,学术届对于民族复兴和“纲要”课的研究都比较丰富。就“纲要”的研究,更多注重的是有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研究,很少谈及民族复兴思想。就民族复兴思想来说,学术界更多关注的是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对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或针对民族复兴某个时代的内容、特点等研究,或如何在广大民众中进行宣传,很少涉及在某项课程中进行解读、宣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是青年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因此在“纲要”课中对广大青年进行民族复兴思想培育,前人的研究为进行“纲要”课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