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宸, 何钰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系,广东广州 510006)
方剂为治病的药方,历代中医习医者皆知中医方剂的药物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等的重要性。探究医家遣药组方特色与学术思想亦是当今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方剂可反映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习俗与人群疾病谱;以方剂为视角,还可解读医学典籍。本研究以卓凤翔所著《卫生至宝图说》中所载方剂为视角,研究近代男女生殖卫生与胎前产后卫生,揭示中国近代优生优育思想。
卓凤翔,清代广东香山县(主要范围包括现今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广州市南沙区大部分地区与澳门等)人,精通岐黄之术,游历各国20余年,与各国名医素有交往。卓凤翔“考较中西医学之同异”,采用“西医精绘之图”,说明“男女全体之功用,生育之机缄”,数易书稿,写成《卫生至宝图说》[1]。番禺李启祥评价此书为“中国言卫生之书所未及者,得此书以补其憾,是诚为不朽之业也。”[1]
乾隆后的100年,中国人口增长出现停滞,是卓氏的写作缘起。乾嘉时期人口4亿,至光绪末年理应增至10亿以上,而实际仅增长了2千万[1]762,卓氏将此期人口增长停滞归结为“中国男女,迩来不讲卫生”[1]762,因而撰写《卫生至宝图说》,以期可“使世之男女,人人查阅,则全体功用、生育方法,皆了然于心目之间。男子求嗣,如左券之可操,妇女产儿,当分娩而无苦,即延年却病,其法亦无俟他求。”[1]762
《卫生至宝图说》成书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年由中华印务有限公司铅印出版,该书收藏于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据此影印。该版本也是《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收的唯一版本[2]。可见,该书流传不广,兼具有医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2.1 注重妇女卫生,善用方剂调治
2.1.1 月经期卫生与撞红方 月经期为每次月经持续的天数。卓氏认为,“月经者,乃子宫所生之液,以备胎孕之需,似血而非血也,以依期消长为安,色红不结为正,来去失时为弱,色杂而凝为病”[1]779。妇女在经期,“过寒过热皆不可触,力役劳恸(按:极度悲哀)之事勿为,必须静养身体”[1]779,强调经期身体若觉异常,不能隐瞒,应即请医生诊治。“若置之等闲,反酿身体不测之害”[1]779。
经期性行为,中医称之为“撞红”。《卫生至宝图说》禁止经期性行为,认为妇女月经为“血毒”,并记录了“撞红”症状:“夫妇女月经一月一至,其阴血最毒,而夫妇行房,白入红出,以至染其血毒,是即所谓撞月经,又名撞红……渐见头刺、身热、骨痛、腰痛,宜服下方,可无后患”[1]780。《卫生至宝图说》记载了验证妇人“撞红”方法:“凡染此症者,必畏太阳,背脊骨秤住,即先取苏木煎水饮,不见澁(涩)喉便是”[1]780。治疗妇人“撞红”可采用撞红方和妇人撞尾红方。撞红方:赤茯苓2钱、泽泻2钱、车前钱半、牛膝钱半、生地黄3钱、牡丹皮2钱、滑石2钱、麦冬2钱、萆薢1钱、血珀5分,冲服。如或症重,多服数剂即愈[1]780。妇人撞尾红方:苏叶1钱、陈皮7分、厚朴1钱、砂仁7分、白芍8分、香附1钱、益母草1钱、木通1钱、甘草7分,姜、枣煎服,连服3剂即愈[1]780。
