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盼盼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01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患者脑部血管因高压产生破裂而出现的脑出血现象,其发病率较高,是脑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自发性脑出血多发于丘脑、基底节等位置,一旦发病可能会引发患者的语言、意识障碍,如不能及时医治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健康,因而需要紧急对患者进行抢救,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急救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流程环节不断优化[1]。现就我院10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我院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间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的相关标准,其中对照组共包括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区间为24-80岁,平均年龄为(56.46±4.56)岁,观察组共包括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区间为25-79岁,平均年龄为(57.43±3.79)岁,患者均自愿加入实验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书,排除病危及有严重脏器损害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做好病情评估,提供患者良好生活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观察组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1)入院后开展急救活动,为患者建立急救护理档案文件,同时严密监控患者的体征发展变化情况。如有异常状况需要及时向上汇报处理。(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完成各项基本检查,对患者的呕吐物及痰液及时清除,防止秽物造成对于呼吸道的阻碍,为了防止脑疝的发生,可适当应用脱水剂等药物。(3)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及时为患者补充能量及营养,维持患者良好的体能,做好患者的转运工作,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让患者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逐步地恢复肢体功能。保证急救护理过程中的动作轻柔,维持患者的舒适状况。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观察指标参照国际脑卒中量表(NIHSS)展开对神经功能的评估,具体评分等级区间为0—22分,患者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状况越差,两者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应用的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9.0,其中计量资料以标准差形式表示,通过t进行组间验证,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进行组间验证,如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则显示为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可见,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14.52±1.25)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3.65±1.01)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对照有显著差异(t=47.828,P=0.000)。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14.48±1.32)分,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12.42±2.49)分,护理前后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t=5.169,P,=0.000)。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3.079,P=0.000)。
自发性脑出血多发于老年群体,会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脑出血病情较为复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致残率较高。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救治措施是当前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急救过程的优化、预后效果的改善需要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地完成各个环节,各组织部门密切配合,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对于患者的脑组织损伤,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获得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梗死灶及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概率,在可逆时间范围内完成对患者的救治。有研究显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紧急抢救的时间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急救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的生存状况,降低对于患者神经细胞的损伤。此次研究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展开对患者的急救活动,入院后为患者建立急救护理档案文件,建立静脉通道,完成各项基本检查,做好脑疝预防工作,为患者补充能量及营养,保证患者安全转运,适当地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等。结果显示,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优化急救效果,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运用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医护过程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