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三结合”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2020-03-03 03:58张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政

张建

(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是落实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理论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政课的纲领和指南。高校思政课应当做好“三进”工作,从而真正发挥其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时代性是其具有的显著特征。医学院校《原理》课应该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在坚持思政课普遍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医学特色,从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课的“三结合”。

1 教学原则——“八个相统一”与医文相融相结合

1.1 “八个相统一”是根本教学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一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原理》课教学中应旗帜鲜明地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讲清楚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同时坚持以理服人,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使其政治主张的学理性得以彰显。二是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重点从价值取向和阶级立场的角度在《原理》课中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属性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一脉相承的,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形成过程、思想内涵、历史地位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应该在《原理》课中重点讲述。三是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原理》课中的基本观点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做到不破不立、有破有立。四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第一课堂的融合是前提和基础,第二课堂的融合是有效补充;理论性要求侧重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实践性要求学生深入社会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五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既要以思政课的普遍规律实现两者的融合,又要凸显医学院校的特色,注重医学院校思政课程的独特规律。六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倡导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两者的融合同样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互动式教学、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七是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上应坚持改革创新,既要用灌输方式讲清楚理论体系,又要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21世纪在中国的新发展。八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理》课程仍然要以理论授课方式的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又要在第二课堂特别是实践考察中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和问题意识。

1.2 医文相融是校本教学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课的根本教学原则。其中,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应该成为专业院校强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所谓统一性指的是高校《原理》课应该坚持全国一盘棋,在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的引导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完整、准确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样性指的是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总结校本思政课教学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办学理念、目标以及校园文化,在案例教学、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实现统一性下的多元化,从而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认为医学院校在《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立足于医学院校的特色和实际,深挖校本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等软环境,坚持把医文相融作为校本教学原则。就广州医科大学而言,在一甲子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展现了颇具特色的“南山风格”,这些既是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也是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课的校本教学原则。《原理》课应在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坚持医学与思政的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彰显医学教育特色,在医学教育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主义属性和人民立场、在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哲学底蕴、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宏观论述等方面积极融入。

2 教学内容——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

2.1 在整体理解中融入《原理》课全过程

2.1.1整体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界格局调整以及党情和国情的变化,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内在传承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原理》课在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必须讲清楚这一点,也必须将这一基本认知贯穿教学全过程。

2.1.2整体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原理》课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原理》课的指导思想。就《原理》课程而言,其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宏大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分析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在此意义上,《原理》课程既要以经典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又必须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纳入课程体系,从而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原理》课具有承担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使命,同时又是重要的传播阵地和宣传平台,是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历史传统。因此,《原理》课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应有之义和天然使命。

2.2 在重点把握中融入《原理》课分章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活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阐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将其融入《原理》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讲授的普遍要求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重点在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章节有针对性地有机融合。

2.2.1唯物论部分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概念及其内涵是最为纯粹的哲学概念,在这一部分就需要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以丰富基本原理的层次感和时代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在尊重、把握并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和确立,没有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变化,就不可能有新理论的出现。世界统一于物质,并不否认反而更加尊重意识的反作用,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强调就可见一斑。在此意义上,从过程论的角度可以培育医学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的世界观。

2.2.2辩证法部分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内容与本质 从内容上看,唯物主义辩证法主要涉及实事求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以及唯物辩证法等思维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强调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确立问题意识,主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结合医学教育特色,矛盾分析法应该成为融合的重点。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以及“健康中国”战略都可以成为矛盾分析法的重要素材,就人民健康现状与问题的解决、“健康中国”战略的顶层设计与重点推进等问题展开详细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医患矛盾,善于把握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因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

2.2.3唯物史观部分聚焦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以及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因而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就要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改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因此“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3]。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民主体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群众史观的新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以坚持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部分可结合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以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学观等内容,引导医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同时,唯物史观部分还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等重要论述,探讨医学院校杏林文化和“广医人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2.2.4政治经济学部分聚焦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界定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新世界观的指导下展开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剖析。马克思从商品概念出发,在分析商品二因素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商品生产者劳动两重性的基础上,指出商品经济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演化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按照这一逻辑,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及其逐利本性,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的规律是追求和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下的剥削制度。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的政治经济学致力于资本批判和市场批判,致力于对私有制的消灭,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对私有制的扬弃。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决定》同时明确要求,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讨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要讲清楚两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讲清楚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同时要讲清楚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此三个“讲清楚”过程中,实现《原理》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融合。

2.2.5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 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20世纪中期社会主义阵营的辉煌到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自20世纪晚期以来,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历史低潮期,西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崩溃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在一定意义上拯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声誉,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世纪、新阶段强大的生命力。为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必然包括中国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可能也应该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特别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的“两步走”,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容。就融合机制而言,这部分要讲清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阶段性描述,是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化;要讲清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要讲清楚医学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担当和使命。

3 教学方法——多元教学与叙事医学相结合

3.1 理论授课侧重从“关注”到悟原理

叙事医学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关注”,提倡医护人员关注病人的故事,包括他们的过去、家庭和心理变化等,要把病人首先当成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按照这一逻辑,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同样首先要注重“关注”,要引导学生关注医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关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就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这是第一课要澄清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够为《原理》课在医学院校的开展奠定认识论基础。一是引导学生讨论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人、人的健康、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建立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互补——治疗个体与治疗社会,建立两者的外延联系。就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原理而言,一是要澄清哲学社会科学的特征与功能,特别是其独有的价值性与意识形态功能;二是要树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推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理念。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而言,一是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其形成过程所彰显的问题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其思想内涵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基本结构;三是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其思想所呈现的方法论和思维方法。从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到把握其基本原理,这是教师理论授课的侧重点。

3.2 自主学习侧重从读原著到“再现”

叙事医学的第二个要素是“再现”,要求医务工作者反思、再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实,是对所“关注”事实的再思考。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具体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读原著和以写作方式“再现”原著。首先,从读原著的角度来看,在教师理论讲授阶段澄清基本原理之后,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读原著、学原文,巩固对原理的领悟。这就需要回到两个层次意义上的原著,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的经典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经典文献,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之江新语》以及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等。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言,无论如何是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而忽略对原著、原文的阅读和学习的,只有通过读原著的方式才能够接触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从而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观。在读原著阶段,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及时回答学生在读原著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以读书沙龙的形式展开讨论。其次,从原著“再现”的角度而言,人文社科教育必须坚持读写并用。所谓“再现”就是要求学生以读书报告、阅读笔记的形式反思读原著、学原文的收获,以文字形式再现经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我反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关联,形成个体化的结论。这是《原理》课必须存在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相长的必经阶段。

3.3 实践学习侧重从观社会到“归属”

“归属”是叙事医学的第三个核心概念,讨论的是由“关注”和“再现”阶段螺旋式升华,是对医患关系的认同、对医护工作的共情。这一原理在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可以体现为大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开展对教师理论授课阶段所阐述的原理和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读经典的具体应用,以增加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代入感。实践教学应侧重体验式和参与式,在参与和体验中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认知。如《原理》课所讨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因素”与习近平有关生态文明思想的融合,完全可以在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垃圾分类活动中得以呈现和体验;又如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立场的融合,完全可以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体验。只有经过实践教学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反思,进而回归原理、探讨问题的解决,才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实践性,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初衷。

猜你喜欢
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