2.1.2 妊娠期卫生与保胎丸 妊娠期是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妊娠期的卫生关系到孕妇与胎儿的健康。《卫生至宝图说》包含不少符合现代妊娠期卫生思想的内容,即卓凤翔提出的“保产机要四条”、“保护胎原四条”以及“胎前节养六条”。卓氏妊娠期卫生内容概述如下:
(1)保产以绝欲为第一要事。保胎首重寡欲,寡欲必先清心。“护胎以绝欲为首,其次亦宜节欲,盖欲寡则心清,胎气能谧(按:安宁)……且易生易育,少病而多寿”[1]785。孕后夫妻分房静养,不仅有助于保胎,而且“临盆易生易育,得子少病而得寿”,否则易致“半产滑胎”[1]785。卓氏这一保胎思想与3个月内及7个月以后禁止房事的现代妊娠期卫生相吻合。
(2)孕妇要小劳。所谓小劳,卓氏认为“晨早离床,出为盥漱,室内之洒扫,勿尽委于婢,自执为之。又各事亦自宜将之,身久安闲,则出户外散步,此乃适当之小劳”[1]784。卓氏发现乡间农妇、仆妇下人,“堕胎甚小”,就是因为小劳的缘故。劳逸有节,可使孕妇气血流畅,既利于保护胎元,又利于日后分娩。“劳则气血流通,筋骨坚固,胎在腹中,习以为常,以后虽有些微闪挫,不至坏事”[1]784。
(3)注重胎教。胎教是指妊娠期间给孕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孕育环境,促使胎儿正常发育和优生,以提高人口先天素质的方法。“胎教”一词,始见于《大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有身)之七月,而就宴室”[3];“周后妃(按:周武王王后邑姜)任(按: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按:不踮脚尖),坐而不差(按: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按:傲慢),虽怒而不詈(按:骂),胎教之谓也”[3]417-418。古代所谓胎教,包括有身孕7个月即闭房而处;孕后要分房静养,精神怡悦,起居有常,言行端正等。胎教关系到孕妇与胎儿的健康,以及优生优育。卓氏的胎教思想集中于“胎前节养六条”,实继承于《宜麟策》“保孕六说”[4]。“安闲宁静”是对胎教的高度概括,具体内容包括“不校是非”“不争得失”“心无嫉妬”以及“情无淫荡”[1]786,强调“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1]785,认同良好的胎教可使后代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欲生好子者,必须先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有孝友之心,无乖戾之习,所谓和气致祥,一门有庆,无不由胎教得之”[1]785-786。
(4)衣着清洁卫生有益于身。孕妇衣着要依据“天气之寒热冷温”,不要只顾“外貌装饰”;衣着只要清洁,就“有益于身”,内衣“尤宜洁净”[1]784。衣着污垢可伤及孕妇与胎儿。“苟着污垢,令肌肤不爽快疏通,于血脉大损,故染汗之衣,须即洗之,此等事在常人皆然,况孕妇乎,若不顾之,不特害其子,终自戕其身”[1]784。
(5)服用“保胎丸”。卓氏反对一味服用兴阳壮热的种子药方,认为“种子之方,大抵兴阳壮热之品居多,甚至煅炼金石及制取毒秽悍劣诸物,炫诡矜奇,但助房中之乐,不顾丧身之祸”[1]783。依据体质的寒热虚实,用药后能达到阴阳平和,才称得上“种子之方”。“种子之方,本无定轨,每人而药,各有其宜。凡寒者温之,即种子也,热者凉之,即种子也,滑者澁(涩)之,虚者补之,去其所偏,使阴阳和平而化生,皆种子之法也”[1]783。卓氏肯定正确用药对于保全母子所起的作用。“若知接养有方,随时调治,其所安全母子者,药饵之功”[1]786。所拟“保胎丸”(当归、白芍、川芎、黄芩、白术),“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小产者,皆宜常服,以清其源而后无患也”[1]784-785。
