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现代学徒制育人环境制约因素与对策

2020-03-03 07:14巍,刘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育人

张 巍,刘 红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传统商科以职能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新商科以行业为导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新商科是突破管理学和经济学,进而跨越新学科的复合学科。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业领域数字经济迫切需要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和现代知识技能等特点的复合型人才,为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现代学徒制度是在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学生(徒弟),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实岗育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传统学徒制度,现代学徒制度有机连接学徒制与职业教育,极大地利用学徒制度和学校教育作用,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满足经济社会、行业、企业需要[1]。

一、新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度制育人环境存在的问题

对全省现代学徒制育人环境的调查,分析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育人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发挥作用不够明显

伴随着现代学徒制度的实施,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企业在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合作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不同程度地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影响。

(二)学徒制师资队伍不够优化

学徒制导师的任职资格没有确定的标准,学徒制导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千差万别。所以,建立统一的现代学徒制度导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有效激励合作企业学徒制导师,是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管理不够细化

实际岗位育人是实现高职教育“五个对接”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制定了实际的岗位教育教学标准,实现行业和专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和专业标准对接.但职业标准融合到教学标准的过程不够优化,教学标准融合到教学过程不够细化。

(四)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融合不够深入

学生(学徒)向合作企业师傅学习职业核心技能,由于目前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之中还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导致学徒培养职业资格指向性不清[2]。

(五)相关制度不完善

在具体合作中,校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都会制约现代学徒制度的发展。因此,在合作之前,为保障学校和企业利益,双方必须制定有关的合作制度,否则,会随意破坏或终止合作,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二、新商科现代学徒制育人环境的制约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学徒制虽然在高职院校广泛推行,但校企合作遇到了诸多难题,从学校角度分析试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制约因素。

(一)学校对现代学徒制认知能力有限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忽视了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需求,过多关注“职业”性,在试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多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通识能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弱,综合职业素质低,学生质量达不到企业创新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够高,企业合作意愿不够强

很多合作企业普遍认为,培养的学徒是无法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传统工匠,学徒的使用会大大降低企业水平,甚至影响到合作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利益驱动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然而学校对企业利益重视程度低,政府层面尚未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故而企业合作意愿不够强。

(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在试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校企合作育人中双方实力决定了彼此合作的意愿、紧密程度和时间长度。高职院校因办学历史、场地问题、设备问题、师资紧缺、专业技能较弱等,社会服务能力不高,无法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影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影响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开展情况[3]。

(四)外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试行现代学徒制受到限制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现有的教育和劳动法律法规对校企联合招聘、学徒安全与管理、校企责权划分等问题没有具体的规定,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试行效果,学徒制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严重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试行推广。

(五)合作企业对人才接纳的能力有限

多数企业开办2~3 个学徒项目就可以满足人才储备的需要,而学校和企业很难维持长久的现代学徒合作关系,合作企业不固定常常导致巨大的教育教学资源闲置。

三、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实践

从2015 年9 月开始,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电子商务专业与中嘉博众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中嘉博众班”,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学生(学徒)。经过“试运行—总结—再实施”,到2019年9 月形成基于实岗育人、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经过2015 级、2016 级、2017 级学生教学实践检验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一)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分析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职业定位、岗位分布状况,根据中嘉博众集团提供的产业发展及企业岗位技能分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由中嘉博众集团按照协议约定安排“中嘉博众班”学生实习就业,联合打造校企密切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新模式。

