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伟 王玉洁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辽宁 沈阳 110122)
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城市建设为企业发展搭建舞台,企业发展拉动城市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为城市建设增强软实力,“产教城”之间联系密切,成长发展互促共荣,相得益彰。
培养应用型人才,企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示范带头作用,产业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业与职业教育互利共进的长久之策。
1.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办职教
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国家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近期发布的文件包括:
2017年8月,为推进国有企业办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国有企业办的教育机构,分类进行处理,鼓励国有企业继续举办职业院校,对企业举办的普通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普通高校等,移交地方管理。
2018年2月,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六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2.办好职业教育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行业和企业办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行业与企业服务,企业是直接受益者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企业与学校都是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具有同样的责任与地位。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没有人力资源储备的企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企业举办好的职业教育企业,会成为企业的优良资产,不仅能让企业收获经济效益,而且还能获得社会效益。
3.企业办职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与市场、企业、产业保持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如果与企业联系少,对市场需求不敏感,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脱节,培养的人才落后于产业布局调整,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后,企业还要重新培训,这是职业教育“关门办学”的主要问题。
企业办职业教育,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产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链无缝对接产业链,在人才培养上,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产业技术。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可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
1.企业直接办学
企业直接办职教,计划经济时期有很多,后来随着企业社会改革,有的学校与企业剥离了。按照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兴办、继续办职业教育。2017年3月,三一集团创办的湖南三一工学院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新三板市场上仅有的高职院校,由于三一工学院的主营收入大部分来自高等职业教育,又被称为“高等职业院校第一股”。
2.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
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合作设置专业、开发专业标准,研究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学生。
3.企业以多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
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学生实习岗位、教师实践岗位、订单班、定向委培、学徒制培养、职工教育培训、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城市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职业教育亦助力城市生长。城市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员工占有很大的比重。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促进就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的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会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需要不同梯度人才整体素质的上升,劳动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
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新兴产业人才,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或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德国表现尤为突出,德国把职业教育看成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职业教育被称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
辽宁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重大技术装备基础雄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辽宁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发展上,辽宁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发展高端装备成套化为重点,聚焦关键领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把辽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
辽宁职业教育探索多元主体联合办学,全省现已有30余所职业院校先后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共建二级院校或专业的探索与尝试。近5年来,辽宁职业教育年均毕业生超过20万人,为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队伍注入强劲动力。
从2017年起,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双高建设计划”组织实施,“双高建设计划”要重点建设10所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60个高水平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涵盖11个市28所高职院校和全省15个产业大类。
1.统筹产教城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区域发展战略是联通产业、城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纽带。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规划,高端布局,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作为产业链配套,融入各项政策,明确产教融合发展。应充分借鉴泉州市政府统筹推动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是建立市、县两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市长担任市级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分管工业、教育的副市长分别担任副总召集人,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2.协调各方资源,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
国家发布的系列政策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企业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企业办学依然会面临一些困境,例如国有企业举办的院校,不能获得与公办、民办院校相同的“待遇”,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生产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明确具体的政策支持,对企业主体办学的学生同等对待,拨付财政性生均经费,保障企业办学经费供给,加大对企业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金融、财政、土地、专项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为企业办职教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双轮驱动,企业发挥行业资源、设备、人员优势,主动办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
3.职业院校要练好“内功”,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提高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注重自身内涵质量提升,提高办学质量,不仅是职业教育实现自身价值,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的需要,也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推进,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学生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最好体现。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职业教育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共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度还有待加强。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应全面、全方位开放办学。
院校发展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结合本地产业布局情况,合理规划专业设置,专业链匹配产业链,专业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相符合,与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相符。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合作设置专业、开发专业标准,研究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要树立协作意识,增强协作能力,让校企合作育人做到“无缝对接”。
提升教师整体能力,教师的素质和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高职教育的“双师”既要掌握专业前沿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行业前端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把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汇到教学中,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成为企业欢迎的学生,提高学生、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满意度。提高教师“双师”比例从企业聘请行家里手壮大“双师”队伍,以及现有“双师”队伍的再提升,都是提升学校核心实力的必要行动。
总之,产教城三方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发展共同体,涉及政府、企业、职教等多个主体,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就会如同三棱镜,折射出企业兴旺、城市繁荣、人民幸福的七彩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