2.1.3 产褥期卫生与生化汤 胎儿娩出至生殖器官恢复原状的这一段时期为产褥期。卓氏认为产后气血两虚,若起居不慎,风寒外袭,瘀血内停,或饮食厚味过伤,忧劳忿怒,易致“蓐劳虚羸”[1]794。避免“蓐劳虚羸”,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产后“宜仰卧不宜侧睡,宜竖膝不宜伸足,宜闭目静养,切忌大喜大怒”[1]793。其次,产后饮食“务择滋养品而消化易者最宜”[1]793,尤其推崇富含蛋白质的肉汤与鸡蛋,“鸡蛋乃去瘀生新之能,肉羹可以壮旺身体”[1]793。第三,分娩后宜静养,“经过十日外可静在室内运动,至满月气血平复,方可照常理事”[1]793。第四,不宜初产即过问生男生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因爱憎而动气,皆能致病”[1]793,连胎生女,也是常有之事,公婆、丈夫“只宜好言宽慰,切不可咨嗟叹息,将妇抱怨,令其气苦,未免致病伤生”[1]793。最后,服用去瘀生新的生化汤。鉴于产后血虚以致气弱,“如太补则气血易滞,若失调则诸邪易袭”[1]793,卓氏主张“产妇既分娩毕,不问腹痛不痛,有病无病,随服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一二剂,可免血晕血逆之患”[1]793,此方具有“去瘀生新,扶阳益血,行中有补,化中有生”[1]793之功效。
2.1.4 哺乳期卫生与通脉汤 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阶段称为哺乳期,从开始哺乳至停止哺乳,哺乳期通常约10个月至1年。哺乳喂养小儿要得法:哺乳前先捏去宿乳少许,再哺乳;不可过饱,饱则溢而成呕吐;夜间哺乳宜慎,“常有哺乳之间,母不知而睡去,儿肤肉柔嫩,其口鼻为重大乳房所压,每致于死”[1]795;“乳后不可便与食,哺后不可便与乳”,否则乳食相连,难以消化,重者“成癖成疳”,轻者“泄痫腹疼”[1]795。卓氏引用谚语,阐明育儿真谛,“耐三分寒,喫(吃)七分饱,频揉肚,勤洗澡,要背煖(暖)肚煖(暖),头凉心胸凉”;“惜儿须惜食,又云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1]795-796。
对产后乳房胀痛,卓氏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少壮之妇,气血强盛,乳汁多而儿尚小,不能吃退,以致宿乳留畜(蓄),新乳又生,陈陈相因,壅塞乳窍,凝滞不通,以致肿痛成痈”[1]796;二是“任儿含乳睡着,儿不吮乳,反吹气入乳中,亦闭乳窍,以致胀痛”[1]796。缓解乳房胀痛只需要“疏通乳窍,儿吮手揉,使乳汁流畅,便可消散”[1]796。
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血虚胃弱”“产时去血过多”“产前有病”“贫俭之家,仆妇下人,产后失于调养,血脉枯槁”“年至四十,血气渐衰”等[1]795。卓氏反对使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认为此类药有损于母婴。“勉强打通,乳汁清薄,令儿不寿,且损气血,产后多病,不久便干,反为不美”[1]795。主张使用稳妥的通脉汤。“生芪一两、当归五钱、白芷五钱,用猪蹄一只煮汤,吹去浮油,煎药一大琬(碗)服之,覆面睡即有乳,或未效,再一服,无不通矣”[1]795-796。通脉汤治乳少或无乳,“若新产无乳者,不用猪蹄,只用水一半、酒一半煎服,体壮者加红花三五分,以消恶露”[1]796。