(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制度、技能要求、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合作等问题,打破传统校企合作被动局面和困境,应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注重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基地等关键要素的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共同设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4]。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围绕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中嘉博众班”第三年进入合作就业阶段。两年时间的合作育人为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中嘉博众集团依据用人协议,邀请与其有合作关系或业务往来的多家企业到校与学生对接,根据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及学生学业考核结果与专业特长,牵针引线,双向选择,做到人岗相匹,无缝对接。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和培训对象,提升学徒的职业能力;把校内学习内容拓展到企业培训,开拓学徒的职业生涯,在岗位培训中熟练掌握本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三)校企共建共享特色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以校企生三方共赢为目标,全面实现产教融合、学工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课程资源、特色教材、实习实训、网络教学等资源的共建共享[5]。高职院校探索和配合企业开发数字资源虚拟应用,探索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数字传输课堂,实现企业实践信息的实时传输。兼职教师可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达到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联合训练的目的。要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原则,运用“互联网+”教育,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

(四)校企创建“2+1”教学模式,以实现三个对接

学生入学前两年,院系选派专任教师承担专业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与岗位基本素质。中嘉博众集团选派技术骨干承担专业实训课与专业拓展课的教学任务,重点培养学生岗位实操能力。

(五)建立校企双导师机制,以推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

在试点班级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管理试点班,完成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流、融合[6];开发“两个通道”,即企业名师进校园,聘请企业工程师做企业文化专题、行业发展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讲座,提高学生企业意识,使学生认同企业文化,试行分段管理,开发角色互认通道,并实施模拟企业运行的班级管理。徒弟是公司的员工,按照员工手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徒弟能够感知到作为“企业人”的价值,通过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渗透企业管理要素,增强学生对学徒企业的归属感。

(六)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教学团队,以优化师资队伍

设立导师流动工作站,选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训,实行挂职、顶岗锻炼等形式融入到企业团队中;设立名师工作室,吸引企业优秀职工、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体验校园文化。通过双向沟通和培养,逐步打造一支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四、改革成果显著

历经三年教学实践,财经系电子商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显著。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合作进入深度融合阶段。通过技能竞赛、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学徒身份可以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影响,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极大地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了协同教育的质量。

(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现代学徒制的试行使高职院校参与社会培训常态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遵循“互惠共利、协调发展”原则,校企应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校企集成,激活合作育人的关键要素,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内容,并提供人才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有效解决专业岗位无缝对接难题

2015 年、2016 年、2017 年“中嘉博众班”招生数分别为21 人、49 人、47 人,在2017 年5 月举办的“中嘉博众班”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中嘉博众集团“实习就业双选会”上,财经系电子商务专业2015 级“中嘉博众班”的21 名学生分别与北京中天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播美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赶集网等来自于省内外10 余家业内知名企业达成了签约意向。

五、新商科现代学徒制育人环境对策

(一)明确合作目标,确立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应该制定统一的计划,建立组织和领导机构,根据联合培养需求,校企共同协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联合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遵循协同育人的原则和要求签订合作协议,确立合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6]。

(二)明确主体内容,提高专业能力

构建课程与岗位对接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典型特色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班级管理和企业团队管理有机结合[7],建设教师和企业大师为核心的校企联合教学团队等。

(三)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三双性”,实现育人环境的一体化

合作育人过程中,学校应坚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行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实施班级和企业班组双导师管理,试行学生—徒弟双身份管理,遵循人才培养“三双性”原则[8]。

(四)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合作育人长效机制

1.优化校企合作育人环境

经过“试点—总结—推广—完善”的过程,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9],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学校和企业之间教师与企业师傅人员互聘、互相挂职锻炼等政策措施,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3.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合作育人实效。根据企业工作布局情况,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学习课堂、实训基地、企业岗位”一体化教学环境。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标准,根据岗位需要,编写特色教材,开展专业课程建设。

4.营造校企文化融合的育人环境

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距离,促进双方文化融合。学校不仅要学会理解企业文化,还应寻找双方之间的文化联系,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认可,可以充分使用校园网络、宣传专栏等;组织企业文化价值观宣传等活动,将企业员工管理系统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五)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体系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建立合作育人机制,规范协同主体职责权限,构建运行、经费、师资等保障体系,架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体系,建立动力、保障、人才、投入与分配等制度机制,协同合作育人将成为提高学生(学徒)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10]。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