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易梦晨
对于企业来说,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做好税收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科学、合理、合法的降低企业税负,可以增加企业现金流,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营改增之后,对建筑行业影响较大。因此,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少缴税、晚缴税的风险,一方面是多缴税、早缴税的风险。企业少缴税、晚缴税会遭到税务机关处罚,降低施工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丧失税收优惠等危害。而多缴税、早缴税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损害企业效益。这两方面因素都是因为对国家的税收政策没有及时掌握,也没有对企业做合理的税务筹划而导致的。特别是建筑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员工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管理,也不利于税务风险的防控。
(1)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不当。建筑施工企业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对税务成本造成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期初签订合同时,专业的财务人员并未参与签订和谈判合同,大部分是基层的施工管理人员签订合同,他们缺乏税务管理观念,签署合同较为随意,不容易发现合同中存在的漏洞,也没有考虑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在成本测算中忽略了税务成本而造成税务风险增加。(2)未足额申报税款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施工企业未足额申报印花税的情况普遍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条例所说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是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包括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和转包合同。税务人员在缴纳印花税时可能只缴纳了总包合同的印花税而漏缴了分包合同的印花税。(3)税务执法发生偏差。我国的税法体系针对基本问题税收制度有相关规定,但税收征管的事项无法做到全面覆盖,税务机关对税务执法人员赋予自由裁量权较大,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一般呈现相对分散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和税务机关没有对称的信息沟通,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税务政策,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的税务风险增加。(4)代缴代扣的税务风险。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指员工发生应纳税所得时,由企业帮员工先缴纳,再从员工的工资里面扣取。企业计算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时,只是对各类工资补贴计入工资总额进行个人所得税扣缴,而对于员工的福利性支出,并未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例如发放的过节费、免税旅游、高温补贴等。在建筑企业中会涉及到异地项目,员工在多处取得工资薪金,多处扣除费用标准,存在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风险。(5)缺乏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大,缺乏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员,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的税务培训和专业人才提升的投入偏少。国家频频出台新的税务政策,如果企业财务人员对新政策无法及时掌握,他们缺乏对税务风险的敏锐性,导致企业丧失税收优惠,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1)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合同控税意识。为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漏洞和税务风险,建筑企业需要完善签订合同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对合同进行评审,由财务人员针对合同的税务部分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合同存在的不利于企业的税务风险,加以修改和完善。增强施工企业对于合同的控税意识,减少因为合同签订不当而造成的税务风险。(2)建筑施工企业增强税务意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涵盖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要完善税收政策的收集和系统更新,便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及时纳税,让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有迹可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内部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增强防范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3)加强信息沟通以获取有效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制度,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公司各部门与税务相关的真实数据资料,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保障税务信息传达能够及时有效。建筑施工企业要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维护良好的税企关系,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税收政策,在税务工作中准确应用,有效减少企业的税务风险。(4)健全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其税务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并为税务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筑企业内部要划分岗位权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设置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做好岗位的分配工作,制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案。对相应的风险工作实施责任问责,确保每一个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能够找到对应的负责人,保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5)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提升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税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税务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税务意识。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以此保证企业稳步发展。