2.2 非健康性行为影响生育、有害健康 卓凤翔认为非健康性行为,不仅影响生育,而且有害健康。“交接不得其宜,孕产不得其法,不特无瓜瓞椒蕃(按:子孙繁盛众多)之望,且甚至疾病缠扰,短折可忧”[1]762。卓氏所述非健康性行为主要包括“拥妓宿娼”、经期性行为(见前述)与病而未愈的性行为。
2.2.1 近代花柳病与老疳疔方 “花柳”一词出自李白的《流夜郎赠辛判官》:“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洒”[5]。后以“花柳”指代妓院与娼妓,“寻花问柳”指嫖妓,所得之病为花柳病。娼妓与花柳病是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顾颉刚游历北方时发现,“我们游绥远,那省中只有一个医院,是比国(按:比利时)的神父办的,调查一下就知道,到院诊治的人,梅毒占70%。”[6]
花柳病危害国人健康与社会风气,影响到种族康强。“小则形毁肤烂,害及个人。大则遗祸子孙,断绝宗嗣,为害之烈,甚于洪水猛兽”;“一人患病,祸及妻孥,一方流毒,害遍全国”[7]。卓氏认为拥妓宿娼“伤残身体,毒及妻孥”[1]777,如果不幸染上花柳病,“可将老疳疔方疗治”[1]777。老疳疔方组成:胡麻仁钱半、牛膝1钱、连翘1钱、琥珀钱半、钟乳石1钱、雄黄精1钱、黄芩1钱、当归1钱、白蒺藜钱半、三仙丹2分、蝉蜕1钱、没药1钱、黄柏1钱、珍珠末7分、牛黄钱半、川连1钱、乳香1钱、丁香1钱、儿茶1钱、木瓜1钱。认为“此方能医十年疔坠,一切疳疔鱼口便毒”[1]777。
2.2.2 劳累后或病而未愈的性行为与夹色方 卓凤翔认为大凡男女,若终日辛劳,负重远行,耗气动血,此时则不可行房。如果误犯,或者行房后感冒风寒,可服“夹色验方”。夹色验方:槐花3钱、槟榔1钱5分、白芷2钱、朱砂4分另包冲服、薄荷4分、咸榄3枚、清远茶3钱,净水煎服,服至愈为度,或用芒果树的枝煎水作茶饮[1]800。
《伤寒论》有阴阳易、差后劳复之证治,意为病后性行为所致病证。其主要症状有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治以烧裈散[8]。卓氏的“夹色验方”所含药物如槐花、槟榔、白芷、朱砂、薄荷、咸榄、清远茶等,较烧裈散更易理解与接受。
2.3 子嗣有无,全在男子 卓氏在其《种子论》中形象地用“择地”“养种”“乘时”“投虚”阐述种子之法。“地则母之血也,种则父之精也,时则精血交感之会也,虚则去旧生新之初也”[1]781。“种子之法,以寡欲为首,养其身体,保其健康,可使精与血俱盛,所待者时也。当夫月经一来,即记其时而算,以三十时辰,乃两日半也,至此积秽荡涤既尽,新血初生,所谓时与虚者俱会矣”[1]782。
《种子论》见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医旨绪余》《女科要旨》。《增补内经拾遗方论》由骆龙吉原著,刘裕德、朱练订补。骆龙吉具体生平不详,相传为宋人,今人研究发现“《内经拾遗方论》中所用之方……有明代吴昆等人之方,故显然可疑,似为明人”[9]。考孙一奎的《医旨绪余》、吴昆的《医方考》、陈修园的《女科要旨》分别成书于1573、1584、1820年,孙一奎、吴昆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种子论》极可能形成于明代嘉万年间。
受孕关键在于“男精女血,充实而无病”[1]782,如果男子“临事不坚”“流而不射”“梦遗频数”“便浊淋澁(涩)”“或好女色”“或好童俊”“素患阴疝”[1]782等,虽广置姬妾,只是戕贼性命,无益于受孕。卓氏批评不能受孕却责之妇人的观点,“试观富贵之家,侍妾已多,其中能无月水当期而无病者乎”[1]782。因而提出“子嗣有无,全在男子”[1]782的观点。
至于“孕而小产”“产而不育”“育而不寿”,则“皆由男子心之动静,欲之多寡”[1]782。世人常诿过于妇女与寿之修短,卓氏认为这种观点“不亦谬乎”?
