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斯坦·卡迪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疾病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09-1.3%,大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儿童时期死亡率较高[1]。超声是现阶段检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案。常规超声诊断胎儿CHD多检测四腔心切面,但敏感性、预测性较低[2]。近年,心脏彩超已广泛应用于CHD诊断。本研究旨在探析心脏彩超应用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行收治的150例新生儿,男94例,女56例,体重1395-4214(2804.5±1409.5)g。
1.2 方法 使用设备为飞利浦CX50,新生儿置于仰卧位,于熟睡状态时开展。超声检查切片为心底短轴、心尖五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心及胸骨旁左室长轴。检测新生儿的肺动脉主干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腔室内径和左右室壁厚度。(1)腹部横切面:明确胃泡、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脊柱的连带性;(2)上下腔切面:明确胎儿上下腔静脉准确流入心房;(3)四腔心切面:明确胎心朝向、肺血管与心脏连接以及心房与心室、动静脉的连带状况,左右心房大小、心脏瓣膜以及其他组织结构是否正常。其心脏各指标水平由我院≥3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采用双盲法审片、判读,记录分析相关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儿心脏病变检出情况 室间隔缺损:观察组12例;法洛四联症:观察组9例;房间隔缺损:观察组7例;动脉导管不闭:观察组5例。
结果显示,新生儿心脏病变检出率为22%(33/150)。
2.2 病变患儿的预后情况 33例患儿均于出生后第2个月、第5个月回院复查,遵医嘱执行风控养护,自愈21例,占比63.64%;行手术治疗康复7例,占比21.12%;手术治疗未治愈但不见并发症5例,占比15.15%。
胎儿心脏心血管于成熟发育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新生儿出生前心脏发育本应早期闭合通道、未及时闭合等均是先天性心脏病诱因[2]。该病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均存在严重威胁。现阶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病率不断增长,而同时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孕妇通过产前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等早期筛查诊断等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心脏病心脏病预防及早期治疗效果提升提供更大可能。
传统检查多开展常规产前三级超声筛查,漏诊率较高,存在较大局限性。心脏彩超是基于超声检查之上予以多层次、多维度检查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式[3]。其将腹部超声探头置于小儿腹部,根据先心病“三节段”系统诊断理念。广泛扫查心脏部位状况,获取超声图像,清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直观心脏是否具有畸形问题,同时可观察心脏各个切面状况,加之测定超声参数,以此明确胎儿心脏是否具有异常状况。其超声检查便捷性高、对影像学医师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判读、分析结果较简单,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心脏病变检出率为22%(33/150)。正常新生儿降生后动脉导管、卵圆孔均会迅速闭合,同步建立血液循环。而罹患先天性脏病患儿此时即会出现反向病变,如动脉导管不闭。此外,本次研究33例患儿在第3个月、5个月复查预后状况显示,自愈21例,占比63.64%;行手术治疗康复7例,占比21.12%;手术治疗未治愈但不见并发症5例,占比15.15%。可提示先天心脏病预后情况相对乐观,根据患儿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养护方案,很大程度上可实现自愈,部分患儿经手术治疗可实现治愈。
综合所述,心脏彩超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可精确检出心脏病变,有助于及早检出疾病及时治疗,切实保障患儿安全,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