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希
(四川省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四川 南充 637000)
本文将通过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国际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进策略两部分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给予有关学校以及教师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
1.1 缺少国际化的优秀教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一种,其主要的教学任务便是向学生传递有关管理类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管理能力。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用教材大多为国产教材(例如:我国曼昆所撰写、编制的《经济学原理》),相关课程的设立与安排也是基于教师、学院所选教材。教材的选取范围比较狭隘,教学案例比较老旧没有创新,导致相关教学工作从根本上与国际发展脱轨。
1.2 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偏文科的学科,与其他偏理科的学科不同,其只需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从而形成只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状况。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会降低其自身的实践能力,毕业进入工作后将大大缺少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运用于日常的工作中。同时学院的整体评价标准也存在极大的漏洞,例如学院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仅仅基于理论教学的整体成绩,导致教师日常只注重理论教学,甚至大部分教师还会将这种老旧的评价标准运用与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从而形成教学重点偏移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1.3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立主要偏向于理论化,现如今理论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是通过多媒体结合教师讲解为主,依旧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模式,学生整体参与度不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整体氛围过于沉闷,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在积极的进行改革工作,将沙盘实训教学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但是其选取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不能与现实紧密结合,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效率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2.1 建立明确、细致的教学目标。学院是否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细致以及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决定了相关教学是否能够高质量的实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项交叉性的学科,其自身特点导致部分非专业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也能很好的胜任相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院不能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一套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指向,将会大大降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自身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基于社会的真实需求进行相关培养目标的设立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企业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立安排相关课程,以此来提高学院毕业学生的整体就业率。
2.2 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现如今高校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工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应该是更加全面且偏向实践能力,因此学院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高校需要根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特点,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基于新型的教学理论知识,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掌握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规律。同时注重将实践能力纳入到学生整体评价标准中,提高学生整体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2.3 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作为如今高校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对于高素质工商企业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相关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求适宜的企业进行合作,搭建稳定的人才培养和供给平台,积极整合校园以及企业所拥有的优秀资源并加以利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能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体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教学工作。同时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就业趋向,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在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国际视野下进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于企业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相关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更为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大力实行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工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