卓氏虽然认同“饮食之类,虽人之脏气,各有所宜”[1]783,但意识到饮酒对受孕有影响,明确提出“好饮者子多不育”[1]782。饮酒对受孕的危害,在于“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精多湿热,则他日胎毒、疮瘻、痘疹、惊风、脾败之类,率已造端于混沌之初矣”[1]783;“好饮者子多不育,盖酒性慓悍,火毒乱精而湿热胜也”[1]782。建议青年男女,“凡求子者,必宜先有所慎,与其多饮不如少饮,少饮不如不饮”[1]783。
2.4 注重婴儿期的调护与小儿常见病的防治 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为婴儿期。婴儿是人的一生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卓氏认识到婴儿期之调护对于人的一生健康关系至重。“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培养之得失”[1]795。婴儿之调护,一言概之,即“饮食宜调,寒温宜适”[1]795。具体而言,“月内小儿,不可闻啼即抱,又不可一啼便乳”[1]795。婴儿啼哭有利于“胎中所受热毒从此而散,胎中惊气从此而解”[1]795;“小儿未满月之前,又不可早剃胎发”,因“此发乃天然护儿脑之宝物,若早剃之,其气血未盈,寒风易入”[1]795。
小儿常见病古有麻痘惊疳之说。卓氏未述及麻疹,可能与中医诊治麻疹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关。痘为小儿一大病,即烈性传染病天花。“我国近年之死于天花者每年不下数十万人”[10]。卓氏以为“痘之为毒,受于先天,感于时气,散于经络”[1]798。小儿出痘对父母、小儿本人均属生死考验。“人家小儿出痘,若遇险症,延医服药,举家日夕守视,多少酸辛,问卜求神,多少惊恐,其轻者亦须多方调护”[1]799;“人谁不爱儿女,爱儿女谁不虑及出痘一事,必要过了这个关头,方算得是自己儿女”[1]799。卓氏大赞种牛痘的好处,“今牛痘则止种四颗或六颗,小儿嬉笑饮食一切如常,旬日之外,告厥成功,无灾无害,不惟小儿省却疾苦,即育子者亦省却忧劳,法诚善也”[1]799。
惊风有急惊、慢惊之分,小儿脏腑微弱,一旦误服药物,则贻害非轻。“急惊属实热,宜用清凉,慢惊属虚寒,宜用温补”[1]796。卓氏采用逐寒荡惊汤(胡椒、炮姜、肉桂、丁香)、加味理中地黄汤(熟地黄、当归、山萸肉、枸杞子、肉桂、炮姜、党参、炙甘草、补骨脂、酸枣仁、白术、炙黄芪)治疗慢惊,采用清热镇惊汤(连翘、柴胡、地骨皮、龙胆草、钩藤、黄连、栀子、黄芩、麦冬、赤茯苓、木通、车前子、枳实、甘草、薄荷、滑石、灯心、淡竹叶)、加减凉膈散(连翘、黄芩、栀子、枳实、前胡、薄荷、甘草、大黄)、宣风散(陈皮、槟榔、甘草、黑牵牛)治疗急惊。逐寒荡惊汤“治小儿气体本虚,或久病不愈,或痘后疹后,或误服凉药,泄泻呕吐……认明但系虚寒,即宜服之”[1]797;加味理中地黄汤“治小儿精神已亏,气血大坏,形状狼狈,瘦弱至极”[1]797;清热镇惊汤治“急惊初起”。
卓氏以为“小儿诸疳最为重候”[1]796,疳积由“贪啫肥甘,损伤脾胃”[1]796所致,“为父母者须知慎于平时,不可以 䑛 犊姑息,任其恣食而成诸病”[1]796。
《卫生至宝图说》对现代中医的贡献有三:第一,书中内容涵括了男女生殖卫生与婴儿卫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月经)依期消长为安,色红不结为正,来去失时为弱,色杂而凝为病”,“护胎以绝欲为首”,“生子性情和顺,有孝友之心,无乖戾之习……无不由胎教得之”,“子嗣有无,全在男子”,“好饮者子多不育”,“儿之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培养之得失”等,这些观点体现了近代优生优育思想。第二,《卫生至宝图说》之作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在医界的反映。卓凤翔写作缘起是基于清乾隆后100年,中国人口增长出现停滞现象,归结其原因是“中国男女,迩来不讲卫生”,“中国之人,每多患弱,皆由饮食起居,未知卫生之法,故不能如西人之强”[1]762,所以,站在强种强国的高度,阐明男女生殖卫生的重要,如果讲究生殖卫生,“则中国无弱民,而中国且成为强国”[1]762。第三,重视发挥传统中医方剂在繁衍人口、强种强国中的作用。“撞红方”“保胎丸”“生化汤”“通脉汤”等承载着保障妇女孕产保健的使命。“老疳疔方”“夹色验方”等发挥着对男子非健康性行为所致身体与家庭伤害的“补救”作用。“逐寒荡惊汤”“加味理中地黄汤”“清热镇惊汤”“加减凉膈散”“宣风散”治疗小儿惊风,为护婴良方。可见,《卫生至宝图说》是一部体现优生优育思想的近代卫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