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安县中山缑湾初级中学 缑志强
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推广,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师的基本共识,而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考虑到其是一门就学生道德思维和法治意识进行启发的学科,因此,核心素养培养多围绕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责任精神来开展。对此,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工作,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增强其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旨在与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探讨,并最终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在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而就道德与法治课程来看,其不仅是学生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形成的主要课程,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如何围绕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是现阶段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对此,以实际问题为依托,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发展方法符合初中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切实需求,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
从实际教学调研不难看出,初中生多具有性格叛逆的心理特点,这方面与其所具有的较大学习压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深受小学阶段道德思想教育不足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进行提升,不仅能帮助其正确看待各种成长挫折,同时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情绪发泄不当所导致的各种教学问题,有助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针对初中常见的学生打架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可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案例为依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进而在教育学生理性看待各种矛盾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群体间形成和谐、友爱的沟通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发展,国家对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影响下,很多初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形式仍相对落后,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此,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有机融合,包括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在内的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将更加有效应用至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在激发学生法治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启发。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责任精神不仅是保障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品质,同时也是确保各行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因此,针对正在学习成长的初中生,就其责任意识进行激发,并使其能对自己的行为意识负责,始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关键目的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核心素养培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教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尤其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层面,不仅能使学生真正明确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能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习惯,并以此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从本质上来看,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一般可分为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养两方面。一方面,针对能力角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就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即通过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法治知识学习习惯来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另一方面,针对价值观角度,借助实际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是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为人处世心态,并鼓励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就现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完善,在构建完整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使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深入贯彻到实际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以此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法治意识。例如,针对“权利义务”相关知识,应从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养两个方面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即一方面借助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法治知识学习确保学生法律价值观的充分形成,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前行的伙伴,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通过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以鲜明的教师形象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教育能效,始终是开展道德及法治教育的关键。其中,在融合核心素养培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充分认清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尽可能在成为学生成长伙伴的过程中以较强的教育能力和高尚的教师品格不断影响学生,进而在促进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思想有效启发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逐步形成。例如,在针对“服务社会”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要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依托,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在使学生养成热心助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健康道德习惯的基础上营造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进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榜样。此外,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强调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与机会,并积极在活动中扮演好领头人的角色,最终在以自身实际行动感动学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社会活动的自主参与。
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同样,在围绕道德与法治进行课程教学时,就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不仅是保障学生自主参与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责任、权利、义务等课程要点的基础。对此,教师除了可围绕上述活动教学法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包括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手段均可应用至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例如,针对“悄悄变化的我”相关知识,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布置收集小时候照片的课外作业来鼓励学生就自身的成长变化进行比较,并在引导学生自主认知自身身体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知识补充,以此在提升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此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依托,向学生展示其所收集到的照片,如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拿奖状等,一方面构建愉快的分享氛围,另一方面在调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成长感受更加丰富,并最终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知识不应是课程教学的唯一教学内容,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引入拓展知识,在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并以此使学生真正认清法治、道德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生活中常用的网络软件为工具设计一定的主题教学课程,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课程思维得到有效启发。同时,在具体学习时,教师也可围绕板报制作、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一方面通过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借助文化交流氛围的形成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更进一步。此外,针对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价值,教师要在为学生提供广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尤其是应巧妙运用合作教学法,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最终在引导学生课程道德、法治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课程思维的系统形成。
总而言之,对于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来说,其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初中课程,而是更多地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习惯和法治观念的重要作用。因此,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认清自身于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层面的重要角色价值,并在积极成为学生人生榜样的基础上不断就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有效提升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