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
三河市中医医院,河北 三河 065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最为基础的病因就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在此基础上,因外伤、劳累等造成病情进一步加重[1]。临床上常使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压迫等措施,有研究表明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为研究其具体效果,本文选取27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39)和治疗组(n=139)。对照组中,男70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45.29±4.39)岁;治疗组中,男71例,女68例;平均年龄为(45.37±4.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常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压迫等。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①西医治疗:行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后,注入消炎镇痛药(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曲安奈德注射液),后行骨盆牵引,1次/d,30min/次。②中医治疗:手法整复,为患者放松背部肌肉,再用肘部对背部进行点压,再行中医正骨手法,最后放松退部,让患者卧床休息10min;艾灸,灸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等穴位,1次/d,30min/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标准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来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7.28±1.32)分,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7.33±1.17)分,比较结果为(t=1.029,P=0.83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26±1.29)分,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47±0.89)分,比较结果为(t=8.351,P=0.001),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气血瘀滞、风寒湿、肝肾两虚三种类型,第一种多是因外伤引起的,第二种病因不明,但遇热症状会加重,第三种是久治不愈,症状反复[2]。可以通过推拿整复再加上艾灸进行治疗,手法整复可以对腰椎关节进行复位,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艾灸能够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还能补充肾阳[3]。
西医则主张对症施治,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能够有效阻断疼痛,消除局部水肿,解除压迫,注入消炎镇痛药(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曲安奈德注射液)能够减少炎性渗出,促进血液循环,骨盆牵引能够增大腰椎间隙,使关节错位进行复位,解除神经根压迫[4]。
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78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3.47±0.89)分)小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十分有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